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不似當年(2 / 2)

“陛下,因為代尚書一事,我戶部官員空缺眼中,許多事物因為人手之事難以及時處理,積壓政務,奏折繁多,請陛下及時給戶部補缺,以免因為人手不足貽誤了國政。”

“準奏,此事朕心裡已經有了章程,年後早朝馬上便會施行。”

“陛下聖明。”

“還有哪位愛卿有事啟奏?”

“回稟陛下,臣兵部尚書宋煜有本要奏。”

朝中瞬間寂靜了下來,知道年底最後一次大朝會的重頭戲要來了。

朝廷北疆用兵一年,終於到了彙報成績的時刻了。

一時間,百官的目光瞄向了柳大少,雲陽,六衛大小將領的身上。

尤其是柳大少身上迎接的目光最多,在座的官員心中明了,若非任文越父女之事,北疆糧草能夠供應及時,或許現在大龍已經在並肩王統領的百萬鐵騎之下完成了天下大一統。

隻是奈何世事無常,大龍雄師即將馬踏天下,卻因為後方不穩而功敗垂成。

得知這個消息的文武大臣,一時間惋惜不惜。

一個陪著李曄在史書之上名垂千古的機會,就這樣白白的在手指間溜走了,實在是令人歎息。

最主要的是北疆四十萬大軍的事情,不少官員也隱隱的聽到了不少的風聲,心中不由得感慨起來。

功勳卓著的並肩王這次怕是要........

柳明誌瞄了一眼托著一本厚厚奏折走出來的伯父宋煜,仿佛沒有察覺到百官的目光,頷首低眉擺弄起拇指上的碧玉扳指。

宋煜停到了殿中央,瞥了一眼頷首低眉的柳大少,目光複雜的翻開了手中的奏折。

奏折中整理出來的戰報乃是各軍隨軍錄事整理上報,統一歸納。

隨軍錄事雖然隸屬兵部管轄,卻也直接對皇帝負責。

有些事情縱然是自己這位兵部尚書想要隱瞞怕也是隱瞞不了了。

十幾名隨軍錄事記述的內容大同小異,又有數十萬將士親眼目睹,哪怕是自己這位兵部尚書想要幫自己這位視如己出的‘兒子’做點什麼暗中的操作都沒有絲毫的辦法。

牽扯到了那麼多人,已經到了誰都兜不住的地步了。

“大龍永平元年六月,金國,突厥無德,興無名之師,再次犯邊行無道之舉,致使民怨沸騰,所到之處民不聊生。”

“我北疆將士在中路兵馬大元帥並肩王柳明誌,左路兵馬大元帥靖國公雲陽,右路兵馬大元帥永安侯南宮曄三位大帥統領之下,力抗敵軍。”

“至於大龍永平元年六月二十八日,左路兵馬斬獲敵軍首級一萬六千餘人,七月初五,斬獲敵軍首級八千四百餘人,八月十二,斬獲敵軍首級二萬四千二百餘人。”

“右路兵馬六月二十四,斬獲敵軍一萬七千餘人,七月十四,斬獲敵軍首級兩萬二千餘人,八月初四........”

“中路兵馬六月十七斬獲敵軍首級三萬六千餘人,八月.........後突厥兵馬忽然增兵二十餘萬鐵騎,大龍北疆雲州岌岌可危。”

“中路兵馬大元帥並肩王柳明誌執掌北疆二十七府軍政要務,茲令撫州飛鷹衛,與麾下浮屠,破虜兩位兵馬千裡馳援潁州解圍城之困。”

“然突厥,金國兩國兵多將廣,來勢洶洶,其兵力之多,已非北疆兵力所能相抗。故而.....”

“故而....故而並肩王柳明誌持睿宗先帝金龍帝令,秘密調動西域都護府十五萬安西鐵騎及二十七萬西域聯軍馳援北疆國戰。”

聽到風聲的官員並無意外之色,不知情的官員登時嘩然起來,目光緊緊地看著跪坐在那裡頷首低眉的柳大少啞口無言。

未經皇帝旨意,僅僅依靠大行先帝的金龍帝令就能調動四十萬兵馬,並肩王的威勢未免也太...........

百官駭然,眼光閃爍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東西。

李曄望著下麵亂糟糟的官員,神色平淡如常。

“肅靜,此乃朝廷,亂如市井成何體統。”

“臣等知錯,陛下恕罪。”

李曄的臉色看不出絲毫的問題,仿佛聽了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一樣,淡笑著看著宋煜。

“宋愛卿,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