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初中專因為錄取率低,非常難考,一般隻有尖子生才敢報名。
而周小滿的成績在全縣的排名也不會低,所以才會這樣建議道。
考高中的話,三年後還得高考,考上再讀三年大學,出來再分配工作。
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幾乎白讀了。
而考上初中專後,等於一步到位,直接成了吃公糧的乾部,是大多數農家子弟的首選。
“小滿怎麼說?”周桃回頭問道。
這件事她覺得還是聽聽小滿自己的想法比較好。
因為前世幾乎沒有初中專的說法,她幾乎忘了還有這一茬。
如果小滿想早點畢業,然後出來工作,她也不會逼
他去考高中。
這時候的初中專文憑,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分配的工作也不差。
如果將來這個文憑不夠用了,大不了再自考或讀成人夜大。
“他知道什麼?”楊桂芳不以為然地說道。
這麼重要的事,自然得聽女兒的。
“如果他不是特彆想考中專,那就考高中好了。”
周桃想了想回答道。“家裡不需要他賺錢,讓他多享受三年學生生活好了。”
對智商低的學生來說,讀書是非常煎熬的一件事。
而對小滿來說,他現在學什麼都比彆人快,隻要用點心思,根本不用擔心學習。
所以學生時代那幾年,應該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沒必要縮短它。
“行,我知道了。”見女兒有了決定,楊桂芳一下
子有了主心骨。
晚上去乾媽家吃飯,周桃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講給乾媽聽。
這倒不是作踐自己的親媽,討好乾媽,而是把它當成一種現象,跟她分享。
說起來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調,正是八十年代興起的。
大量做父母的,為了孩子考上大學,光耀門楣,不
讓他們乾任何家務事,讓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從而培養出一批眼高手低的文化人。
早期的運氣不錯,隻要考上大學,都能分配一個好工作。
反正是鐵飯碗,能力高與低都不重要,一張報紙一杯茶,就是一整天。
後麵那些人就倒黴了。
等他們到了高考的時候,國家開始取消分配製度,
工作要自己去找。
如果能力不行,光有文憑也沒用。
九十年代中後期,大量的大學生畢業生,天天在各大城市的人才市場尋找機會,有的人一直找不到工作,隻好在城市裡流浪。
而北大學子畢業賣豬肉,則成了反而的典型。
她希望乾媽這樣的老教師,不要也有這樣的想法,過份誇大讀書的重要性。
一個人上大學,說到底是為了培養他的學習能力,從而學以致用,成為一個能解決問題的有用人材。
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記住一些東西,用它們來賣弄學識。
“你們兩個人的話,其實都沒錯。”馮冬梅聽完後評論道。“隻是你看得比較遠,所以不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她文化有限,所以更看重眼前罷了。”
說得誇張一點,農村很多家庭婦女,還比不上楊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