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二章 爭議(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378 字 3個月前

因為對一個火槍手或者擲彈兵來說,他不需要進行弓馬騎射的複雜訓練。

他也不需要長矛兵或者刀盾兵那樣複雜的陣型磨合。

他隻需要稍經訓練,能夠做到令行禁止,就能發揮一個火槍手或者擲彈兵的作用。

炮兵團營多少複雜一點,但是現在的楊振麾下,有了劉仲錦、金玉奎、宋國輔以及石明雄所部的加入,並不怎麼缺少有經驗的炮手。

一門炮隻需要有一個有經驗的主炮手指揮,其他的皆可編配為輔兵,然後就能發揮作用。

這一點,也正是楊振這次放心命令征東軍三大團營擴編的原因。

當然了,在楊振的鼎力支持之下,火槍團營和擲彈兵團營實現了五營二十五哨的擴編計劃。

然而炮兵團營,則因為金玉奎所部調入新編南路水師營以後形成的缺口較大,同時也沒有那麼多火炮,未能實現齊裝滿員。

這次擴編後的炮兵團營,依然是三營的編製,其中第一營重炮營,第二營是衝天炮營,第三營是飛雷炮營,隻不過每個營下都編列了五哨。

所以,炮兵團營雖然表麵上還是三營,但是其真正的實力,照比以前的三營,已經翻了一番,達到了十五個哨。

至此,擴編後的征東先遣軍的兵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十三營六十五哨一萬九千五百人的總體規模。

當然了,這一次楊振之所以沒有強求征東軍炮兵團營擴編為五營二十五哨,除了目前火炮數量不夠,而且有經驗的炮手被大量征調上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楊振這次出兵倭奴國,不準備額外再帶炮兵團營的人馬前去。

就在完成對擴編後的征東先遣軍十三營六十五哨一萬九千五百人的檢閱之後,當天下午,楊振就總鎮府召集諸將議事,宣布了親自前往瀛洲島,準備伺機出兵倭奴國的決定。

對於楊振的這個意圖,其實身在旅順口的很多將領,事先都已經猜到了。

但是諸將猜到歸猜到,等到楊振真正宣布這個決定的時候,仍然有許多主要將領與親近人物對此表示了異議。

這些表達了異議的人物當中,就有張臣、李祿、楊珅這三個一貫與楊振保持高度一致的征東軍主要將領,以及察覺到情況不大對頭並從登州城緊急趕回旅順口的總鎮府諮議方光琛。

張臣認為,倭奴國不是鴨江以東李朝那樣的軟柿子,就算現在經受了瘟疫的打擊,也不能在清虜的威脅消除之前輕易開辟新的戰場,招致新的敵人。

當然了,張臣並堅決不反對出兵,他倒是頗為讚同荷蘭大員長官特羅登紐斯的另外一個推遲出兵的建議,希望楊振能耐心等待荷蘭人的炮船和軍隊集結完畢以後再跟倭奴國開戰。

跟張臣不同的是,李祿之所以不讚成現在出兵跟倭奴國開戰,是因為他倭奴國太遠,而且可能還在鬨瘟疫,再者說現在的倭奴國對金海鎮沒有威脅,楊振完全沒有必要冒那樣的風險去打他們。

楊珅跟李祿的意見大同小異,隻是他更進一步向楊振強調了金海鎮自身這邊所麵臨的清虜的壓力。

他認為,現在金海鎮各大團營擴編剛完成,大量新兵未經充分訓練,金海鎮本土這邊要是有了敵情怎麼辦,總而言之,楊振作為全軍主帥,不該遠赴千裡之外。

至於方光琛,之所以急匆匆地從登州那邊趕回來,也是因為偶爾從移防到登州水城的袁進嘴裡聽說了楊振與洋夷紅毛鬼子接觸的事情。

方光琛本人並不反對楊振趁火打劫出兵倭奴國,因為這種事情本身他在很久之前就對楊振提出過。

但是,對於楊振拉荷蘭人入夥,跟洋夷紅毛鬼子合作,他卻極力反對。

就在當天下午的出兵議事會上,從登州匆匆趕回的方光琛,憂心忡忡又略帶憤滿地對楊振說道:

“西來紅毛洋夷,不管是佛郎機,還是荷蘭夷,皆非我等同類,且其狼子野心,來者不善,比之清虜、東夷,更為可慮!

“今日都督與之合作,與之共謀倭奴,以期事倍功半,或未可知,怕隻怕從此以後,洋夷反而知我虛實,然後調轉炮口,用兵謀我!

“若其如此,則我金海鎮北方清虜未除,東南海上又添一強敵,且此強敵,絕不同於北虜清虜乃至東夷之類。

“它們越洋而來,最擅堅船利炮,方某嘗聞此輩在南洋所為,各種罪惡,罄竹難書,若其知我虛實,轉而謀我,則我金海、登來二鎮,從此多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