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秋防(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687 字 4個月前

“各位,仲秋已過,冬天還會遠嗎?以往每到秋冬之際,都是滿韃子出兵攻我之時,今年會有例外嗎?”

楊振一張口二話不說,先把這次議事的主題給點明了,在座眾將心底頓時一沉。

楊振的反問很簡單,答案更簡單,而且不會有人有什麼異議。

因為正如楊振所提到的,曆年的秋冬季節,的的確確都是滿韃子出兵征戰的時節。

明朝九邊各鎮例行的秋防,指的正是在秋冬季節調兵備邊,防範韃子入侵,俗稱防秋或者秋防。

在座的眾將多是邊軍中的宿將,即便不是,也都在關外生活日久,對這一點自然不陌生。

所以楊振此話一出,眾將皆點頭,雖然無人應答,但答案是什麼卻是明擺著的,那就是秋天來了,滿韃子也要來了。

而且以鬆山官軍各部此前重創滿韃子之深,而滿韃子的報複卻遲遲沒來,恐怕正是應了那句老話,不是不報,隻是時候未到而已。

當然,在座眾將心裡雖意識到了這一點,且無人會把這話說出來,畢竟殺滿韃子守城池可是他們的本分。

“滿韃子會不會來遼西?我看會,不是可能會,而是一定會。那麼滿韃子來了遼西會攻誰?會攻錦州,攻我鬆山,還是會直接越過鬆錦,去攻寧遠?”

楊振這一段話,一下子就把眾將拉到了戰爭的氣氛之中,方才還覺得有一點點遙遠的秋防,一下子仿佛就拉到了眾人眼前,甚至就咣當一下子落到了自己的腦門上。

楊振話音一落,包括老神在在的楊朝進在內,堂上的眾人齊刷刷地把目光鎖定在了楊振的身上。

“這個,這個,都督可是有了什麼消息?卑職是說,都督可是聽到了什麼風聲?或者得到了什麼線報?”

鬆山副將夏成德忍不住第一個說了話,可是說出了話之後,又突然覺得不合適,便立刻又改了口,然而不管怎麼改口,前後的意思卻是大體一樣的,就是認為事關重大,想知道楊振這麼說是不是有什麼確鑿的依據。

然而,現在的楊振哪裡有什麼可靠的線報啊,他有限的諜報隊伍,目前還僅僅停留在鬆山城內外各部人馬之中。

比如說他讓李吉負責的統計公所,目前在做的事情,主要還是把新入鬆山官軍的各部人馬情況摸底排查清楚,暫時並沒有餘力往外擴展。

眼下,就連錦州城、寧遠城,他都還沒有來得及安插進去人手,又哪裡能夠打入滿韃子的內部呢?

當然了,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確鑿的依據,他最大的依據就是曆史上的有關記載了。

崇禎十二年十月初,滿韃子和碩肅親王豪格與和碩豫親王多鐸統軍兩萬餘人,越過大淩河,接連繞開了錦州、鬆山、杏山、塔山、連山不打,長驅直入,直攻寧遠,鏖戰數日,斬殺金國鳳而還。

此行是為了報複年初圍攻鬆山傷亡慘重之仇,還是另有其他的目的,比如圍點打援,那就不得而知了。

特彆是曆史上滿韃子十月圍攻寧遠之前,與鬆、錦、杏、塔等地駐軍將領是不是提前有了什麼默契,那就更是不得而知了。

總之,滿韃子軍隊圍攻寧遠期間,不管是寧遠以北的數城,還是山海關內的重兵,全都袖手旁觀,無一支援軍前往。

而滿韃子所取得的比較大一點的戰果,就是乾掉了以鬆山守城聞名天下,遼東駐軍之中唯一悍勇敢戰的寧遠團練總兵官金國鳳,還有他的兩個兒子,算是報了年初圍攻鬆山失利的仇。

當然了,要說最大的戰果,或許並不是這個,而是對關外諸軍士氣軍心的嚴重挫傷與沉重打擊了。

這就是楊振所了解的那點曆史大勢,這就是他所掌握的唯一消息來源了。

可是,對於這個“消息來源”,楊振又該如何張口說它呢?

難道他能告訴在座的眾將,他是穿越客,他看過了史書上有關這一段時間發生了何時的記載?

當然不能。

尤其是現在有了自己這個穿越而來的撲棱蛾子使勁扇動翅膀,曆史會不會因此有所改變,或者說,滿韃子繞開繞開鬆錦諸城而不打,直接去攻寧遠的時間,會不會提前或者延遲,那就更不是楊振所能預先知道的了。

他能做的,就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畢竟到目前為止,滿韃子還沒有發動這場攻勢,他尚可以從容布置。

“你們不要管我有沒有什麼線報,也不要管什麼消息來源,我隻問你們,滿韃子若又來了,他們最可能會打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