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溝底(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469 字 4個月前

在這樣的情況下,寧遠城穩如泰山,金國鳳還有什麼理由出城,去跟滿韃子硬碰硬呢?

這也就意味著,隻要自己取得了伏擊石廷柱的勝利,其實就相當於是救了金國鳳。

崇禎十二年十月初四日午時三刻,楊振所率的三哨火槍兵、兩哨擲彈兵、一哨衝天炮炮手,以及俞亮泰、嚴省三隨船上岸的兩隊水手,一共兩千餘人,終於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隨著楊振一聲令下,他們追隨著自己的哨官、隊官、排長、棚長,快速進入了連山城以北連綿不絕的山嶺之中,專揀山間小路,一路往西行去。

若在平時,楊振在大白天裡這麼做,肯定十分危險,至少想要完全掩藏行蹤,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然而此時此刻,卻不是平常時候。

滿韃子前軍前往寧遠的路上,雖然沒有攻擊連山,但是連山城的做法,與鬆錦前線諸城做法一模一樣,全都是堅壁清野,撤回了城外的墩台堡壘守軍,然後封了城門,堅守不出。

寧遠方向傳來的炮聲隆隆,顯示出滿韃子正在進攻寧遠城,或者正在集結兵力,預備進攻寧遠城。

連山距離寧遠說遠不遠,說近也不近,而滿韃子又十分清楚遼西各城明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習氣,所以也沒有往自己的後方即連山方向派出大量哨探。

就這樣,到了當日下午未時前後,寧遠方向的炮聲終告停歇的同時,楊振領著征東先遣營裡的兩千主力,跟著熟悉地形一馬當先的張臣,悄沒聲息地出現在了連山城西北十幾裡的東官溝。

連山城的周圍,尤其是西北方向,幾乎全是高低起伏連綿不絕的山嶺。

經過持續多年的戰爭與砍伐,這一帶的山嶺早就禿了,山嶺上的樹木林子十分稀疏,有的地方隻生長一些不成材的灌木。

楊振跟著張臣一路翻山越嶺,已經不知道翻過幾個山頭,終於率軍趕到了張臣他們所說的東官溝。

站在這個林木稀疏、怪石嶙峋的小山頭上麵,楊振終於看見了山下那條道蜿蜒曲折的狹長山溝。

“都督,這裡就是東官溝了。此地往西南不遠,叫作西官溝,而往東北數裡,則是臥牛溝。”

站在東官溝東麵的小山頭上,張臣指著山溝對麵的一片斷壁殘垣這麼說道:“這個東官溝和西官溝,都是以前寧遠中左所的官屯,現在都荒廢了。咱們要伏擊滿韃子聞訊從寧遠派來的人馬,可以安排在這裡。”

聽見張臣這麼說,楊振又看了看地勢,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那伏擊石廷柱的地方呢?可以設在哪裡?臥牛溝?”

“沒錯,卑職建議設在臥牛溝。而且,事不宜遲,遲恐生變,卑職建議儘快分兵前往臥牛溝部署!”

時間不早了,再拖延下去,石廷柱的前哨人馬該到這裡探路了,到時候工事未成,恐怕就出事了。

因此,對於張臣的建議,楊振立刻就接受了,當即召來已經趕到附近的李祿、楊珅、俞亮泰、嚴省三,對他們做了分派。

楊振將自己帶來的兩千餘人一分為二,一路由張臣指揮,去臥牛溝的兩麵埋伏,一路由自己指揮,就地挖掘工事。

隨著楊振一聲令下,兩路人馬迅速行動了起來,前往臥牛溝的各部各哨,在張臣的帶領下,快速進入溝底,一路小跑著,緊急往東北方向的臥牛溝趕去。

他們的人馬,除了由張臣親自統率的兩個哨火槍之外,還包括了楊珅親自率領的兩隊炮兵,潘喜率領的一哨擲彈兵,以及嚴省三指揮的一隊臨時充當擲彈兵的水師槳手,共計一千二百餘人。

留給楊振領著,埋伏在東官溝一帶的人馬,則有張國淦率領的一哨火槍手,李祿率領的一哨擲彈兵,馬壯率領的一隊衝天炮炮手,以及俞亮泰率領的一隊同樣臨時充當起擲彈兵的水師槳手,共計八百餘人。

東官溝呈東北西南走向,兩邊皆是土石混雜的山嶺,東南麵陡峭,西北麵略緩,溝裡是一條時寬時窄但卻十分平坦的土路。

土路的西北麵,距離土路不遠的坡上,是一片荒廢的前官屯,如今隻剩下一處處斷壁殘垣。

土路的東南麵,沿著山腳下,卻是一條曲折蜿蜒的乾涸了不知多久的河溝。

楊振將俞亮泰及其所部百餘人的水師槳手,還有李祿所領擲彈兵哨的一隊擲彈兵,共計兩百餘人,一字排開,安置在了東官溝東南麵的一個山頭上。

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著其他人手,小心翼翼地下到了溝底,隱蔽在了對麵東官溝屯的斷壁殘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