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此時領兵分守居庸關關溝一帶的人物,卻是薊鎮西協一副將唐通。
楊振一行人中,原本並沒有與唐通熟悉有交情的,但是楊振此時連戰連捷的名氣,已經傳到了關內,身為薊鎮西協副將的唐通,自然已有耳聞。
雖然最近幾日楊振被封金海伯的邸報,還沒有傳到居庸關,但楊振奉旨到午門獻俘的消息,卻早已經傳遍了京畿各地。
兼且楊振的前身,之前原本就在宣府鎮軍中任職,而宣府鎮的總兵官、掛鎮朔將軍印的楊國柱,更是楊振的親叔父。
楊振借著到京師獻俘的機會,就近返回宣府,探望一下叔父楊國柱與其他親屬,也完全合情合理。
因此,守關的副將唐通一聽說最近風頭正盛的楊振楊都督率部來到了南口關城,略想了想,便連忙親自趕來拜見了。
有了唐通親自到場,一切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但是看著對自己笑臉相迎的守將唐通,楊振的心裡卻十分不是滋味。
崇禎十七年正月的時候,因大同總兵、宣府總兵投降李自成,居庸關成為大明京師最後一道防線,此時身為密雲總兵的唐通臨危受命,受封為定西伯,率部移鎮居庸關。
這個時候的唐通身上,可謂是寄托了崇禎皇帝幾乎全部的希望。
他若堅守死戰,那麼大明朝的京師就還有救,至少會有時間等待其他勤王之兵趕到。
可是,這個唐通最後卻辜負了崇禎皇帝的期望,竟然將居庸關這樣的天險拱手送人,未經大戰,便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順軍。
居庸關守軍不戰而降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比如崇禎皇帝派來的豬隊友監軍太監杜之秩搶先出關請降等等,但是這個定西伯唐通卻理應承擔主要責任。
崇禎皇帝幾乎是把最後的那點兵力,那點家當,全都交給了他,封他為定西伯,讓他統率上萬薊鎮邊軍坐鎮居庸關迎敵,而他卻轉身投降了敵人。
這一點,連後來的滿韃子偽帝順治、康麻子都看不過去了。
順治得知他的這個作為之後,便將他的定西侯降爵成了一等子。
這個一等子的爵位傳到唐通孫子那裡之後,康麻子得知了他的這個作為,便將這個一等子的爵位也給剝奪了。
理由是,他這個前明的總兵官,不能為前明出力,反而降順流賊。
從這一點看,唐通闖來投闖,清來降清的行徑,不隻是讓漢人不能接受,就是他後來投靠的滿韃子也非常鄙視其為人。
然而楊振見了唐通,麵對這個對自己笑臉相迎的居庸關守將,他一時又不能將其如何。
就這樣,當天晚上,楊振強忍著現在就去把唐通乾掉的衝動,在居庸關城裡輾轉發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謝絕了唐通的挽留,帶領一行人快馬出關,繼續向西去了。
雖然他心裡知道這個唐通是什麼貨色,未來會闖來投闖,清來降清,可是他卻沒有辦法,隻能暫時放過。
畢竟,此時此地,這個唐通並沒有做下後來那些事,人家好歹也是一個朝廷命官,堂堂薊鎮西路副將,豈是你說殺便能殺的?
楊振的這些心思,祖克勇、張臣自然無從得知。
包括先前混在人堆裡不甚矚目,直到出離了京師之後方才重新跟在楊振身邊充任侍從的沈永忠、許廷選兩個,反倒對這個唐通的觀感十分不錯。
西行路上,楊振問起諸人對唐通的觀感,他們兩個對唐通竟是讚不絕口,直聽得楊振苦笑不已。
唐通這個人骨氣不足,但卻精通人情世故,人緣顯然不錯。
卻說出了居庸關之後,地形與道路漸趨平坦開闊,他們一行人的速度也快了起來,當日中午就到了懷來城。
懷來已經是宣府鎮的轄區了,駐兵懷來的守將,卻是宣府鎮總兵楊國柱部將陶宗儀。
這個陶宗儀,自然認得楊振與張臣二人,故人見麵,自是分外歡喜,當下歡天喜地接納他們入城內休息。
現在這個楊振的印象裡,對陶宗儀並沒有什麼記憶,但是這個率領一千五百宣府軍駐紮在懷來的老守備陶宗儀,卻與張臣私交頗深。
他把楊振一行人迎進懷來小城裡之後,便拉住了張臣問東問西,不停打聽那些在宣府鎮四下流傳的關外軍情到底是假是真。
等他得知楊振剛剛在京師受封了金海伯世爵,受命為征東將軍,即將開鎮旅順口,而此次前來宣府專為探親,更是又驚又喜,一邊叫人安排酒食,款待楊振一行,一邊派人將消息快馬飛報宣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