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一章 賣力(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190 字 4個月前

至於分派給中路協守總兵府的兩屯,即孛蘭鋪屯和石河堡屯,則是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戰略位置,正處在金海中路防地的前哨位置。

遼東半島上有兩個突然收縮的卡脖子之處,一個是金州城,另一個就是金州城北邊孛蘭鋪。

這個所謂的孛蘭鋪,也叫孛蘭堡,或者孛蘭站,在明朝中期以前,它是孛蘭驛的驛站所在地,也就是後世的普蘭店老城所在地。

普蘭,正是對孛蘭的一種誤讀或者轉音。

而石河堡,距離孛蘭鋪以西不遠的海岸附近,也是北方人馬從複州城南下,途經孛蘭鋪南下之後的必經之地。

眼下金海中路沒有那麼多精銳的兵馬派去駐守,那就隻好先分派兩個屯的移民,先行前去墾荒屯種了。

當然了,楊振之所以同意這樣的安排,事實上還有彆的原因。

遼東半島西海岸附近的海中島嶼頗不少,但是除了長興島、西中島、茶河島、麻洋島以外,其他島嶼比如豬島,蛇島,麵積都較小,兼且島上土地貧瘠,並不適合墾荒駐屯。

按照楊振的編戶分屯令,一屯須編齊三百戶,且須優先選擇那些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帶口的饑民進行編戶分屯。

這樣一來,一個三百戶的屯所,總人口少則千餘人,多則小兩千,一個麵積不大、耕地較少的島嶼,是承載不了這麼多人口的。

所以,方光琛他們在秉承楊振的意圖,在西海岸外接連設置了五個海上島屯之後,不得不將目光轉向金海北路和金海中路的海岸線上,於是便有了隨後設置的四個沿海的陸屯。

然而隨著第二批一千五百戶移民的過海北上,後續的一連串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崇禎十三年四月初七午後,楊振在旅順南城的金海總鎮府中,見到了前來請見的南路協守總兵兼總鎮府協理營務處總管張得貴,南路水師副將仇震海,以及率領新船隊與仇震海一並南下抵達旅順口的俞亮泰。

俞亮泰的船隊,已經在金州灣內駐泊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駐泊期間,他麾下新建的東路水師營完成了新船接收,完成了兵員補充,完成了新船的人員裝備上船與試航。

完成了這一切之後的俞亮泰船隊,從過去各支水師裡麵力量最小的一支,一躍而成為可以與其他各支水師比肩的大船隊。

原來的俞亮泰船隊規模不大,大小船隻一共也就三十來條,而且以中小型船隻為主,一百料的大船屈指可數,二百料的大船更是一艘也沒有。

後來跟著楊振到了鬆山城以後,為了獎勵他的功勞,楊振從仇震海帶到鬆山外海的大批老船當中,調撥了一批還能用,交給了他統帶,叫他沿著小淩河,往返紅螺山與鬆山城。

也是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叔侄倆的船隊,才勉強湊起了百餘條船隻和兩三哨部眾,漸漸有了一點規模。

然而,與袁進指揮的船隊相比,與仇震海統率的船隊相比,俞亮泰叔侄的水師隊伍,還是相對弱了不少。

不過,經過了這一次的大規模補充之後,情況可就完全不一樣。

有了二十條一百料的戰船和十條二百料戰船的加入,俞亮泰叔侄倆統領的金海東路水師營,遠遠超過了曾經的同僚高成友、胡大寶的隊伍,超過了曾經的大哥胡長海的隊伍,一舉成為金海鎮各路水師裡麵實力排在第三位的水師營。

對於楊振的酬功之舉,俞亮泰叔侄自是感恩戴德,之前他在東江鎮各協浮浮沉沉那麼多年,前前後後跟了一個又一個的老大,可是部眾船隻越打越少,幾乎沒有被補充的時候。

現在他才追隨了楊振一年左右,他麾下的船隻和部眾就已經往上翻了數倍,這叫他如何能不感恩戴德,不感慨萬千呢。

特彆是這一次,仇震海的船隊將一船船的移民運送到金州灣、複州灣,然後按照楊振的命令,把已經分屯編戶的移民,成百成千地分給各路人馬接管安置,更讓俞亮泰與其他各路將領看在眼裡,樂在心中。

原本還眼饞俞亮泰獨得金州船廠大批新船的胡長海、高成友等人,一個個喜出望外地接收了分得的移民屯戶,歡天喜地地去為他們分田分地去了。

在他們這些人看來,這些移民來的屯戶分給了他們,那就是他們的部眾了,就是他們可以抽丁為兵、征糧為餉的人口了。

所以辦起分地墾荒預備屯田的事情來,也就格外的賣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