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樣的皇帝旨意,楊振想不接受也不行。
不過,一向善於化危為機的楊振,卻也從這一道旨意聽出了有利於自己的東西,於是直起身來問道:
“楊公公到任鬆山,出任監軍中官,楊振不勝歡迎之至,隻是——敢問楊公公,從今往後,駐留關門的高起潛高總監,是否還能過問鬆山各部官軍事務?”
這是楊振比較關心的問題。
如果楊朝進到來以後,能夠讓他從此擺脫高起潛,那麼崇禎皇帝的這個任命,對楊振來說,就是真的利大於弊了。
當然了,當傳旨太監宣讀聖旨的時候,這麼當眾提出問題,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做法。
因為不管聖旨的內容是什麼,對你有什麼利害關係,你能做的就隻有一個,那就是領旨謝恩。
所以,楊振沒有領旨謝恩,而是對楊朝進提出了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直接與皇帝手諭任命的監軍內臣有關,一下子把周圍的人驚得目瞪口呆。
尤其是那些仍不清楚楊振與楊朝進關係的人,比如陪著楊朝進一同前來鬆山城的遼東巡撫方一藻,一時又驚又惱。
對於崇禎皇帝的這個做法,方一藻乍聽之下也很不滿意,他認為是自己辛辛苦苦栽培了楊振,辛辛苦苦拉起了一支能打仗的征東營。
結果還沒有多長時間,崇禎皇帝就把內臣派了過來,讓一些個啥事不乾的太監,把自己這個辛苦栽培的果子摘了去。
這讓他很不滿意,但是作為進士出身的文官,麵對皇帝的決定,就是再不滿意,也就是暗地裡腹誹而已,絕不會鬨出拒絕領旨這樣的事情。
“楊振,你可知這是聖上的旨意,咱們做臣子的,唯有領旨謝恩而已,何故問來問去,還不趕快領旨謝恩?!”
不知道方一藻是出於對楊朝進的不滿,還是出於對楊振的不滿,又或者僅僅是將對崇禎皇帝這個安排的不滿,借著這個機會發作了出來,總之,他見楊振不接旨,反倒張口詢問,立刻上前,隔著香案,衝著嗬斥了起來。
當然,嗬斥歸嗬斥,他話裡話外的意思,楊振還是能聽得出來,是在提醒自己這個事情已經定了,同時也是怕自己一時犯渾。
然而,方一藻多慮了,楊朝進對楊振的提問並不在意,隻見他聽了方一藻嗬斥楊振的話,當即轉臉衝著方一藻擺擺手,製止了方一藻,說道:“無妨!無妨!”
隨後,又轉臉看著楊振,對他說:“沒錯,有了聖上的這道旨意,從今往後,高總監就不再過問楊總鎮麾下軍務了,而是該當專理薊州、關寧、錦州監軍事!”
對楊振問話的意圖,楊朝進一清二楚,因為他明白楊振與高起潛他們之間的那些恩怨。
他怕楊振仍然擔心高起潛從中掣肘,當下進一步解釋道:“聖上有給高總監的旨意,咱家路過山海關的時候,已經向高公公宣讀過了,旨意裡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這是聖上親自做出的安排,不知楊總鎮以為如何?”
楊朝進這麼一解釋,不止楊振聽明白了,那些跪在楊振身後乍聞皇帝給鬆山派了常設的內臣監軍,正自憤憤不平、以為不被信任的眾將,也差不多聽明白了。
尤其是原本就屬於楊振麾下的那幾個將領,比如張得貴、張臣、李祿,聽了楊朝進的這番話,不怒反喜。
——敢情皇帝陛下派了眼前這個楊公公來,為的是把高起潛架空到一邊去啊!
楊振同樣想到了這一點,於是麵對楊朝進最後的詢問,他不再猶豫,當下叩首說道:“聖上英明!臣楊振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除了這兩個最重要的旨意之外,楊朝進這次來到鬆山,當然也帶來兵部的一係列新任命,隻是此刻烈日當空,一直叫楊振等人跪在大太陽底下等他一一宣讀,也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楊朝進他們一行人,一大早上從寧遠出發,車馬負重,緊趕慢趕,連續跑了四個時辰,趕了上百裡路,到了鬆山城外,早已累夠嗆了。
所以,楊朝進當眾宣讀了兩道最重要的旨意之後,就請楊振等人起了身,與遼東巡撫方一藻等人彼此重新見過禮,爾後一行人旗幟招展、鑼鼓喧天、浩浩蕩蕩地進了鬆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