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賈詡vs孔明(1 / 2)

次元入侵現實 吳子雄 7458 字 10個月前

第612章 611.賈詡vs孔明

611、賈詡vs孔明

“孔明兄,你家嶽父大人,可願共事?”

“嶽父大人所在黃家,在荊襄之地,也算大族,黃家卻是難以指望,世家本就如此;然嶽父大人卻可說服,墨家的興盛,嶽父大人必然樂意!”

“孔明兄擔憂北方苦寒?我倒是認為不定非要在北方長待;往南的彎彎島,我們也需要拿下,冬日之時,或可南下!”

“哦?卻是可行!彎彎島適合種糧,征集百姓開發也容易些!”

“對南方百姓而言,彎彎島氣候十分適合,也不必擔憂水土不服的狀況!”

“哈哈,不錯!荊襄之地也好,江東也罷,當有不少百姓難以為繼,等彎彎島尋得良田,征兆易耳!”

“彆忘了,我們還有著現代社會的地圖、航道等等,小龍兒這次會將太平洋統禦,屆時,海路就掌控在我等手中,南北貿易通道,也無需被曹孟德等人盤剝!”

“將軍此言有理,海路,倒是老道欠考慮了!”

劉浩微微一笑,沒有當真,諸葛亮哪裡是沒有考慮到,而是想讓自己提出罷了,小龍兒也好、黑蛟王也好,諸葛亮都不好說明,更不好調遣,一個是劉浩兒子,神龍之體,尚不足一歲,另一個乾脆就是劉浩坐騎,哪有他人調遣的道理?

黑蛟王,劉浩會將他長期留在三國世界,其他功能且不說,航道的通暢有了黑蛟王,就必然是安穩的。

再臨賈詡府邸,賈詡早以等候多時。

將二人介紹一番,劉浩便安靜坐在一旁,一派聆聽的模樣。

賈詡,對諸葛亮卻有耳聞,‘臥龍、雛鳳’之名,在荊襄之地士子之中流傳不小,賈詡又怎能不知,往日,隻覺得荊襄之地多有誇張,如今見得,自然要考教一番。

還彆說,聽賈詡和諸葛亮二人辯古通今,倒讓劉浩收益不少,眾多經文書籍的理解,古人的立場有著天然的益處,對古代作者當時的情感和社會狀況更是分析得淋漓儘致,著對劉浩漢書的書寫有著絕大的幫助。

若非場合不對,劉浩都想拿筆當場書寫起來。

賈詡和諸葛亮討論的速度越來越快,跳動的典故、書籍、話題也越來越廣,到了後來,二人連精神力都開放起來,以支撐腦筋轉動的速度,一邊查閱自己過的書籍,一邊輔以自身理解,陳述之後,還需要反駁對方的觀點,一心三用,一時之間,整個賈府隻能聽到嗡嗡的聲音,這是二人語速過快,非到聖階,已經難以聽聞。

隻此一辯,就從上午持續到傍晚十分,太陽落山之後,彎月升起,燭光點亮,賈詡和諸葛亮二人依舊沒有停下辯論,更沒有停下歇息的意思,飯食之類,更是誰都沒有提及,哪怕是旁邊聽聞的劉浩,也深入其中。

一開始,賈詡和諸葛亮針對上古一直討論到漢末,一直到第二天天色微亮,二人辯論的重點才真正出現,那就是大漢四百年狀況。

這下劉浩再也忍不住,他拿出紙筆,直接開始記錄起來,他已經想好這本書的名稱“賈詡諸葛大漢之辯”;

這本書,他打算看情況出版,特彆是在三國世界出版。

賈詡和諸葛亮二人辯論,立場都十分客觀,也沒有外人,也沒有刻意給出足夠的尊稱,比如稱呼漢高祖劉邦,一開始還會稱呼‘高祖’,到了後來,就直接稱呼‘劉邦’了事。

這樣的稱呼,顯然更適合劉浩胃口,因為一旦他們放棄了尊稱,就意味著他們辯論的語言更加客觀,也根據懷疑精神,對引申出的著作,也同樣會提出懷疑的觀點,且提出為何懷疑,不值得相信的理由等等。

比如,他們對董仲舒的評價就出奇的一致,都認為董仲舒有大才,但卻沒有儒家該有風骨,為了迎合帝王,自我閹割儒家,和入宮的閹人沒什麼區彆;

罵完之後,對董仲舒的讚賞也沒有掩藏,用賈詡的話說,就是一個閹人哪怕地位再卑微,該給的功績也必須給,就好像蔡倫改善造紙術一樣,功高蓋世就是功高蓋世,這和人品沒有一點關係。

劉浩記錄的速度同樣飛快,到了中午,已經不下百頁紙張,這也是托了毛筆字夠大的狀況,等到了地球整理之後,這本書籍必然會十分暢銷,當然,這還需要劉浩翻譯成現代俗語才行。

到了傍晚,二人辯論的皇帝已經到達靈帝,速度開始放慢,到了這個階段,書籍記錄就顯得十分稀少,屬於當代,眾多消息,皆是道聽途說,隻能一一分析。

出奇的,二人對四世三公的袁家都沒有一點好感,都認為袁家在靈帝在位之時,就開始布局逐鹿,隻不過袁家還是高看了袁紹和袁術,也同樣小看了天下英豪,更是認為袁家到了極盛之時,沒落就在眼前。

出奇的,無論是賈詡還是諸葛亮,對皇權的削弱都十分讚成,都不認為該將天下交予一人之手,期待、指望一代明君造成沒有千念的王朝;

這讓劉浩感覺二人心中都有了君主立憲製的思維,隻不過,這其中到底是對自己才華的絕對自信,還是也想過權臣之心,隻有他們自己知曉。

諸葛亮,或許是在現代觀看了眾多書籍,結合自己在三國的經曆,君主立憲製已經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賈詡呢?劉浩給了一個詭異的微笑,認為賈詡還不可能產生‘立憲’思維,那麼,淡定的賈詡,心中多少還是有著一絲權臣的心態,隻不過平日裡被他壓製在內心,今日辯論太過激烈,暴露了出來。

這種暴露,倒不是說賈詡就一定想,他的經曆也告訴劉浩,真讓他通過各種政治途徑往上爬,幾無可能。

但賈詡這種想法,已經足夠劉浩開心,說服他加入的可能性大增了!這種野心有就是好事,去了遼東,施行的政策,也不會是‘主公’製,賈詡也必然大權在握,足夠他發揮自己的強項,也說明賈詡心中有了不小的鬆動。

靈帝死,何進亡,董卓進京;

賈詡和諸葛亮的辯論再次慢了許多,開始針對天下大勢進行推演,開始對諸侯進行評估,開始各種假設,到最後,依舊避免不了三分天下的可能。

賈詡昨天自劉浩走後,從張繡大帳返回,就一直在思考除了劉浩之外,到底誰能成為第三大勢力。

選來選去,也沒有選出一方英豪,但心裡總覺得這事多半還是要發生,今日,諸葛亮提出了劉備劉玄德,讓賈詡心中一震,久久不語。

劉備現在的名聲不小,一直都在流浪,一鎮豫州,兩做徐州還是讓他成為諸多諸侯之一,往日沒有將這個敗軍之間放在眼裡,今日諸葛亮提出,賈詡才發現劉備劉玄德十分不簡單。

“他缺乏真正的謀臣!”

賈詡沉默一下,點出了劉備最大的軟肋。

“文和兄,荊襄之地,隱居的謀臣可不小,看出三分天下格局的,也必然不止一個!至少龐德公和司馬操德二人必定了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