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六章 心結(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407 字 4個月前

尤其最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那一死,古來人君有多少,又有幾個能在國破山河在的關頭守住天子的尊嚴,持守這樣的氣節?

這樣的一個人物,身上縱有百般錯處,楊振對他,也仍然充滿了敬意。

入了山海關以後,楊振一路行來,所見所聞,令他不能不承認,眼前的大明朝已經病入膏肓,已經爛透了。

比如那些皇親國戚、各地宗室藩王以及大部分士大夫官宦階層,這個包袱太沉重了,豬隊友太多了。

莫說崇禎皇帝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到了現在,就是換了老朱家任何一個子孫,恐怕都解決不了了。

而要想振衰起敝,革故鼎新,最終改變族運、國運,非得另起爐灶不可。

隻不過,這另起爐灶卻也急不得,至少得在崇禎十七年天下徹底大亂之際,方才師出有名,方才站得住腳。

到那時,壓在頭頂上的崇禎皇帝一沒有了,楊振心裡的這個心結,也就解了,這個邁不過去的坎兒,也就可以邁過去了。

楊振一行人到了通州城以後,自有盧誌德這個東廠大璫去協調各方事務,而駐在通州城中的戶部官員、地方官員,也聞訊趕來勞軍,並且興致勃勃地圍觀著議論著那些個頭頂著豬尾巴狼狽不堪的滿韃子俘虜們。

一個個指指點點地猜測著哪個是滿韃子的所謂十王爺,就像在京師郊外的騾馬市上指手畫腳地議論著那些插標待售的騾馬豬羊一樣。

更有那運進通州城裡的一車車帶著冰霜的滿韃子首級,讓通州城內的官員士紳、行商坐賈、軍民百姓們看得心驚膽戰,又興奮不已。

當天晚上,楊振一行人馬抵達通州候命的消息,就送到了京師,送進了紫禁城中。

第二天一大早,天未大亮,從京師前來傳旨的太監,就趕到了通州城內的驛館之中,向楊振傳達了皇帝令他立刻押解俘虜入京師覲見的旨意。

前來傳旨的太監,還給楊振帶來了崇禎皇帝禦賜的齊肩圓領大紅色花衣蟒袍一件,白玉帶一條,烏紗帽一頂,皂靴一雙。

有了皇帝禦賜的花衣玉帶靴帽,那意思就是很明顯了,就是要隨時召見他的意思了。

楊振領了旨意,領了禦賜衣物,在驛館內簡單沐浴更衣一番,把禦賜的東西換上,就帶著一行人馬,跟著傳旨的太監,意氣風發地往京師廣渠門進發了。

楊振原本以為要從京師朝陽門直入京師內城,但是沒想到崇禎皇帝卻另有一番安排。

因為隨同那傳旨的太監一起前來的,還有一隊多達幾十人的吹鼓手,鑼鼓嗩呐,樣樣俱全。

崇禎皇帝有意要讓楊振帶著俘虜的滿韃子王爺高官們,還有楊振他們斬獲的那好幾千顆滿韃子首級,從京師外城最繁華的街市行經一遍,然後按照古老的傳統,從宣武門進入內城,向京師百姓好好誇耀一下當今朝廷在遼東的赫赫武功。

對楊振來說,既然來到了天子腳下,他當然要配合皇帝的安排,好好當一回騎馬遊街誇耀武功的道具了。

當日卯時剛過,一行人馬即從通州西門出發,直到了巳時,方才鑼鼓喧天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地抵達廣渠門外。

廣渠門城牆高大巍峨,是京師外城東側的唯一大門,雖然是外城的東門,但是廣渠門城樓、箭樓和甕城一應俱全。

楊振一行抵達廣渠門外的時候,早有一幫子人禮部、兵部和錦衣衛的官員在廣渠門外等候著了。

陪同了楊振一路的盧誌德,自然對京師地界無比熟悉,見了迎候的人群,便充當了向導替楊振一一介紹。

禮部官員為首的,乃是一個叫吳旌的郎中,楊振沒聽說過,更沒有見過。

至於兵部的,則是楊振在鬆山時就已經認識的新晉兵部職方郎中張若麟了。

當然了,讓楊振驚喜的是,已經許久未見麵的方光琛,也夾雜在這支廣渠門迎候他的隊伍裡麵,就跟在張若麟的身後。

方光琛見了楊振,不住地衝他點頭微笑示意。

當初,鬆山之圍一解,方光琛就離開鬆山趕赴寧遠報捷去了,等他到了寧遠以後,又被其父方一藻緊急指派到了京師,來找兵部尚書陳新甲報信。

一邊,當然是報告新的鬆錦大捷的消息,而另一邊,卻也是張羅了重禮到京師活動,想要打通關節,為其父方一藻脫罪,甚至是替其父方一藻罷官回京預備後路。

這一隊迎候的人馬,與楊振等人見了麵,稍作寒暄問候,便領著楊振一行車馬進了廣渠門,然後沿著京師外城最繁華的街市往西,奔宣武門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