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二章 成團(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264 字 4個月前

當然了,對楊振來說,永遠都是兵貴精而不歸多。

莫說現在的金海鎮隻有數十屯移民百姓而已,就算將來再增加幾十上百屯移民,也就是說將來金海鎮的兵源真正充足了,他也輕易不會瞎擴軍。

有限的財力不應該投在糧餉上,而應該投放在武器裝備上。

比如更先進的槍炮彈藥,比如更多更強大的戰船,這些東西,才是金海鎮今後財力物力投入的重要方向。

崇禎十三年七月十七,征東先遣軍在旅順口附近完成了征兵擴軍的計劃,從總鎮府直屬的六個屯所以及隸屬南路的東海岸四個屯所之中,共征得新兵十哨三千人。

其中有六哨,共一千八百人,被楊振下令編入張臣統領的火槍營之中,然後按照以老帶新的原則,將他們與之前的火槍營三哨老兵一起,混編成了征東軍火槍營左營、右營和中軍營。

至於剩下的四哨一千二百人,則被楊振一分為二,分彆歸給了李祿的征東軍擲彈兵營和楊珅的征東軍炮兵營。

如此一來,跟著楊振移防到旅順口來的老火槍營,也從原來的三哨人馬,一變而成了九哨人馬,然後又以三哨為一小營,整編為左右中三營。

與此同時,為了將擴編以後的征東軍火槍營與其轄下的三個營級編製區彆開來,楊振很自然地就繼續采用了團營這個編製,將新擴編的征東軍火槍營正式命名為了征東先遣軍火槍兵第一團營,簡稱為征東軍第一火槍團。

雖然在大明朝的實際軍製之中,並沒有團的叫法,但是有了先前的團營之設,現在火槍營變成了火槍團,倒也沒人覺得奇怪,反而顯得一切順理成章。

張臣、張國淦、李守忠三人的朝廷職務,並沒有什麼變化,但是他們手下的人馬數量,卻變成了以前的三倍。

張臣以副將身份統領征東軍第一火槍團,同時自領第一火槍團中軍營。

原來各領一哨的張國淦與李守忠,如今各領一營為營官,張國淦統帶左營三哨,李守忠統帶右營三哨。

而他們手下的隊官和棚長們也跟著水漲船高,棚長變成了隊官,隊官變成了哨官,一個個士氣高漲,乾勁十足地,帶著手下新兵們在烈日之下站軍姿,練隊列,練號令,練排槍,練陣法,練得不亦樂乎。

楊振當初怎麼訓練他們,他們就怎麼訓練新兵,直把那些新入伍的預備火槍手們,練得哭爹喊娘痛不欲生。

與此相應的是,得到了補充兵員的征東軍擲彈兵營與炮兵營,也跟著升級成為了征東軍第一擲彈兵團營和第一炮兵團營,簡稱為征東軍第一擲彈兵團和第一炮兵團。

擲彈兵在原來的征東先遣營時期人數最多,移防之前就有九個哨了。

但是移防之時,安慶後統帶三個哨的擲彈兵,奉命留守在遼西鬆山城一帶了。

因此渡海移防金海鎮之後,李祿指揮的擲彈兵營下麵實際上是六個哨,一千八百餘人。

這一次楊振又為他補充了兩個哨以後,擲彈兵營升級為擲彈兵團,就變成了八個哨,同樣編為了左中右三個營。

李祿仍以副將身份統領第一擲彈兵團,並親領兩個哨為中軍,然後由傷愈歸隊的原擲彈兵營遊擊潘喜領左營三哨,剩下的擲彈兵團新編右營,則由屢立功勞的張天寶代領。

至於新編征東軍第一炮兵團,渡海移防前原有六哨人馬,移防的時候鄧恩奉命領一哨留駐在了鬆山城,前不久大戰結束,鄧恩又率一哨奉命留守複州城,眼下楊珅能夠直接指揮的人馬隻剩四哨。

這麼四哨人馬,又分作了左右兩翼,左翼是岸防炮隊哨和衝天炮隊哨,右翼則是兩個新編的重炮炮隊哨。

這一次擴軍,楊振為楊珅的炮兵營補充了兩個哨以後,歸他直接指揮的人馬,就有了六個哨。

至此,六個哨一分為二,打散混編為左右兩營。

左營四哨,一千二百人,裝備一百二十門衝天炮,為衝天炮營。

右營兩哨,六百人,配以騾馬炮車,裝備四十門繳獲而來的重型紅夷大炮,成為征東先遣軍的新編重炮營。

而楊珅也仍以參將身份統領這個新編的第一炮兵團左右兩營。

崇禎十三年七月十八日,楊振在完成了征東先遣軍三個團營的擴編新編事務之後,將練兵的任務交給了張臣、李祿和楊珅三人,而他自己則從旅順口啟程,一路往北巡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