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八章 何求(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035 字 4個月前

崇禎十四年四月十五日上午,楊振正式下令,以忠義歸明軍都指揮使安應昌、忠義歸明軍五營兵馬總監軍沈器成、忠義歸明軍兵馬都虞候柳林各率所部營頭為主力,並抽調金海東路莊河團營於樂吾所部重騎為前鋒,共同組成登萊援剿先遣軍,由登萊巡撫方一藻統一節製指揮,開赴中州剿賊戰場。

這支被臨時命名為登萊援剿先遣軍的隊伍,共有四個大的朝人忠義軍營頭,外加一個小一點的東路重騎兵營頭組成。

四個大的朝人忠義軍營頭,第一個就是安應昌這個忠義軍都指揮使所領的營頭。

安應昌的兒子安益信從瀛洲島率部跟船回到旅順口以後,楊振沒有讓他再回瀛洲島,而是命他北上莊河堡,回歸到了忠義軍的序列之中。

這樣一來,安應昌這個都指揮使親領的忠義歸明軍中軍營的力量就得了進一步的充實。

連帶著鎮江堡解圍以後楊振準予安應昌收編的兩個指揮的朝人青壯,安應昌親領的中軍營湊齊了五個指揮,達到了兩千五百人的規模。

與此相應的是,忠義軍左營柳林及其兒子柳之蔓從平壌城帶出來的兵馬,合計也有四個指揮共兩千餘人。

再加上沈器成、沈器周兄弟從平壤城帶出來的兵馬,也就是隸屬沈氏兄弟的新編忠義歸明軍前後營六千多馬步軍,光是忠義歸明軍的人馬,就已經差不多有一萬兩千人了。

當然了,如果加上歸屬林慶業指揮的忠義歸明軍右水營,那麼整個忠義歸明軍的全部青壯人馬,妥妥超過了一萬五千人。

隻不過進入中州追剿流寇,用不上林慶業的水軍船隊,所以楊振沒有把忠義歸明軍的右水營加進去。

不過即便如此,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方一藻、張若麒等人的預期。

因為在他們的印象當中,崇禎皇帝前前後後隻給了金海鎮一萬的餉額。

而且這一萬的餉額,幾乎沒有一次是按時、足額輸送到旅順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要求楊振抽調一半兵馬渡海南下加入剿賊戰場,楊振能夠拿出五千兵馬來,他們就已經知足了。

等楊振向他們說明白安應昌所部、柳林所部以及沈器成所部兵馬足有一萬兩千人時,他們當然是喜出望外。

唯一他們感覺得美中不足的是,楊振向他們說的很明白,告訴他們這些兵馬隊伍並不是征東先遣軍的主力,而是自願投靠而來矢誌抗虜的朝人軍伍。

不過為了堵他們的嘴,楊振很快就把金海東路的一支重騎兵隊伍,大約千餘人,加入到了這支援剿先遣軍裡麵。

所以最終整個派到關裡參加圍剿流寇作戰的兵馬,總數達到了一萬三千餘人。

雖然其中多數不是楊振麾下的主力戰兵,而是仆從軍或者說炮灰隊伍,但是對於追剿流寇的外圍人馬來說,也算是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了。

楊振原本打算直接使用忠義歸明軍這個番號的,但是話到嘴邊,他臨時改了主意。

不管忠義歸明軍是什麼身份,現在的他們都是自己的麾下,派將出去以後,都是自己這個金海、登萊二鎮總兵官的人馬。

如果把忠義歸明軍的番號打出去,搞得就好像是大明的前屬國李朝派出來支援關內剿賊戰場的隊伍似的,容易讓人誤會。

不過,對於這個登萊援剿先遣軍的實情,楊振也向方一藻、張若麒等人說了實情。

對此,楊振覺得沒必要隱瞞,而且事實上他也隱瞞不住。

楊振不可能派遣金海鎮的主力,特彆是征東先遣軍的幾個團營前往關內追剿流寇。

而且他也有充分的理由,比如說金海鎮要是將主力兵馬抽調走了以後,若是清虜聞訊大舉來攻怎麼辦?

這麼光明正大顯而易見的理由,其實不用楊振明說,身為兵部職方司郎中的張若麒就完全能想到。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當楊振說清了這支援剿先遣軍的情況,並且派出了金海東路的一個主力騎兵營頭之後,方一藻、張若麒以及褚憲章全都點頭認可了楊振的這個安排。

不管怎樣,他們自己那邊,已經完全可以向崇禎皇帝交差了。

在張若麒、褚憲章他們出京前夕,朝野上下還有很多人認為楊振囂張跋扈,擁兵自重,孤懸海外,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是不可能輕易出兵一半的。

可是現在,他們來到金海鎮以後,根本沒有多費什麼口舌,就說動楊振出兵一萬三千人。

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圓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結果還大大超過京師朝野上下的預期。

既然如此,夫複何求呢?

就這樣,楊振定下了渡海南下的隊伍之後,命令一下達,被征集的各部人馬便行動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