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五章 料數(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120 字 4個月前

“二百料?”

“正是。”

“何以得知?”

“何以得知?”

第一個“何以得知”,是楊振聽了沈誌祥的說法以後,再次追問沈誌祥的問題。

而第二個“何以得知”,則是沈誌祥聽了楊振的追問之後與袁進等人麵麵相覷一頭霧水之時自己提出的問題。

“都督,方才沈爵爺沈督辦說了啊,首尾最長六丈二尺,上下最深四尺半,這就是二百料戰船的尺寸啊!”

袁進見楊振滿臉迷茫,而沈誌祥也被楊振問得一頭霧水,一副不知道楊振到底在問什麼的樣子,當下趕緊笑著衝楊振解釋了一句。

“那,老袁你的意思是說,這條船首尾的長度,乘以其上下的高度或者說船艙的深度,就是這條船的料數?”

經過沈誌祥與袁進兩個的反複論說,楊振腦袋裡終於靈光一閃,意識到了這條船屬於二百料戰船的根據了。

敢情這個料數,既不是重量,也不是容積,同樣也不是造船耗費的木材多寡,而是船隻的縱剖麵的麵積。

更準確地說,是從船頭到船尾的船體中縱剖麵的麵積。

因此,慣常所說的一料,實際上指的是一平方尺。

這樣的話,一條所謂二百料的戰船,實際上指的就是一條船體中縱剖麵麵積為二百平方尺的戰船。

“這個,這麼說也行,反正二百料的戰船,就是這麼個尺寸。四百料的戰船則是首尾長八丈六尺,上下深五尺二寸。按都督這麼算,也確實是如此。”

袁進聽了楊振的話,一開始有點懵圈。

他雖然在水師多年,對戰船不能說不熟悉,可是畢竟不是造船的木工船匠,他也說不清楚二百料四百料具體的來曆,隻是知道二百料船、四百料船不同的尺寸而已。

但是,聽了楊振的話,他在心中仔細一想一算,倒是發現楊振的說法大體沒錯,當下便說了出來。

“沒錯,確實如此。都督這麼個算法,倒也新穎。隻是古來造船,即有其營造法式,二百料船,四百料船怎麼造,長該多少,寬該多少,上下高深該多少,早有成例。吾輩隻是按成例而作罷了。”

聽見袁進與楊振的對話,沈誌祥也終於弄明白楊振在問的問題究竟是什麼了,當下照著自己的理解,又對楊振解釋了一番。

隻是楊振弄清楚了一料大概是多少之後,已經對沈誌祥所說的什麼成例不感興趣了。

當下他對沈誌祥點了點頭,便不再言語,而是拔腿上了船坑的砌石邊沿,邁開步子,去丈量這條所謂二百料戰船的長度去了。

船坑的船工們正在叮叮咣咣地建造著船艙裡麵一格格的水密隔艙,驟見楊振上了船坑邊沿,一時間呼呼啦啦地跪了一地。

他們雖然不知道眼前這人是誰,但看見沈誌祥、袁進以及船廠裡的頭頭腦腦們,都隨扈左右,點頭哈腰,畢恭畢敬,自然就知道這人是一個大人物了。

“你們都起來,沒你們什麼事,你們繼續乾活!”

麵對巨大的船坑中跪了一片的船工,楊振直喝令他們繼續造船,而自己往返來回,終於算明白了這條船的長度。

按照後世的算法,這條二百料的戰船,滿打滿算,從頭到尾也不過才長二十米多一點而已。

那麼,楊振寄以厚望的四百料戰船,又能有多大呢?

其實,也並沒有多大:最長不到三十米,最寬不到六米,最大艙深不過才兩米而已。

楊振算清楚了這些以後,一時之間,對這個年代的戰船感到失望不已。

然而,失望歸失望,接下來該怎麼做,還是得怎麼做。

在這個時代的木帆船建造當中,福船的造法,儘管已落後於西方,但起碼在大明朝的地麵上,仍舊處在領先地位。

無論南北,造法、用料、工時等,皆是如此。

安豎龍骨,配搭肋骨,釘構舷板,榫接隔艙,然後做舵、塞縫、修灰、油漆,最後立桅杆,鋪甲板,搭望鬥,掛船帆,每一道工序都極為繁瑣而且耗時。

一條二百料的戰船,即使所有的工具和原材料全部齊備,也需要二三十個匠人耗時百日才能完成。

至於一條四百料的戰船,所需要的匠人以及耗費的時間就更長了。

而他除了增加船廠的規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之外,暫時也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