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二章 陣地(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4586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大明新命記最新章節!

熊嶽城並不大,看起來與杏山城、塔山城差不多大小,但是比鬆山城卻要小上那麼一圈。

金士俊領了楊振的軍令,立刻帶著胡騮麾下的一個小隊士卒,飛奔著前去傳令了。

楊振則指揮著一裡坡陣地上的將士們,把之前攜帶的火把、弓箭、火炮、彈藥和手榴彈等東西,提前在塹壕工事前擺放布置妥當,並在前前後後的塹壕之中,備上柴草,左一處右一處地點起了火堆。

尤其是鄧恩抬槍隊辛苦攜帶過來的五門虎蹲炮,更是在八字壕前麵,插空固定好了它們位置,裝填好了藥包和數不清的散彈。

虎蹲炮的身材就像一隻大水桶,口徑比較大,炮管子也夠粗,就是身管實在有點短。

它最大的優點是,鑄造容易,而且炮管粗短,膛壓較小,不易炸膛。

同時,重量也不大,攜帶起來相對比較輕便,兩個人身背藥料和彈丸,一抬就走,也好隨時轉移陣地。

然而,與此相應的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射程小不說,準頭也差得驚人。

尤其是裝填了與其口徑匹配的鐵彈,或者石彈以後,發射時動靜挺大,搞得煙霧彌漫,聲勢嚇人,但其實際的威力,卻是嚴重不足。

所以,在明末官軍與韃子騎兵的野戰之中,虎蹲炮很少能發揮出自己的威力,除了守城時用一用,在其他的戰場上基本上是被淘汰掉了。

但是楊振卻知道,虎蹲炮在明末戰場上之所以顯得十分垃圾,隻是因為沒有用在對的地方上。

當年大明朝立國之初,就是靠著一門又一門、一批又一批的虎蹲炮,遏製了蒙古人數不清的馬隊。

到底是馬隊騎兵厲害,還是這一門門虎蹲炮厲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完全取決於使用和駕馭它的將士。

大明朝立國之初,明軍裡有的是悍不畏死的炮手,每當麵對蒙古馬隊的衝擊,這些人挺立在漢人軍陣的最前線。

直到他們能夠看清楚敵人的麵孔,直到蒙古人的馬隊衝到了自軍的陣前,衝到了虎蹲炮的射程之內,他們才點火開炮。

可是到了明末的時候,大明官軍隊伍裡的炮手們,已經做不到這一點了。

他們隻要遠遠地看見韃子的騎兵出現了地平線上,就會著急忙慌地點燃火炮,根本不管什麼射程夠不夠得著敵人。

久而久之,火炮就漸漸地退出了與韃子野戰的戰場,慢慢地變成了隻在守城時用用的東西。

不僅虎蹲炮是這樣的命運,明朝中後期陸續出現的火炮利器佛郎機炮、紅夷大炮,全都遭遇了這樣的命運。

當然了,與其說這是明末官軍炮手們膽氣不足造成的問題,倒不如說這是一種全麵的衰退,整體的潰敗。

如果炮陣背後的大批步兵、騎兵以及火銃陣地能夠堅如磐石,他們不會提前潰散,前方的炮手們又怎麼會不敢與韃子麵對麵對陣呢?!

如果不是火炮的鑄造、火藥的製作不過關,質量低劣,威力下降,使用熱兵器的軍隊又怎麼會害怕麵對使用冷兵器的軍隊呢?!

如果將來能夠給楊振以足夠的時間,他一定會好好收拾一下舊山河,讓所有的事情都回到正確的軌道上去。

隻是現在的他,隻能做他眼前能夠做到的,從眼前做起,能改變一點是一點。

而他能做的,就是改良火藥,使用散彈,同時在虎蹲炮炮手們的身前或者身後,布置上幾道塹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