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還是破罐子破摔吧。
“老爺,妾身這裡確實有一件小事情想要告訴你。”
聞人軒和端起茶水淺嘗了一口,神色疑惑的抬起頭看向了自家夫人。
“原來還真有事情啊,說說吧,什麼小事情。”
劉玉蘭輕輕地籲了口氣,動作優雅的坐在了聞人軒和身邊的石凳上,輕輕地從袖口裡掏出了柳大少的拜帖遞了過去。
“呐,老爺你自己看吧。”
聞人軒和放下了茶杯,探著身子接過了自家夫人遞來的拜帖。
片刻之後。
聞人軒和的雙眼直直的盯著手裡拜帖上的內容,眼中閃過了一抹微不可察的激動之情。
同時,那抹激動之情中還夾雜幾分哀愁,痛苦。
聞人軒和手臂輕顫的合起了手裡的拜帖,臉上的神色變換不停,眼底深處不停的閃爍著掙紮之意。
劉玉蘭看到自家老爺臉上那變換不停的神色,臉上露出了擔憂之意。
“老爺?”
聞人軒和眉頭緊皺的默然了片刻,抬起頭來直接將手裡的拜帖丟在了石桌上麵。
“不見,不見,老夫沒有這樣的女兒,也沒有這樣的親戚。
老陶,去讓他們離開吧。”
劉玉蘭神色一慌,急忙起身走到了聞人軒和的身前。
“老爺,舒兒她可是咱們的親生女兒啊!
當初發生的那件事情,如今都已經過去幾十年了。
你就是有再大的氣,也該消下去了吧?
女兒她都已經回來給你賠禮好幾次了,妾身求求你了,這一次你就讓他們進到家裡來吧。
老爺,舒兒她可是咱們的親生骨肉呀,難道你就一丁點都不心疼她嗎?”
“老夫沒有這樣的不孝女。”
“老爺,妾身求你了。”
“老陶。”
“老奴在。”
“把拜帖給他們送回去,讓他們離開吧。”
“是,老奴遵命。”
劉玉蘭看到老陶要去拿拜帖,先一步伸手將拜帖奪到了手中。
“老爺,你怎麼能這麼對待舒兒呢?她可是咱們的女兒呀。
妾身嫁給老爺你為妻已經幾十年的歲月了,在大事上麵,正事上麵妾身處處以你為本,從來不曾忤逆過你的意思。
那是因為妾身知道,你聞人軒和是一個知大義,明大理的男子漢大丈夫。
妾身身為一個婦道人家,自然該你你的話。
可是今天,妾身卻不得不說。
在對待舒兒的這件事情之上,你的心太狠了。
舒兒不但是妾身十月懷胎掉下來的肉,也是你聞人軒和的親骨肉。
聞人軒和,你的心太狠了。
你摸著自己的良心問問,你配當一個爹嗎?”
聞人軒和蹭的一下站了起來,眼中閃過一絲怒氣。
“你,放肆。”
劉玉蘭玉頸一揚,當仁不讓的朝著聞人軒和瞪了過去。
“放肆就放肆,聞人軒和,老娘今天就放肆給你看了。
聞人軒和,咱們家老爺子當年都親口跟妾身說了,你那結拜義兄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舒兒她的錯。
真正的過錯,是出自於你聞人軒和的身上才對。
當年的那件往事,若非是你自己看不清楚形勢,執意的摻和進去,咱們聞人家根本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
而你那結拜義兄,自然也不會因為你的湖塗而受到牽連?”
“我!夫人,你胡說八道什麼呢?”
“我在胡說八道?不信的話,你大可親自去找咱們家老爺子去問一問。
問問老爺子他當年有沒有跟妾身說過這番話?”
“我!”
“聞人軒和,當年的事情發生以後,咱們家老爺子從一開始就沒有怪罪過舒兒分毫。
更沒有埋怨過舒兒一絲一毫。
咱們家老爺子雖然年紀大了,可是卻依舊眼明心亮。
他的心裡比誰都清楚,那件事情從始至終就不是舒兒的過錯。
舒兒無依無靠的時候,是老爺子,老太太她們二老把舒兒接到了江南。
結果你這個當爹的呢?又是怎麼做的?
事情都過去九十年了,卻依舊對此事耿耿於懷。
不肯原諒舒兒,堅持認為那件事情的原因是舒兒的錯。
可是,你聞人軒和們心自問一下,當年的事情,真的是因為舒兒的錯嗎?
倘若是舒兒的錯,那你就明明白白的告訴我,舒兒她錯在哪裡了?”
“你,閉嘴。”
“妾身若是哪裡說錯了,自然會閉嘴的。
可是妾身沒有說錯,憑什麼要閉嘴?
幾十年過去了,妾身一直期待著你能夠想通,不再跟舒兒計較當年的事情。
可是妾身錯了,妾身想錯了。
聞人軒和,你的心就算是一塊石頭,也該捂熱了吧。”
聞人軒和氣急敗壞的喘著粗氣,看著麵前咄咄逼人的夫人本能的揚起了自己的手掌。
“不準再說了。”
劉玉蘭美眸清冷的盯著臉色漲紅的聞人軒和,直接抬腳向前走了半步。
“打吧,妾身隨你打。”
正在夫婦兩人彼此互不相讓的時候,一道蒼老的聲音自天際而來,回蕩在涼亭中三人的耳畔。
“混賬東西,你真是白活了這幾十年。
早知道你是這麼個王八蛋玩意,老朽當年就應該一巴掌抽死你個混賬東西。”
三人一愣,下意識的朝著涼亭外張望過去。
“什麼人……嗯哼……”
聞人軒和一句話沒有說完,整個人猶如飛箭離弦一般朝著涼亭外激射而去。
聞人軒和的身影激射出了二十多步的距離左右,重重的砸落在花圃中翻滾了幾下。
而在其剛才站立的地方,一個看起來老態龍鐘,卻精氣神十足的老者,正撫著下巴上雪白胡須,笑吟吟的看著瞠目結舌的望著自己的劉玉蘭。
“兒媳婦,好久不見了。”
“老……老爺子?”
“嗯,正是老朽。”
劉玉蘭反應過來後,急忙朝著老人福了一禮。
“兒媳拜見老爺子。”
“免禮免禮。”
“謝老爺子。”
來人朝著涼亭外正在捂著胸口悶咳不停的聞人軒和瞥了一眼,樂嗬嗬的坐到了石凳上麵。
“兒媳婦。”
“兒媳在。”
“去,把舒兒他們請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