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法則,道理非常粗淺,隻要一個人智商沒問題,都能明白它的意思。
但是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除了學習過西方經濟的大學生,普通人未必會去考慮這件事。
畢竟大家計劃經濟慣了,不管是糧食還是魚肉禽蛋,都是由上麵統一調撥,不會去考慮市場問題的。
“你是怕養多了賣不出去?”李向群畢竟當過老師,知識水平不是普通人可以比的,很快明白了她話裡的意思。“這個你放心,向陽公社才多大,就算家家戶戶養,這點肉放到全國,隻怕遠遠不夠——”
所謂搞竹鼠養殖基地,就是希望引起上麵重視,統一安排它們的銷售問題。
跟其它肉類相比,它的肉質更好更鮮美,可以做為高檔野味,供應到全國其它地區。
就算每個地方銷量非常有限,全國這麼多省地縣,分攤開來,隻怕遠遠不夠買。
國內改革開放三年,雖然大家依然很窮,但是能吃得起的人,其實並不少。
現在並不是物資多到賣不完,而是大家有錢也買不到。
特彆是過年前夕,物資供應站就會排起長龍,每家每戶憑票供應,根本不可能敞開無限量供應。
“也對,是我的思路有問題了。”周桃一聽,頓時明白自己又陷入前世的誤區了,連忙承認錯誤。“這樣一來,我覺得公社最重要的事,就是聯係好食品公司,保證合理的價格收購成年竹鼠——”
她確實不太清楚這時候的物資運轉方式。
糧食是大隊集中種植的,每年交公糧時,送到公社糧站就完事了,後麵怎麼樣處理,她沒有留意過。
還有家家戶戶養的肉豬,也是統一賣給國營食品公司的,不用養殖戶操心。
“哈——”李向群突然笑了。“看來周小姐最近一直在經營企業,已經忘了我們基層組織是如何收購農副產品的——”
周桃經營的是私營企業,產品生產出來後,需要自己銷售,如果賣不出去,積壓在工廠,就會很麻煩。
而在農村,不但不限製農副產品的銷售數量,如果能多養牲畜賣給食品站,還有獎勵的。
比如每投售一頭生豬,國家會獎勵40斤平價飼料票和3尺布票。
向生產隊提供100斤豬肥,能得到2至3斤稻穀的獎勵。
人們稱它為肥料穀,當時,不少農戶的口糧,近一半來自肥料穀。
在這些利好政策的鼓勵下,農戶養豬的積極性達到了空前高漲的程度。
即使有這樣的政策鼓勵,豬肉依然供不應求。
一個公社就算家家戶戶都養竹鼠,才能產多少肉?還怕食品站收購不了?
“如果這樣,倒是我想多了。”周桃頓時覺得無地自容。
原來自己一直把竹鼠當成了野味,也隻考慮私下出售給市場。
而公社這邊的態度很明確,就是把它當成雞鴨豬等牲畜,投售給食品站,由它們來統一調配。
這樣一平,確實省心省力了。
隻要價格合理,大家的養殖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