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八章 山城(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457 字 4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大明新命記最新章節!

崇禎十三年六月十一日午時前後,烈日當空,萬裡無雲,經過了一天一夜又半個白天整整十四個時辰的漫長航行之後,楊振率領的船隊,終於抵達了江華島所在的江華灣一帶海域。

這個時代風帆戰船的航速,比一般的民船或者商船快一些,但是即便如此,一般情況下也隻有六到十節左右的速度。

遇上特彆順風又順水的時候,航速偶爾能夠達到十節以上,而一旦沒有這樣特彆有利的條件,海船航速能保持在六節以上,就算很不錯了。

幾百年後用來衡量海船航速的“節”,指的是每小時海船航行的海裡數,而一節等於每小時航行一海裡。

一海裡,相當於一千八百五十二米,即一點八五公裡。

十節的航速,意味著每小時航行十海裡,約等於每小時十八點五公裡。

從皮島所在的海域到江華灣的距離,直線看並沒有多遠,但這段海岸非常曲折複雜,大約有二百三十海裡左右,約合四百一十多公裡。

楊振一行人的船隊,一直在離岸不遠的近海航行,當然是走完了這個相對較遠的全程。

好在船隊中的大小船隻,都是靠風帆前行,雖然船隊配有不少槳手,但輕易並不動用。

而且楊振一行人在船上不缺吃,不缺喝,相當於一直處在休息和等待的狀態,也並不怎麼辛苦。

就這樣,在楊振率部離開東江島南下航行的第二天午後,大名鼎鼎的江華島終於進入了他的視野之中。

江華灣裡大小島嶼眾多,但是江華島是其中麵積最大的一個,就是沒有俞海潮及其部下的向導,楊振等人依靠直覺也能夠辨彆出來。

當然了,有了俞海潮這個曾經在東江鎮沈世魁時期來過江華島一帶的人當向導,事情就更好辦了。

楊振一行人來到江華灣以後,遠遠地繞開了江華島以西的海上屏障喬桐島、西瑁島,直奔江華島南端的一個凹形海灣而去。

江華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在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時期,就是半島上的政權躲避北方遊牧民族南下侵擾的避難之地。

比如李氏朝鮮誕生以前的高麗王朝時期,當時的高麗政權在蒙古騎兵席卷朝鮮半島的時候,就曾逃到了江華島上,並在島上修築了江華山城,然後遷都其中,用來抵抗蒙古大軍的進攻。

到了李氏朝鮮時期,江華島同樣因其位處臨津江和漢江口外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了朝鮮李氏王朝的避難所。

朝鮮半島上一旦有了什麼風吹草動,朝鮮李氏王室就會趕緊躲到江華島上避難,所以對江華島十分重視,陸陸續續地在島上修建了許多宮殿寺廟,並沿海構築了多座城堡防禦工事,在其中積儲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大明天啟七年,即公元一六二七年,後金天聰元年,當時新繼位的後金汗黃台吉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望,也為了掃除西侵大明的後顧之憂,便派兵攻打朝鮮。

而這一年,李氏朝鮮的國王李倧,就率領後宮以及朝鮮宗室和大臣們逃到了江華島上。

當時,與陸地隔海相望的江華島海峽,雖然擋住了後金軍的騎兵上島,卻並沒有擋住嚇破了膽的李倧一味軟弱乞降的心。

最後,就是在江華島上,李氏朝鮮國王李倧投降了後金,與後金訂立了盟約,開啟了朝鮮向後金遣送人質歲幣納貢的曆史。

李氏朝鮮的史書上稱此事件為丁卯胡亂。

丁卯胡亂發生以後,李倧認識到女真人的鐵騎隨時可能南下,隨時可能威脅他的國都漢陽城,所以,他一邊讓人在漢江以南構築南漢山城屯兵屯糧作為退路,一邊更加重視對江華島的經營,將島上原有的江華都護府,升格為江華留守府,升府使為留守,並在江華城內大建宮室,將其作為了真正的陪都來經營。

但是,李倧的這番努力,卻是白費了好大的功夫。

大明崇禎十年冬,已經稱帝的滿韃子偽帝黃台吉,以李氏朝鮮陽奉陰違,私通大明,三心兩意,不肯稱臣為由,親率大軍,出兵朝鮮。

李倧聞訊,連忙將後宮嬪妃、王子公主以及大批朝臣家眷送往了江華島避難,但是他們沒想到滿韃子的騎兵大軍隻花了五天時間,就從鴨綠江一路打到漢陽城下,所以朝王李倧沒有來得及出逃,就被圍在了漢陽城裡。

此後,朝王李倧趁著滿韃子軍隊圍城打援的機會,逃出漢陽城,過江逃進了南漢山城。

但是隨後,他又被圍在南漢山城裡,而那些聽了他的勤王命令,前來救援他的各路朝人軍隊,被圍點打援的黃台吉指揮滿韃子八旗騎兵逐個殲滅。

而被李倧寄以厚望的江華島,最後也沒有幸免,被多爾袞指揮大批八旗漢軍造船渡海攻陷,避難島上的王室嬪妃們、王子公主們以及大臣家眷們,更是悉數被俘。

身在南漢山城內惶惶不可而終日的李倧及其大臣們,聽聞這個消息之後,整個士氣一下子就徹底崩潰了,再也沒了抵抗的決心,於是下城投降,以三跪九叩之禮,徹底臣服在了黃台吉的腳下。

而這就是漢江三田渡“大清皇帝功德碑”的由來。

李氏朝鮮的史書上稱此次事件為丙子胡亂。

楊振率部抵達江華灣的時候,丙子胡亂已經過去三年了,但是江華島上的防禦,顯然並未從丙子胡亂中所遭受的重創中恢複過來。

直到俞亮泰率領的幾艘領航的船隻,已經進入到了江華島南部摩尼山與鼎足山之間的凹形海灣裡麵的時候,摩尼山山頭上的烽煙才點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