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的事情,濟爾哈朗雖然覺得有點蹊蹺,可是也沒往招降楊振的方向想。
畢竟黃台吉以往做出的許多事情都很出人意料,濟爾哈朗已經見慣不慣,也懶得思考了。
然而此時黃台吉這麼一問,登時勾起了他的懷疑,難道那天夜裡剛阿泰繞開自己,不入自己的營地,而且放著鑲藍旗巴牙喇營的噶布什賢超哈不用,非得自己進入圍城的長壘,果真彆有謀劃?
可是,這個瞞著自己的,沒有讓自己知情的謀劃,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難道皇上主子爺特意叫人抵近觀察,卻是另有一番深意?”
濟爾哈朗心中已然有了懷疑,並且對黃台吉瞞著自己搞其他的謀劃心裡暗自不爽,但當著黃台吉的麵兒,他隻是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
“也是朕當日尚未下定決心,所以沒有公之於眾,以近日之情形觀之,遣人往鎮江堡城招降楊振的事情,該當速定下來了。”
“招降楊振?!”
濟爾哈朗萬萬沒有想到,黃台吉居然還打著遣人前往鎮江堡招降楊振的打算,此刻驟然間聽見黃台吉說出的招降楊振的話,目瞪口呆兼且滿臉怒氣。
“沒錯,就是招降楊振。朕思前想後,若要不戰而屈人之兵,唯有如此,才是一條捷徑。”
“主子爺,奴才明白主子爺的苦心,不想我大清八旗將士為奪回鎮江堡城傷亡過大,方才希望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黃台吉的想法,濟爾哈朗其實是能體會,並且能體諒的。
因為在鎮江堡城意外陷落之後,濟爾哈朗沒有在第一時間就召集兵馬大舉反攻,原因也在於他考慮到了率軍強攻硬取堅城的巨大代價。
“可是那個楊振的心思,一向狡詐莫測,最擅長瞞天過海,渾水摸魚,且對我大清又一向充滿了敵意,若是他假裝開城投降,實則在城內布下埋伏,結果孰難預料。
“又或者,他乾脆利用出城詐降之機接近我等,然後做出其他莫測之事,我等豈不是中了楊振的奸計?此一點,主子爺不可不慮啊!”
濟爾哈朗的這一番說辭,也算是有理有據了。
因為楊振之前的確屢使手段,坑了清虜好幾回。
有些事情,黃台吉自己也沒有忘記。
但是大清國眼下形勢有些不同了,尤其黃台吉如今的威信威望以及他的身體狀況,都有些不如以前,所有這一切都導致他的心態,他的很多考慮,也都大異於以往了。
雖然黃台吉眼下人在鎮江堡城外,但是他的心裡麵裝著的可不隻是一個鎮江堡城。
對他來說,豁出成千上萬的人馬,打下鎮江堡城,當然是完全可能的事情。
隻要他不切一些代價,不惜一切犧牲,區區一個鎮江堡城,完全不在的眼裡麵。
可是打下了鎮江堡以後,那個什麼所謂的莊河堡城呢,以及金海鎮控製下的複州城、金州城、旅順口,還有其他那些駐兵的城池堡壘了?
難道說自己真的要繼續率領大清國一半的主力,一刀一槍真刀實槍地前去打下來嗎?
如果這樣做,自己手裡掌握的這些人馬,恐怕幾個城池打下來就打光了。到那時,這個大清國還會是自己的嗎?
濟爾哈朗當然是不會考慮這些問題的,可是這些問題,黃台吉卻不能不考慮清楚。
然而與此相應的是,招降楊振如果成功,所能給他帶來的好處,或者說誘惑,又實在是太大了,令他無法不動心。
在原本的曆史上,黃台吉對待祖大壽的態度也是這樣的。
他之所以一直沒有放棄招降祖大壽的念頭,愣是從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役開始招降,一直持續到了崇禎十五年在錦州城徹底招降成功,原因也在這裡。
那就是,對黃台吉來說,一旦有了祖大壽的歸降,那麼遼西的許多堅城根本不必打了,肯定會跟著投降。
在原本的曆史上,鬆錦戰局和遼西形勢的發展,與黃台吉的判斷幾乎一模一樣,祖大壽在錦州開城投降以後,杏山城不戰而降,駐守寧遠城的吳三桂放棄寧遠,一路退守山海關,挺立遼西大地幾十年寧錦防線不複存在。
當然了,在這一世,尤其是在眼下,黃台吉沒看到,也看不到這個結果的出現,但是他卻堅信他的戰略不僅能夠成功,而且能夠一本萬利。
最重要的是,黃台吉也堅信這樣的道理,放在楊振身上同樣適用,認為自己一旦成功招降了楊振,那麼金海鎮的其他城池,也就可以不必再強攻硬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