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鬆現場,當徐高山出場的時候,兩萬觀眾還比較淡定,但當舞台大屏幕顯示出歌曲信息的時候,台下兩萬觀眾終於沸騰起來了。
歌曲:《廬州月》
演唱:徐高山
作詞:孟想
作曲:孟想
編曲:王為民
徐高山這首歌還真了不得,一首歌就集齊了王為民師門三人的力量。
今天的徐高山,打扮跟他還是個學生時沒啥兩樣,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上半身一襲白色襯衣,下身一條藍色長褲,就跟個學生仔一樣,台下的學生觀眾看了不禁油然生出一種親切感。
頗具古風的前奏響起後,徐高山悠揚,清澈而又略帶一絲慵懶的聲音響了起來。
“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
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燈下閒讀,紅袖添香
半生浮名隻是虛妄
三月,一路煙霞,鶯飛草長
柳絮紛飛裡看見了故鄉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還在廬陽
一縷青絲一生珍藏
橋上的戀人入對出雙
橋邊紅藥歎夜太漫長
月也搖晃,人也彷徨
烏蓬裡傳來了一曲離殤……”
徐高山的嗓音咬字方式時而綿長時而婉轉,有時又帶著俏皮和彈性。
他的歌聲跟他的性格一樣,總有種淡然,慵懶,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給人以一種舒服的感覺。
他的唱法極具個人特色,彆人想要模仿都模仿不了的,喜歡他的會超級喜歡,不喜歡的則完全無感。
慶幸的是此時在座的兩萬觀眾絕大部分都很喜歡,至少不討厭。
不過《廬州月》這首歌最出彩的是歌詞,“兒時鑿壁偷了誰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此句出自西漢匡衡在鄰居相隔的牆上鑿開一個洞,偷偷的借鄰舍的燭光讀書,成語“鑿壁偷光”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宿昔不梳”源自南北朝樂府詩《子夜歌宿昔不梳頭》:宿夕不梳頭,絲發披兩肩。腕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意為女性的慵懶柔美,夜裡睡覺不梳頭,發絲披在兩肩上。溫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沒有哪一處地方不惹人憐愛。
用在這首歌裡應該暗指功名搏取前為了進取每日須發難以梳理。
不僅僅是這兩句,整首歌裡每句歌詞幾乎都有典故,如古詩詞一般美好,叫人情不自禁的陷入歌詞的意境裡。
很快,歌曲來到高潮部分,徐高山的演唱仍然遊刃有餘,旋律悅耳,歌詞美妙。
“廬州月光,灑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複當年模樣
太多的傷,難訴衷腸
歎一句當時隻道是尋常
廬州月光,梨花雨涼
如今的你又在誰的身旁
家鄉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歌曲進入副歌,《廬州月》所表達的情緒終於展露端倪,歌曲集中表現了對家鄉,對戀人的思念。
回想當初為了追求功名,離開家鄉,離開戀人,如今自己滿身傷痕,卻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一句感歎,當時隻道是尋常。
美好珍貴的事物在我們身邊時,我們往往認作尋常,不做珍惜,一旦失去,才又方知珍貴,一再追悔莫及。
擁有的時候當是草,失去的時候方知是寶。
這首歌聽到最後,還真有初聽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的幾分意思。
b站的直播間彈幕裡,也開始漸漸變成網抑雲風格。
“月下的你不複當年模樣。”
“想起我的初戀了。”
“當初不知女友好,如今已是他人婦。”
“嗚嗚嗚,聽哭了,想起我的家鄉,我的她,現在還好嗎?”
“不愧是孟想創作的歌曲,華夏風就是吊!”
“孟想寫的詞極為牛逼,所有尾子押ang……,我從未在彆的任何歌裡見過這麼自然地押韻!”
“這簡直就是押韻狂魔啊!”
“徐高山唱的也很好聽,他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
徐高山一曲唱畢,台下觀眾自然掌聲如潮,而且因為觀眾都是學生,他們的應援氣氛反而比平常的晚會更加熱烈,讓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