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六章 女樂(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922 字 9個月前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不過好在對於出兵南下,進入關內剿賊戰場,楊振的心裡已經有了預備。

同時跪在楊振的身後,聆聽朝廷旨意的金海鎮其他將領們,心裡也都已經有了譜了,尤其是張得貴、張臣等人。

畢竟早在二月裡的時候, 方光琛就為了這個事情,在總鎮府裡以耽於逸樂為借口批過他們了。

那次事情過後,楊振也好,張得貴、張臣等將領們也好,都認識到,一旦關內形勢惡化, 崇禎皇帝征調金海鎮兵馬渡海南下, 叫他們加入剿賊戰場,是遲早的事情。

因為楊振所部兵馬,從隸屬關係上來說,他們隸屬於京營,直屬於皇帝,先期調動他們加入剿賊戰場簡直是順理成章。

同時遼西兵馬卡在清虜與山海關的中間,不管怎麼看調動起來也不如金海鎮的兵馬方便。

畢竟在金海鎮與登萊之間,還有一片大海阻隔,可以作為屏障,就算往最壞處想,金海鎮空虛以後,抵擋不住清虜大軍的進攻了,那不還有一片大海嗎?

當然了,除此之外,眾人覺得此事不可避免的另一個原因是,遼西那邊也已經奉旨派出人馬南下了。

這也是早在二月裡的時候,袁進給楊振以及旅順口諸將帶來的消息。

既然遼西都奉旨派兵入關了,那麼皇帝一旦下旨, 一向老實聽話、從不違逆朝廷旨意的金海鎮能不分兵助剿流賊嗎?

“臣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好,好!陛下沒有看錯都督,陳本兵和本官也沒有看錯都督,都督果然是忠義無雙!”

在來金海鎮以前,張若麒雖然在皇帝麵前,在陳新甲麵前信誓旦旦,說他跟楊振肝膽相照交情莫逆,由他出馬,楊振一定奉旨調兵。

但其實,一路上他最擔心的,就是楊振拿出各種理由,最後不肯領旨。

又或者是楊振願意領旨,但是提出一大堆條件要求朝廷滿足,比如補發拖欠的糧餉,補充所需的衣甲軍械等等條件。

一旦楊振如同其他將帥一樣,提出了這些條件,那麼朝廷還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

畢竟皇帝不差餓兵,你總不能讓金海鎮的兵馬餓著肚子去打仗嗎?

再者說了,金海鎮又不同於其他邊鎮, 就算楊振不提糧草軍械的事情, 隻需要讓人從複州前線或者鎮江堡前線送來一封塘報,說清虜有異常調動,那麼楊振就會有充分的理由擱置朝廷下發的旨意。

為此,張若麒在臨行之前,沒少跟陳新甲提前商議對策,為的就是未雨綢繆,把皇帝的旨意落到實處。

當然了,他們所商議出來的最好的對策,就是將崇禎皇帝對楊振的封賞與從金海鎮調兵助教流寇的旨意綁在一起。

那就是,以打破慣例的封賞,來促成楊振接受調兵南下的安排。

很顯然,這個策略成功了。

所以張若麒一見楊振如此痛快的領旨謝恩,他立刻大加稱讚,馬上就又給楊振戴了一頂忠義無雙的高帽子,好叫楊振無法反悔。

楊振當然不知道陳新甲、張若麒這些人起草的聖旨背後隱藏的這些花花腸子。

不過就算他知道了,最多也就一笑置之而已,該領的旨意他還是會領的。

莫說他已經有了預備,就算是沒有預備,如果崇禎皇帝願意用登萊鎮的防務換取楊振南下出兵,楊振也會立刻準備出一支人馬的。

登萊巡撫徐人龍戰歿了,登萊總兵陳洪範也死了,與此同時,登萊地區先有瘟疫,又有大旱,饑荒連連,流民四起。

對朝廷來說,這個地方現在就是燙手山芋,徐人龍、陳洪範他們留下的爛攤子不好收拾。

朝廷派個巡撫容易,再派個總兵也沒有問題,可是無糧,無餉,無兵,誰去了也沒有用。

倒不如直接交給楊振來兼領,至少交給了楊振以後,這裡一旦有了亂子,楊振就得出兵彈壓,不至於演變成禍亂山陝中原的那種流寇。

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陳新甲、張若麒,他們這樣想,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對楊振來說,登萊地區可絕不是什麼爛攤子。

一方麵,這裡是金海鎮所需要的大批移民北上出海的必經之地,集散之地,如果能直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那當然是最好的,原本是楊振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塊地盤。

另一方麵,登萊鎮轄下的地方雖然不大,隻有登州府、萊州府以及幾個沿海衛所的管轄之地,但是也夠他閃轉騰挪一下,然後安排麾下那些屢立戰功的將領們了。

像是知府、知州這樣的地方朝廷命官,楊振這個兼領登萊鎮防務的總兵官,當然是動不了的,也不能動的。

甚至包括威海衛、成山衛等地衛所的世襲指揮使們,他也是不能動,動不了的。

但是,即便這些都動不了,楊振依然可以在他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仿照在金海鎮的做法,將登萊鎮的防務,區分為登萊中路、登萊東路和登萊西路三個方向。

如此一來,楊振兼領登萊鎮的防務之後,他的麾下就至少又有了三個協守總兵官的位子。

當然了,如果他願意的話,他甚至可以在膠州灣,額外設立一個登萊南路協守總兵府。

總而言之,楊振兼領登萊鎮的防務以後,雖然將來不可避免地會被卷入到他一直不想被卷入的關內剿賊戰場,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至少他麾下那些立了大功的將領們,今後就有了更多可升遷安排的地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