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處理的話,萬一事情爆發,隻怕組織部也兜不住。
可是袁省長去年已經退休,處理這件事更加要注意方式,否則他到省委來鬨,說省裡卸磨殺驢,就解釋不清了。
想到這裡,施部長更加頭疼了。
在辦公桌前坐了一會,最後決定找人商量一下。
沒想到他還沒出門,電話就響了起來。
“小施,聽說你派人去剡溪縣調查高建良了?”施部長一接起電話,袁省長那個仿佛喉嚨裡永遠卡著一口痰的聲音,從對麵傳過來,讓他皺起來眉頭。
這也是省裡很多乾部不喜歡袁副省長的原因。
肥頭大耳,長著腫泡眼,眼袋特彆大,說話的聲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偏偏他喜歡教訓人,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把自己弄得很清高。
可是暗地裡,大家都罵他偽君子。
因為他公開自己喜歡名人字畫,所以不少人拿這個上門,走他的門路。
會一直庇護高建良,大家也懷疑他收了不少好處,所以不得不替他撐腰。
照理說這樣的乾部,無法正常退休才對,不知道他後來付出什麼代價,最後才安然無恙下來,保住了晚節。
沒想自己還沒動手,他卻先找上自己了。
“是啊!”施部長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實話實說。“他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民憤,我們組織部不得不走這一遭啊!”
在沒有決定好處理方案前,他當然不會直接跟袁省
長去對著乾。
“是不是有人告刁狀啊!”袁省長見施部長實話實說,語氣好了許多。“小高這個人我清楚,有能力有乾勁,就是性格急躁了些,有時候我們要允許這樣的乾部犯錯誤,至少他比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強吧!”
他這樣說,也算是響應領導人的號召。
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提倡摸著石頭過河,就是要求每個領導乾部,敢於犯錯誤,嘗試新鮮事物,不墨守成規,天天在辦公室喝茶看報。
高建良是什麼回事?他當然清楚。
問題是有的事不好揭開,否則就無法收場了。
“袁省長請放心,我們組織部一定會嚴格遵守組織
紀律,處理這件事,絕不偏袒壞人。”對於袁省長的話,施部長一個字也不信,所以也同樣用官話回答道。“我這邊還有事,先掛了。”
說完,毫不猶豫掛了電話。
心裡已經有了決定,這件事必須跟分管這塊的書記彙報一下了。
否則有袁省長攔著,隻怕會無法收場。
至於是誰泄密,向袁省長做了彙報,他也懶得去查。
組織部這麼多人,表麵看一條心,暗裡是誰的人,誰也查不清。
匆匆拿起資料,去找林書記。
想了想,又回到辦公室,給秦老首長打了個電話,
把事情經過彙報了一遍。
同時把袁省長的電話,也一並提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