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零章 重圍(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274 字 5個月前

祖大壽兩麵下注,坐看風雲的心思,楊振是能夠理解的。

畢竟過去十幾年來,滿清崛起的勢頭太快,也太盛,而大明朝這邊打的敗仗太多,也太慘,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出雙方氣運的此消彼長來。

但是現在,有了自己這個攪局者,至少遼西的形勢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楊振希望祖大壽以及他的那些部將們,能從自己取得的幾場勝利之中看到,滿韃子並不是不可戰勝,並不是沒有弱點,尤其是,華夏的氣運並沒有被女真胡虜所逆轉。

有了之前在小紅螺山與祖大壽對談的鋪墊,又有了最近這段時間的連勝,想來祖大壽當能認真考慮考慮了。

到了當日中午,仇震海、俞亮泰兩部人馬如期而至,押解大批糧草,大張旗鼓地從鬆山南門入了城。

楊振領著張得貴,到南城門內與仇震海、俞亮泰見了一麵,交接了糧草,又囑咐了一些事情,便打發他們回去了。

雖然滿韃子的哨騎沒有再來鬆山城附近滋擾,但是楊振卻隱隱覺得,這個事情遠遠沒有結束,甚至可以說,這個事情才剛剛開始。

原本曆史上,到了崇禎十二年冬天的時候,黃台吉就開始積極籌備鬆錦大戰了,企圖將大明朝北方九邊的最後精銳,引到關外來,然後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掃除南下征服大明的障礙。

所以,從崇禎十二年冬天開始,滿清那邊所采取的各種動作,幾乎全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包括曆史上崇禎十二年十月,黃台吉派出多鐸和豪格兩個率軍兩萬多人進犯遼西,也是這個目的,隻是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

一個原因,是崇禎十二年大明朝那邊內憂外患異常嚴重,朝廷辦事的效率也極低,根本就調集不起來九邊大軍趕赴關外。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看破了滿韃子偽帝黃台吉的意圖,對京師朝堂軟磨硬頂,就是不出關。

這麼一來二去的,時間就耽擱了下來。

最終,豪格和多鐸隻是在寧遠城下圍殲了出戰的金國鳳父子,然後糧儘而退,並沒有達到調動關內明主力軍出關的真正意圖。

但是黃台吉並沒有因此而死心,為了解決大軍到遼西作戰的糧草補給供應問題,崇禎十三年春,黃台吉即派出大批人馬到義州屯墾,並且重修義州城屯糧。

到了崇禎十四年,義州城築好,滿韃子在前線的糧草供應問題解決,便又派出大軍,開始長期圍困錦州城。

而這時,兩年過去了,正巧大明朝關內的各種問題有所緩解,而洪承疇這個薊遼總督久而無功,也受到朝堂的彈劾。

就這樣,在各種巧合之下,崇禎皇帝冒冒失失地下了決心,也要畢其功於一役,儘快解決遼東的問題,終於落入了黃台吉苦心經營已久的圈套之中。

這一世,黃台吉為了謀劃鬆錦決戰,所走出的第一步棋,同樣“失敗”了,而且照比曆史上的無奈撤軍來說,這一次,他們失敗得更慘。

但是,楊振卻很清楚,這隻是黃台吉走出的第一步棋,即使敗了,黃台吉也絕不會就此死心,他後邊的連環招數還多得是。

也因此,楊振勝的越多,勝的越大,他的心裡就擔心。

因為越是這樣,楊振和鬆山城的人馬,就越會快速地成為滿韃子重點防範的對手,成為滿韃子重點圍殲的目標。

正所謂,出頭的椽子先爛,若是滿韃子偽帝黃台吉傾儘全力圍攻鬆山城,那麼楊振還真有點擔心扛不住。

而他最最擔心的則是,自己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都要避免的鬆錦決戰,千萬不要因此而提前到來。

楊振的擔心,當然不是多餘的。

就在滿韃子突然撤兵返回小淩河北岸大營的第三天中午時分,即仇震海他們送糧入城的第二天中午時分,滿韃子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武英郡王阿濟格統率正白旗下滿蒙漢牛錄六十四個,共計兩萬餘人,浩浩蕩蕩地抵達了小淩河畔。

當日午後,多爾袞的正白旗大軍,便在小淩河上搭起了數不清的浮橋,旁若無人地過了河,沿著女兒河的東岸快速南下,繞開呂洪山,重新從西麵和南麵包圍了鬆山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