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利器(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337 字 4個月前

雖然這種手榴彈裝填的爆炸藥仍是黑火藥,其威力根本與梯恩梯炸藥無法相提並論,但是來自後世的楊振卻知道,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中國抗日的戰場上,類似的手榴彈,仍然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現在他指導著李祿、潘文茂、王守堂等人搞出來的這種鐵皮木柄棍型手榴彈,除了導火索需要用明火點燃,並且在投擲的過程中有可能熄滅之外,其他的各個方麵,都已經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戰時中國軍民使用的手榴彈很接近了。

這就是目前楊振的那點底氣所在。

這款最後定型並開始批量生產的鐵皮木柄棍型手榴彈,最終被楊振命名為“飛將軍”棍型手榴彈!

根據裝藥量和重量的不同,一斤藥量的飛將軍,被命名為“飛將軍一式”手榴彈;相應的,裝填兩斤藥量的飛將軍,就被命名為了“飛將軍二式”手榴彈。

他原本想用李祿的名字來命名,但是又覺得用一個身邊的人名來命名手榴彈,有點不吉利,就放棄了。

而且若是用了李祿的名字來命名這款手榴彈,那麼又把王守堂父子置於何地呢?

所以,乾脆一想,就用“飛將軍”來命名這種主要有擲彈兵點火投擲的原始手榴彈了。

除此之外,關於彈藥命名的問題,楊振也早就想用潘文茂的名字來命名由潘文茂提純火硝並最終調配而成的新款顆粒型黑火藥了。

但是他的這個想法一說,彆人到沒有意見,唯有潘文茂自己堅決不同意,並說出了很多理由。

首先,這個火藥的配方不是他自己的,而是紀效新書記載下來的,是由戚繼光組織人馬反複配比試驗確定的配方。

其次,加草木灰洗硝,然後熬硝過程中添加皮膠水提純,也不是他自己獨創出來的,而是他年輕的時候跟彆人學來的。

再者,將黑火藥弄潮、壓片,然後粉碎、過篩,實現不同程度顆粒化的想法,是楊振提出的要求,也不是他自己發明的。

就這樣,潘文茂覺得因為彈藥廠的事情成為千總官,自己的微末之功已經得到了足夠的褒獎,死活不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到最後,楊振沒有辦法,隻好一概不再用個人的名字來命名了,而是將顆粒化以後的黑火藥,統一命名為了“先遣黑火藥”。

其中,那款專門用來做引火藥的火硝含量最高、顆粒最小仍呈粉末狀的特製黑火藥,被命名為了“先遣一號黑火藥”;

那款專門用來做火槍隊發射藥的小顆粒黑火藥,則被命名為了“先遣二號黑火藥”,;

而那款專門用來做炮隊發射藥的中顆粒黑火藥,則被命名為了“先遣三號黑火藥”;

還有一款專門用來做手榴彈和萬人敵等爆炸彈的大顆粒黑火藥,則被命名為了“先遣四號黑火藥”。

楊振之所以非要挖空心思給這些顆粒大小不同的火藥正式命名,為的就是標準化,爭取有一天能進行標準化的生產,進行標準化的管理,確保火藥的質量可管可控。

隻是,楊振的命名歸命名,除了在彈藥廠裡,潘文茂用一號二號之類的命名,來區分火藥分類存放的庫房、過篩用的籮筐之外,其他人並不使用。

在先遣營裡,將士們叫不慣這種莫名其妙的火藥型號,仍然約定俗成地稱呼“一號藥”為“引火藥”,稱呼“二號藥”為“槍藥”,稱呼“三號藥”為“炮藥”。

真正讓楊振猝不及防的,倒是“四號藥”的彆稱,先遣營的將士們都管它叫“炸藥”。

楊振當然清楚,這種大顆粒的黑火藥,並不是他在後世所知道的那種炸藥。

但是,當大家都管它叫作“炸藥”的時候,楊振也隻能苦笑著接受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由大顆粒黑火藥定裝製成的一斤藥量的手榴彈,以及二十斤藥量的鑄鐵萬人敵,不僅裝藥量少多了,而且威力比起之前的那些卻大了一倍都不止。

老話說得好,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這一句話放到現在的楊振身上,真是一點也沒有錯。

隨著鬆山製鐵所三座小高爐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生產階段,彈藥廠庫房裡的手榴彈數量直線上升,楊振的心思也跟著開始活動起來了。

巧合的是,崇禎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午,一支來自覺華島的運糧船隊,也適時抵達了小淩河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