她開這家鋪子,是為西藥廠做準備的,結果反而把中醫、中藥推廣了。
這叫啥?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不僅張大帥每周三次準時準點來她這裡針灸、抓藥,陳副官、趙都督也來過。
一個陪太太來調理,一個扶老娘來看病。
可能是徐茵拿出來的中藥品質比較好,也可能是她總結了幾代中醫人的經驗,藥方配比更精準,幾貼藥下去就見成效,對徐氏藥館頗為推崇。
老百姓一看,當官的都來徐氏藥館看病抓藥,更覺得這藥館東家是神醫,而且是慈悲為懷的神醫——沒見生意這麼好,也沒見漲價。唯一愁人的是,東家親自看診的號子一號難求。
這時,藥館開張當天領到免費問診券且還沒用掉的人們樂壞了!
“我這有個號子!徐氏藥館開張那天,東家親自發到我手上的,當時我還想隨便問個問題用掉算了,還是東家勸我收著,哪天需要了再用。”
“哦喲!老王,那你發財了!東家的號子現在可難掛到了,五個大洋都有人買。”
“你這消息有落伍了,何止五個大洋,我聽一個警察在說,他們局長願意花十個大洋買徐東家的號子。”
從兩個大洋漲到五個大洋、再漲到十個大洋,甚至還有土財主願意用二十個大洋換,不知不覺,徐茵當初給藥館宣傳隨手發放的免費問診券成了市場硬通貨。
大毛賣完當天的報紙,蹦蹦跳跳地來藥館等她娘下班,順便掩不住高興地對徐茵說:“先生,您當時不是送了我兩張免費問診券麼,我娘賣了一張,換了二十個大洋,今年冬天就算我爹的黃魚車生意不好,也不愁沒飯吃啦!”
徐茵簡直哭笑不得。
好在當初領免費券的基本都是生活拮據的窮苦百姓,如今舍得掏錢買的都是非富即貴的上流階層。從某種角度來說,多多少少也算改善了一部分窮苦大眾的生活,她也就沒插手去管。
至於會不會有人造假,這個她一點都不擔心。
彆看這是手寫字體,其實是打印的,隻是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但她還是能一眼鑒定出來。
張大帥來徐茵這針灸時,問她怎麼不多接幾個號。
徐茵:“……”
老娘兩邊跑兩頭累,想歇歇怎麼了?
再說了,西藥廠還在建,小吳一個人在城外督工她也不放心,偶爾得過去看看。
“本帥聽聞你妹妹失蹤了?是在碼頭失蹤的?尋了兩個月還沒找到人?會不會已經不在海城了?”張大帥主動問道。
隻要徐茵能治好他的不孕不育,彆說隻是幫忙尋個人,尋一堆人他都樂意。
徐茵順勢接道:“在下也是這麼想的,可又擔心妹妹找回來,所以不敢離開海城,這才開了個藥館。”
張大帥覺得自己真相了:“藥館取名徐氏,是希望你妹妹聽到後能聯想到是你開的?然後主動尋過來?”
“……對!”
她當然不會承認是因為懶,懶得起名才用姓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