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插曲(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967 字 4個月前

劉永祚身為宣府巡撫,按理說,他應當主要管軍,但他到了宣府以後,軍務並不怎麼插手,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了賑濟災民和募民屯墾等民事上麵,認為剿匪莫如安民,民安而匪患自除。

他的這個想法與做法,自然與楊國柱一拍即合,當然也贏得了楊國柱的尊重。

原本曆史上,他們兩個人在宣府鎮就共事多年,合作默契。

楊國柱從崇禎九年就是宣府總兵,一直乾到崇禎十四年戰死遼東,整整五年。

而劉永祚也是從崇禎九年出任宣府巡撫,一直乾到崇禎十三年冬,整整四年多。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明末政治動蕩,人事變化異常頻繁的崇禎年間,是很不尋常的。

他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但是與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然了,這一世,由於楊振這個蝴蝶翅膀的扇動,宣鎮總兵楊國柱與巡撫劉永祚之間的默契,變得更深了。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莫過於他們前不久聯手驅逐宣鎮監視太監曹本正的事情了。

楊振此來宣府之前,最大的一個忌諱,就是宣鎮的監視太監,也俗稱監軍內臣。

這些人在宮中地位極低,往往是某個當紅大太監名下的義子義孫,受到推薦以後,到了邊鎮任職,權力卻又極大。

因其在宮中地位極低,要人恩主推薦才能外任,所以他們外任以後,就需要搞到大把銀子回饋恩主。

因此,這種人到了邊鎮任監軍以後,最容易成為那些通虜奸商的保護傘。

宣府邊口的走私貿易屢禁不絕,在楊振看來,與此有著相當深厚的關係。

但是,這回到了宣府以後,楊振很快就放下心了。

宣府鎮的監視太監曹本正,因與總兵楊國柱、巡撫劉永祚皆不能和睦相處,前一陣子剛被崇禎皇帝下旨罷免,勒令回朝了,而此時新的監軍太監還沒有到任。

這樣一來,就免掉了楊振許多麻煩。

對於崇禎皇帝任用宦官監軍各地,楊振並非完全不能理解。

從崇禎皇帝的角度來說,既然朝中的文官們不聽話,不可信,總是跟自己對著乾,沒有可用之人,他也隻好去任用宦官了。

在他看來,至少宦官比較聽話,也更加忠心可靠一點。

但是崇禎皇帝的心裡,自然也很清楚,這些人聽話是聽話,忠心是忠心,可是他們並沒有幾個真有能力的。

一旦他發現他派出去的監軍內臣或者監視邊鎮的中官太監們,與當地的督、撫、總鎮公開對著乾,他也會立即采取措施,撤回這些太監們。

當然了,在崇禎年間的曆史上,督撫與監視中官不相能的時候,也並不乏直接罷免督撫的例子。

可是在崇禎年間的曆史上,卻鮮少有因為邊鎮總兵大帥與監視太監不相能,而罷免總兵大帥的時候。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皇帝多半會撤換監視太監,然後隔一段日子,再派去一個。

目前宣鎮的情況,正是如此。

楊國柱向宣府特彆是張家口那幾家豪商巨賈頻繁募捐,與早就被那幾家豪商巨賈喂飽了的宣鎮監視太監曹本正起了衝突。

然後就是你奏我一本,我奏你一本,開始相互告狀。

而宣府巡撫劉永祚早就與曹本正不和,於是也加入到了楊國柱這邊,彈劾曹本正收受奸商賄賂,私準奸商出口。

這個事情捅到朝堂上以後,內閣大臣本能地站在了鎮臣、撫臣一邊,曹本正被罷免,黯然離開。

楊振從楊國柱那裡了解了這其中的道道,很快就想到,曹本正的倒台離去,可能也正是張家口山右商會那些個奸商準備跑路的原因之一。

卻說楊國柱、楊振帶著從人,剛剛在巡撫衙署門口告彆了劉永祚往回走,就在通往巡撫衙署的街上,遇到了來自張家口的快馬急遞。

楊國柱叫人攔下來一問,卻是張家口堡城附近的巡檢司遣人送往巡撫衙署的塘報,說張家口一帶昨夜遭遇馬賊侵襲,今日堡城也一度受到圍攻,巡檢司出了塘報送呈宣府巡撫。

楊國柱打發那送呈急遞塘報的小隊離開,與楊振相視而笑,隨即打馬迅速離開。

回到宣鎮總兵府,時辰已接近未申之交,而其他人也都已準備妥當。

於是,楊振便與自己的叔父楊國柱匆匆告彆,帶著所部人馬大車,帶著宣府鎮準備的乾糧,出了鎮朔門向北,一路奔張家口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