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養殖業抬頭(2 / 2)

等到農村的養殖戶多了,才會慢慢發生一些意外。

比如兔毛價格太幅度下降,比如農產品出售困難等等,說到底,無非是供應方一下子產量太高,超過市場的負荷了。

等其它行業跟上來,老百姓收入高了,需求變大,這個市場又平衡了。

“那你說我弄個畜牧場養豬有沒有問題?”楊桂芳見女兒這樣說,連忙問道。

這件事夫妻倆以前就商量過,隻是一時定不下來。

“當然沒問題。”對於媽媽的執著,周桃也沒打算反對。“隻是會比較辛苦,你量力而行就好。”

現在建小弄養豬場,用傳統的方法飼養,問題不大。

如果因此提前催生出大量的飼料工廠,讓養殖方法發生變化,豬肉肉質大幅度下降,這是她不願意看到的。

“那行,如果找到合適的地方,我再跟你說。”楊桂芳笑著叫道。

沒有養殖場地,一切是空話,必須等找到才行。

自家邊上這點空地,肯定不行。

她也不想因為養豬,把家弄得臭烘烘的,女兒辛苦造了這麼漂亮的房子,不能給她丟臉。

“行。”周桃肯定地回答。

一家人隨意說了些家裡的雜事,因為難得團聚在一起,所以氣氛一直很溫馨。

電視裡這時候在放廣告和新聞,所以大家的興趣就少了些。

吃過午飯,收拾完屋裡,見電視依然沒有好節目,楊桂芳就讓小滿放錄音機來聽。

知道媽媽的喜好,他放了一盤《梁祝》的磁帶。

當進入草橋結拜這段時,楊桂芳跟著哼唱起來。

其實收音機偶然也會放戲曲片段,隻是聲音效果差,有時候運氣不好,打開時已經唱到尾聲了。

不像現在,想聽哪裡就哪裡,太方便了。

楊桂芳把上午宰好的雞和鵝,裝在臉盆裡拿出來,放在客廳的茶幾上,邊聽戲邊清理它們身上的絨毛。

以往一個人在家做這些事,多少有些枯燥,必須開著收音機才行。

現在有女兒陪自己,還能聽戲,就有趣多了。

“對了,聽說越劇團現在在招人,隔壁村有個小姑娘,已經被錄取了。”楊桂芳又說起這個消息。“村裡還有人帶著小孩子去報名呢!可惜人家看不上——”

她們這一代人,聽得最多的是樣板戲和越劇,當年村子裡還

有人組織排戲,可惜她沒有機會參加。

現在自己的孩子有機會學唱戲,他們也願意給這個機會。

“學唱戲太辛苦,沒必要的話,還是算了。”周桃想了想,並不支持家長這樣做。

倒不是有偏見,主要是越到後麵,聽戲曲的人越少。

很多這時候學唱戲的人,到後麵幾乎沒機會登台表演,隻能在人家有紅白喜事時,站在路邊唱。

更多的人重新選擇職業,當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浪費了這些年的苦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