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修築甕城,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要利用甕城削弱或者減緩滿韃子紅夷大炮對鬆山西門以及西門城牆的近距離直接打擊。
也就是說,西門甕城必須修築在西門的外麵,突出於城牆之外,而且還要在築城物料相對有限的情況,儘可能地突出出去,形成一個相對尖銳的突出部。
一方麵,減少甕城被敵人重炮直接從正麵摧毀的機會和可能。
另一方麵,還要在上麵修造堅固的炮台,讓敵人的重炮陣地遠離真正的城牆。
這個甕城,麵向滿韃子重炮陣地的那一麵越小越好,越尖銳越好,越是這樣,留給滿韃子重炮的打擊麵就越小,就越能降低滿韃子重炮對城池的危害。
夏成德聽了楊振的這套說辭,立刻就拿出了他的第二套方案。
這個第二套備選的方案,同樣是外圓內方的造型,隻不過全部修造在了西城門的外麵。
外麵的一圈,是一個大月牙形的月城,而大月牙形月城的裡麵,又有一個正方形的小甕城。
楊振一看夏成德的第二個備選方案,即外圓內方城套城的方案,心裡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半圓形或者月牙形的月城,相比起正方形的甕城而言,的確是相對地減少了滿韃子重炮的打擊麵,可是,半圓形或者月牙形甕城的裡麵,再套建一個正方形的小甕城,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是準備給鬆山城西門的防禦安上另外一種雙保險嗎?
這是準備在韃子攻破了第一道甕城的城門之後再給韃子步兵一個“驚喜”嗎?
夏成德向楊振描繪了第二個方案,並且指點著西門外的工地說得口水四濺,吐沫亂飛,眉飛色舞,神采奕奕。
可是說來說去,終究還是脫離不了城門防禦的窠臼,脫離不了冷兵器攻城情況下的傳統防禦戰法。
想到這裡,楊振的心裡十分疑惑,開始有點搞不清楚當時金國鳳領著這樣一批人馬是怎麼守住了鬆山城的!
歸根結底,在滿韃子軍隊已經擁有了重炮的情況下,這些冷兵器時代的將領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他們麵臨的威脅到底是什麼,也沒有生出足夠的警惕之心,更沒有跟著形勢改變自己的落後打法。
夏成德的第二個備選方案,自然毫不例外地又被楊振給否決了。
對於西門、南門的防禦問題,尤其是甕城的修築問題,楊振此前已經明確交給了夏成德和呂品奇各自負責。
原本他也不打算乾預他們太多,但是現在到了夏成德的防區實地一看,其他方方麵麵都是中規中矩,可是在甕城的修建上,卻全都是一些費力不討好的打算。
若是照他這種修法,彆說三個月五個月完成發揮作用了,恐怕就是弄上一年,也不見得能夠竣工。
就算夏成德願意曠日持久地乾下去,楊振可是等不起。
所以,楊振離開夏成德守禦的西城門之前,再一次將自己關於棱堡的想法,以及修築棱堡式甕城的設想,向夏成德以及夏成德的那些部將們詳細地描繪了一番。
楊振在西門城樓的地磚上,用刀刻畫了一個類似長矛的矛頭一樣的形狀,叫他們自己揣摩著修造。
這個棱堡式的甕城,突出於城門之外,下麵有門洞在側麵打開,一共有四個麵,其中兩麵合在一起,形成矛頭或者楔子形狀向外突出。
這樣一來,可以使滿韃子的重炮實心彈打不到正麵,同時還可以架設自己的大炮,轟擊滿韃的陣地。
另外兩個牆麵,分彆呈直角把突出的楔子,連接在城牆上,而在這兩麵牆上的雉堞垛口後邊,自己這邊的守軍可以用火器或者弓弩,覆蓋城壕和棱堡式甕城之間的空地。
這樣的棱堡式甕城,甕城內部的空間沒有傳統的甕城大,甚至都可以不留什麼空間,隻在台基牆體上留一個進出的通道與城門洞,能夠進出甕城後麵的城池即可。
這樣的甕城,雖然看起來不倫不類,不大合乎大明朝既有的營造法式,但是它修造起來簡單,同時又結實扛造,麵對滿韃子紅衣大炮的實心彈攻擊,其實最是實用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