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七章 形勢(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344 字 10個月前

隨著黃台吉對多爾袞等人的處置決定的公布,大清國對金海鎮的第一次征剿戰爭,也暫時告一段落了。

在這場戰事之中,大清國出動了一堆王爺,出動了數萬大軍,然而卻勞師糜餉,損兵折將,最後無功而返。

多爾袞率領的大軍氣勢洶洶而來,結果不僅沒有收回先前丟失的複州、金州和旅順,而且還又搭上了一座熊嶽城,實實在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城池又折兵。

黃台吉對此當然極其不滿意,不僅對多爾袞本人不滿意,而且對從征諸王以及從征各旗都很不滿意。

但他也很無奈,也很無力,隻能快刀斬亂麻地處罰了與自己積怨已深的多爾袞、阿濟格兩人而已。

至於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及智順王尚可喜、恭順王孔有德,他卻不能再輕易處分了。

按理說,鄭親王濟爾哈朗與英親王阿濟格兩人的表現大同小異,都是光出兵,不出力。

相比之下,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人馬,更是一仗沒打,就全師撤回來了。

照理說,英親王阿濟格因此被奪了才得到不久的和碩親王爵位,又降回了武英郡王,那麼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應該如此才公平啊。

但是,黃台吉沒有這麼做,他可不想把鄭親王濟爾哈朗徹底推到多爾袞兄弟那一邊去。

黃台吉身邊的那幾個內三院大學士,全都看出了多爾袞為自己以及為軍前諸王自議死罪的用心。

如果黃台吉將濟爾哈朗、尚可喜、孔有德這幾個人,與多爾袞、阿濟格兄弟綁在一起處置,全都給予降爵、罰銀、奪牛錄的處罰,那就等於幫了多爾袞的大忙,等於硬生生地將這幾個人打成了多爾袞的同黨。

黃台吉雖然被氣得不輕,差點氣昏了頭,但他一點不傻,在範文程、希福、剛林等人的勸諫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

同時,將阿濟格調往海州,將孔有德調回盛京,而且讓濟爾哈朗帶著尚可喜到鴨綠江上去造船。

獨獨留下已被降為睿郡王的多爾袞,戴著個奉命大將軍的高帽子駐守蓋州城,率領他的正白旗人馬,頂在大清國對峙金海鎮的一線,築城,屯田,備戰。

對此,多爾袞、阿濟格兩人心中也非常不滿,尤其是阿濟格的心中更是充滿了對黃台吉的怨氣。

你黃台吉對多爾袞該怎麼處分就怎麼處分,多爾袞是奉命大將軍,是這次征剿金海鎮的主帥,勞師糜餉,損兵折將,原本就該他負責任,你黃台吉處置他就完了,乾嘛老是牽連到老子的頭上呢!

再說了,圍城打援的主意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出的,見勢不對就提議撤軍的人,也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他一仗沒打全師撤回,你黃台吉怎麼不奪他的和碩親王爵位呢?

令阿濟格尤其憋氣的是,自己是先汗之子,堂堂一旗之主,和碩親王,難道地位竟然還不如尚可喜、孔有德這兩個明軍降將嗎?

恭順王孔有德丟了大批重炮,對了幾乎全部人馬,為什麼不奪爵,不罰銀?!

智順王尚可喜丟了熊嶽城,丟了連雲島及其新建船廠的工匠和木料,為什麼不奪爵,不罰銀?!

頭腦精明的多爾袞當然知道黃台吉為什麼會這麼做,可是頭腦沒那麼精明的阿濟格,卻想不明白,隻覺得黃台吉這是有意針對自己,有意針對自己兄弟倆。

之前黃台吉為了分化多爾袞兄弟,通過阿濟格為和碩親王而刻意營造出來的和解假象,一下子徹底破產了。

原本對多爾袞的野心並不怎麼熱心的阿濟格,經過此事,終於認識到,他和多爾袞兩個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管他阿濟格跟多爾袞到底是不是一條心,在黃台吉的眼裡,他們一母同胞的兄弟倆就是一夥兒的。

帶著這些沉痛的領悟,被降為武英郡王的阿濟格,在接到公開傳達的聖旨之後第二天清早,就帶著自己的鑲白旗兵馬,奉旨移防海州城去了。

至於黃台吉之前叫他做了鑲白旗的旗主,將他晉封為和碩英親王,所催生出來的那一點感激之情,經此一事,也徹底煙消雲散了。

發生在蓋州城一帶的滿韃子兵馬大規模調動,自然瞞不住留守在兔兒島海岸附近充當金海鎮前哨的胡大寶所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