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吉聽完了濟爾哈朗、納穆泰和拜音圖三人的報告,沉默了一會兒,幽幽然地問出了這樣一句話。
對此,濟爾哈朗三人看了看彼此之後,由最後向黃台吉報告損失情況的拜音圖繼續應答黃台吉的詢問。
“回皇上的話,實情大體如此,其中尤以各旗隨軍伺候的廝卒阿哈為主。唯一奴才等人深感惋惜的,是沙爾虎達、李國翰和張大猷三人戰歿。
“此三人一向公忠體國,精誠事上,以往即立下戰功累累,此次更親自披甲衝城,堪為八旗將士楷模,此番戰歿,誠為國之損失,奴才敢請皇上擇時下旨,撫恤其家,封贈爵祿!”
拜音圖是宗室出身,曾任鑲黃旗固山額真,現在又是鑲黃旗佐理旗務大臣,深得黃台吉的信任。
範文程死了以後,在黃台吉的麵前能說上話,並且說了話黃台吉能聽進去的人物,並不多,但是拜音圖肯定算一個,而且是排在前麵的一個。
就說此刻,黃台吉聽完了拜音圖的回答以後,點了點頭,歎口氣說道:
“沙爾虎達,李國翰,張大猷三人,誠然是可惜了。朕對他們本來寄望甚深,如今他們戰歿了,朕心實痛。
“拜音圖,你的建議朕準了。剛林,且記下此事,等將來大軍回了盛京,內三院要起草詔書,寫清他們的功勞,從優撫恤其家,封贈爵祿美號!”
“奴才遵旨!”
“皇上英明!”
同樣跪在大帳裡麵的內國史院大學士剛林,聽見黃台吉這樣說,連忙領旨承當下來。
這時拜音圖、納穆泰、濟爾哈朗以及被緊急召來此處議事的其他王公貝勒固山額真們,也一起叩首稱頌黃台吉英明。
不過黃台吉說完了那些話後,在他的心裡麵,那些事情就算是已經翻篇了,他也不再關心。
於是,接下來鎮江堡城西清虜大營裡的禦前會議,終於進入了正題。
“今日之戰,你們在這裡的,雖然沒有披甲上陣,但是你們好些人跟朕一起,也都看見大軍攻城的情況。接下裡如何辦,都說說吧。”
黃台吉的心裡,現在也很糾結,雖然這次攻城損失的人馬,主要是廝卒阿哈和各旗漢軍牛錄,但是鎮江堡城上的銃炮威力之猛烈,也讓他大感意外。
而且直到現在他才真正醒悟到,楊振先前的種種示弱行為,很可能都是故意做出來給他看的。
實際上,鎮江堡城內不僅入駐了楊振金海鎮的主力人馬,而且重炮數量並不比自己帶來的少,特彆是其他火槍火炮等火器數量,更是遠超過了自己的大軍。
他原以為,鎮江堡西城的甕城已經被擊毀了,而且其甕城內的內城門也沒有堵死,隻要不惜死傷,不管是攻入內城門,還是沿著垮塌的甕城攻上城頭,都是很有可能的。
要不然,他也不會下旨,叫鑲藍、鑲黃兩旗漢軍的固山額真李國翰、張大猷親自披甲上陣,去軍前指揮衝城了。
然而他賭輸了。
鎮江堡西門外甕城轟然倒塌的甕城,並沒有為他的大軍鋪平攻上鎮江堡城頭的道路。
而倒塌的甕城裡,那個敞開著的,貌似在向他招手的城門洞,也並沒有真正向他打開。
以至於現在到底該怎麼辦,黃台吉自己心裡也有點下不了決心了。
“皇上,今日之戰,楊振守城兵馬銃炮火器之犀利猛烈,皇上你親眼見了。所幸今日死傷者,多是各旗下廝卒阿哈。可若是繼續強攻下去,死的就不是廝卒阿哈,而是我大清八旗子弟了!”
黃台吉征求意見的話剛一出口,鑲藍旗旗主多羅鄭郡王濟爾哈朗就站了起來。
濟爾哈朗原本是最著急奪回鎮江堡城的,所以以前他都是讚成強攻鎮江堡的。
可是現在,剛剛經曆一上午的攻城受挫,尤其是經曆了他旗下沙爾虎達所領兵馬的大批死傷以後,他的態度馬上就變了,已經開始反對繼續強攻了。
黃台吉看濟爾哈朗態度轉變,又見今日召來參加禦前會議的人物當中有不少都在點頭,於是他深呼吸了一口氣,對濟爾哈朗說道:
“那麼,以鄭郡王之見,我圍城大軍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濟爾哈朗見黃台吉這樣問,立刻就知道黃台吉的心思也動搖了,眼下黃台吉心中並無定見,於是答道:
“回皇上的話,眼下擺在我大軍麵前的,其實還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其一,是繼續圍城,采取我大軍之前的策略,圍而不攻。其二,則是留下一半兵馬圍城,分出一半兵馬過江籌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