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一章 清晰(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462 字 4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大明新命記最新章節!

就在楊振抵達莊河堡城的第二天,莊河堡附近的天氣突變,原本秋高氣爽的天氣消失不見了。

第二天一早,附近的河口與海岸地帶天氣陰沉,霧氣彌漫,能見度極低,站在堡城頂上往北看,隻見一片蒼茫。

直到將近中午,大霧在海風的勁吹下方才漸漸散去,而那些奉命傳令的信使們,這才得以呼喝著坐騎離城而去,奔往海岸的港口登船向北。

而此時,楊振也在祖克勇、張臣等人的陪同之下策馬下城往北,去實地探看西高麗城子山與英納河一線的防務問題。

祖克勇雖然持重保守,攻勢有所不足,但是在防禦的問題上,態度還是很積極的,執行了積極防禦的策略。

不僅在西高麗城子山上派駐了安應昌及其率領的忠義軍人馬,而且還派出了敖日金所部騎兵,叫他們在更接近英納河河口的平山子紮營駐防。

西高麗城子山與平山子的兩處營盤,全都位於英納河以南地勢較高的地方。

它們如同莊河堡城伸出去的兩個犄角或者兩個拳頭一樣,與莊河堡城形成了一個倒立的品字態勢,充當金海東路馬步軍的前哨。

西高麗城子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址,雖然荒廢已久,隻剩下成片的斷壁殘垣,但是其環繞著山腰用巨石砌築的地基與斷牆,仍然可以利用。

安應昌領著忠義軍的幾個指揮抵達之後,祖克勇自然不會叫他們閒著,除了分出一批老弱前去墾荒屯田之外,剩下的人馬則全部投入到了營盤重建之上。

祖克勇叫他們以山上古老的城址遺跡為基礎,重修了大批營房與城防工事。

當楊振在祖克勇等人的陪同下向北三十裡來到西高麗城子山的時候,舉目所見的,已經是一片十分“成熟”的營區了。

朝人素來多步卒,其軍中本就習慣並擅長構築山城,他們被派到了西高麗城子山駐守以後,自然立刻就發揮出了他們的這個優勢。

才幾個月而已,一道道石頭砌築的城牆在原有的地基上依山就勢拔地而起,將整個西高麗城子山的山頭圍在了環繞的石牆當中。

至於石牆的裡麵,則是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高低錯落地分布著四大片清一色半地下的地窩子棚戶區。

當然,為了構築山城裡的棚戶區,也為了防止河對麵的韃子在將來的戰爭中使出放火燒山,西高麗城子山上山下方圓數裡的樹木,都已經被安應昌所部砍伐得乾乾淨淨了。

站在西高麗城子山的最高處,楊振拿著千裡鏡往北瞭望,在陰風怒號的曠野上,隱約可見安應昌等人所說的滿韃子屯墾的莊田。

楊振已經從安應昌等人的報告之中,知道滿韃子在英納河以北以及石咀子河兩岸開的田莊,主要是以鑲藍旗韃子的朝人包衣阿哈以及鑲藍旗漢軍的莊田為主。

在這些新辟的韃子莊田之中,滿韃子的包衣阿哈們,種植的農作物除了常見的高粱米之外,主要就是水稻。

眼下已是深秋季節,寒露的節氣已過,山上紅葉遍地,草木蕭瑟,若在後世,此時正該是北方收高粱收晚稻的農忙時節。

再看看安應昌所部老弱在西高麗城子山下與英納河以南地帶開辟的農田上高粱穗子依然泛紅,稻穀已經發黃,楊振的腦海裡頓時生出一個念頭來。

這時,就見他突然放下了手裡舉著的千裡鏡,緊了緊身上厚實的兜帽披風,對隨行的諸將說道:

“有句諺語說,寒露時節人人忙,種麥摘花打豆場。算算節氣,今日已是九月初八,寒露已過,該收秋了。”

祖克勇、安應昌、張臣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農戶出身,對於農事諺語歌謠之類的東西,自然並不在行。

這一日他們跟著楊振巡視英納河沿線的防務,所關注的重點都是英納河沿線防務方麵的優劣與漏洞以及人馬過冬的糧食、被服、柴薪與馬匹的草料等問題。

他們很少往什麼種麥摘花打豆的節氣上想問題,畢竟遼東地方也不怎麼種棉種豆啊。

至於麥子,遼東地方當然是種的,軍戶出身的張臣是知道的,可是也並非在這個時節種麥子啊。

所以,眾人跟在楊振的身後往北眺望,滿腦子想的都是自軍與滿韃子軍隊之間的攻守問題,突然間聽見楊振說了這麼一句“該收秋了”,一時儘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