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水土(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047 字 4個月前

但是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在楊振後世的經驗裡麵,東北地瓜的種植,大多是四五月份的時候種植,九十月份的時候收獲。

而且,這還是陽曆的時間。

若是按照農曆的時間計算,那大概是四月前後種,中秋節前後收,地瓜在東北的一季生長期長達四個月左右。

就生長期過長這一點來說,的確與江南濕熱之地大為不同,但對楊振來說,他是知道這一點的。

既然知道了,那就不是問題了。

對他來說,即便明末的氣候異常,平均氣溫偏低一些,那大不了就改在農曆五月以後種好了。

想到這裡,楊振頓時覺得,徐光啟在京畿等地試種番薯沒有大獲成功,很可能是因為崇禎年間大明朝的曆法與氣候不相適應,已經嚴重滯後了。

由此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接下來徐光啟不搞農業實驗,而去搞曆法改革去了。

“也好,金海伯畢竟是一片公心,這個忙,本部院不能不幫。而且,凡事總要試過,才能知道結果嘛。若金海伯能取得成功,那麼將來遼西,也可以募民屯種金薯了,哈哈哈哈……”

洪承疇見楊振不肯死心,當下也不再勸,反正對他來說,這個事情不算壞事。

雖然他並不看好,但若楊振能夠成功,那對他來說,也算得上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至少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彼此在遼餉分配上的衝突,就會少一些了。

洪承疇今晚約談楊振的目的,雖然沒有全部達成,但基本上不算落空,又見楊振的交換條件這麼簡單,心情一時大好。

他哈哈大笑了一陣之後,說道:“也好。本部院自從及第以來,也是多年奔波在外,一直勤於王事,乃至忠孝不能兩全。今番借著這個機會,派個人回去閩中一趟也好。”

說到這裡,洪承疇捋著胡子想了想,看著楊振說道:“福建巡撫蕭奕輔,本部院倒也認識,稍後給他修書一封,金海伯遣人求購金薯之事,定無問題。但是,金海伯若隻購金薯,而無人教種,則事必不成。”

洪承疇說完這些話,突然轉向一直袖手侍立一旁的洪承撰,說道:“閩東長樂教種金薯的陳氏父子如今可還在?”

洪承撰見問,當即躬身答道:“回部院大人的話,那最先教種金薯的陳振龍,早已過世多年了。其子有叫陳經綸者,如今子承父業,四處教人種薯,售賣金薯種苗牟利。

“當然了,弟從南安出來多年,如今閩中情況,卻也不甚了了,一切要等派人回去,才能打聽清楚。這個,部院大人現如今受命到任寧遠城,也的確該寫封書信回去,好叫家裡族中長輩放心。”

聽見自己的族弟這麼說,洪承疇點了點頭,對他說道:“是啊,的確是該派個妥當人回去報個平安了!不如,乾脆這樣吧,為兄多寫幾封書信,給你一個長假,你挑幾個老家人,一起回去走一趟吧。

“你出來追隨我多年,南安家中父老正不知是一個什麼情況。這次回去了,可以多待一些時日,也可以多購一些良田房舍,好叫叔父嬸娘他們,能在老家好好頤養天年。也算是儘一些孝心。”

洪承疇這麼一說,洪承撰立刻撩袍跪在地上,並且磕了一個頭,爾後說道:“多謝部院大人,多謝——兄長。弟出來多年,正欲回南安看看。弟,謝過兄長!”

“那就這樣定了。金海伯何時遣人南下?到時可多安排幾條船隻,好叫本部院這個族弟帶了從人,與你所遣船隻一起同行南下,相互間有個照應。”

洪承疇快刀斬亂麻地把這個問題處理了。

而楊振也當場答應,定在渡海移防前後,一待海路一旦通行,就會儘快安排船隻前來寧遠河口,接了洪承撰及其從人走海路南下。

這些事情談完以後,薊遼督師洪承疇與金海伯楊振之間,就沒有了爭執不下的地方。

雖然雙方的分歧仍然有,但是兩個人都不是一根筋那種人,都知道妥協與合作的重要,因此很快就又一片和氣了。

如此一來,到了第二天上午巳時,當洪承疇在督師府大堂上召集遼左之地的頭頭腦腦們聚議的時候,他所提出的各種議題,就都得到了楊振的讚同和默認。

唯有整訓遼東兵馬和奏設義州總兵的事情,祖大壽有不同意見。

但是祖大壽的不同意見,已經在洪承疇和楊振兩個人的意料之中了。

洪承疇也不與祖大壽爭論,隻叫他在寧遠城多留幾日,另找機會與自己再行商議。

特彆是有關義州總兵人選的議題,洪承疇讓祖大壽推薦人選,然後以薊遼督師府的名義奏請朝廷予以任命。

至於祖大壽在聚議結束之後向洪承疇推薦了誰,楊振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當天中午議事結束,與洪承疇幾乎全部達成了一致的楊振,就先行率隊離開了。

而祖大壽卻要暫時留在寧遠城,繼續與洪承疇商議遼左諸城的軍務防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