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複州衛城的北門叫作鎮海門,鎮海門外有甕城,甕城的外麵還有一條護城河。
如今,鎮海門甕城雖然有點年久失修,但是其規模尚在,高達三丈上下,遠觀不覺如何,靠近了甚感雄偉。
可是,鎮海門甕城外麵曾經又闊又身的護城河,現而今卻早已乾涸淤塞多年了。
尤其是鎮海門外這一段護城河,在之前的戰爭中屢次被填平,落入滿韃之手以後,就再也沒有清理過,眼下連原有的石拱橋,也一起被埋在了地下,形同平地一般了。
事實上,在楊振率軍突襲遼南沿海之前,不管是黃台吉本人,還是滿韃子國內其他八旗上層人物,都不認為遼南這裡還需要他們重兵駐防。
對他們來說,朝鮮已經向他們稱臣納貢,成為了他們的附庸,而東江鎮的威脅也伴隨著沈誌祥的上岸投降,徹底消失了。
與此同時,遼東半島南端的戰略要地旅順口,又已經掌握在了他們的手裡麵,後路完全無憂,他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所以,在楊振第一次從鬆山率軍渡海,偷襲遼南地區以前,滿韃子國內幾乎沒人重視遼東半島南段的沿海防禦問題。
包括當年被他們打下來加以破壞的許多城池墩堡,也沒有怎麼重新加以修繕或者恢複。
距離滿韃子遼沈腹地較近的地方,比如海州、蓋州、熊嶽等地,還算是多多少少進行了一些修繕加固。
至於複州城,以及複州城以南的金州城等地,則基本上是一仍其舊? 大明朝當年構築的遼東半島沿海防禦體係,基本上被廢棄,或者說形同虛設。
滿韃子之所以這麼做? 一方麵固然是因為他們人力物力有限? 兵力也不足,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他們自打崛起以來? 從來是以攻為守,以攻代守,而且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在防守後路的問題上沒有投入太多精力。
直到楊振突襲遼南的事情發生以後,滿韃子黃台吉才開始調整部署? 整修城池? 調兵布防遼南半島各地。
但是,從黃台吉調整部署到如今? 前後一共才過去了幾個月而已,時間實在有點短暫? 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比如這個複州城,除了複州城的東門? 由過去的通明門? 變成了現在明通門以外,其他的幾乎沒什麼變化。
由於駐防兵力幾乎抽調一空? 複州城外方圓十幾裡內的那些外圍墩台哨點,眼下根本無人駐守。
而類似清淤疏浚護城河這樣耗費人力的事情? 不光是許天寵率軍駐防的時候沒有來得及著手,就是夏天達爾漢到任的時候,也沒顧上做這個事情。
對他們來說,複州城可是大後方,眼下大清國調集了近十萬大軍去攻打遼西鬆錦諸城? 楊振那些人應該是在鬆山城裡應接不暇瑟瑟發抖才對,怎麼可能會來攻打複州城呢?
他們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到這一遭啊!
卻說奉命巡城值夜的洪起元,被沈永忠所說的半真半假的那些消息驚得不輕,連忙下了城頭,趕去向主將許天寵報告剛剛聽來的驚天消息去了,這麼一來,複州城北門一帶,即鎮海門甕城內外,便由許占魁說了算。
許占魁與洪起元不同,他是許天寵的義子,是許天寵長女的義兄,與沈永忠可以算是一家人了。
所以,他對沈永忠的稱呼也有不同,他一直稱呼沈永忠為姑爺,就是這個道理。
他讓人從內把鎮海門甕城的偏門打開,然後列隊舉著火把,迎接沈永忠等人入城,甕城內城門樓下的鎮海門正門,當然也沒有關閉。
複州城鎮海門一共兩道門,甕城外一道偏門,甕城內城門樓正下方是一道正門,要想打開甕城的偏門,先得打開甕城內的正門。
莫說洪起元已經說了他很快就回回來,而且沒說不讓沈永忠進內城,就算洪起元這麼說了,許占魁也不可能再讓人把已經打開的鎮海門正門給關上。
在許占魁看來,洪起元跟許天寵一個脾氣,以耿直認真自居,以治軍從嚴自居,那是他洪起元討好自己義父的方法,而他許占魁有自己的方法。
洪起元這種出身東江且出身遼東的將領,可能自恃自己的資曆夠老,拉不下臉麵上趕著討好小字輩的沈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