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七章 聖意(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8483 字 9個月前

崇禎十五年的正月,很快就在一派祥和與忙碌的氛圍之中過去了。

一進入二月,過了二月二,天氣明顯開始好轉了,明媚的陽光有了溫度,風也不再那麼凜冽刺骨了。

二月初四,楊振帶人到雙島灣,親自檢閱了已經列裝完成的樂浪號和北溟號。

這兩艘巨型武裝夾板船,在正月十九日被嚴省三、郭小武帶人從金州船廠接回雙島灣停泊後,就立刻開啟了緊鑼密鼓的裝備進程。

嚴省三、郭小武都是楊振的身邊人,他們知道楊振期待瀛洲號的彷製品早日建成入列已經期待很久了。

同時他們也知道,金海鎮或許兩三個月以後,就要投入到新的對虜作戰當中去了。

而在新的對虜北伐作戰當中,金海南路水師營理所當然地要擔負起重要的使命。

所以,也不用楊振一再催促,他們一回到雙島灣,就開始按照瀛洲號的官弁兵員配備以及火炮彈藥裝備情況,向總鎮府協理營務處或申請或報備,迅速行動了起來。

好在旅順北城新造的重炮與衝天炮以及預備的各類彈藥,都是現成的,同時各種人員也是在金海南路水師營內部自行調配分派,所各種進展神速。

樂浪號、北溟號抵達雙島灣不到半個月,就已經實現了齊裝滿員,具備了隨時出海作戰的能力。

對此,楊振非常高興,因此聽聞裝備完成的消息之後,立刻就定下二月初四,要親自帶人前往雙島灣登船檢閱。

這天天氣晴朗,海灣裡有風,但不大,雙島灣碼頭上人頭攢動,四下裡旗幟飄揚。

在岸上看了一陣後,楊振在嚴省三、郭小武的陪同下,帶著張得貴、張臣、李祿、楊珅以及主要負責槍炮彈藥生產的潘文茂、王守堂一堆人,走過長長的棧橋,先是登上了工期一再延長、最後總算入列的樂浪號。

在頂層甲板上麵,楊振簡單接見了樂浪號的總務官、管駕官、掌旗官,槍炮千總、水手把總、匠作把總等船上官弁,然後看了三層和二層裝備的重炮,相當滿意地下了船,最後帶人登上了北溟號。

北溟號跟樂浪號的構造布局、裝備分布以及人員構成,采用的是同一標準,與瀛洲號相比有所改進,但是大同小異。

不同的在於,增設了一個總務官,作為大船管帶的副手,除了執行管帶官的命令之外,主要掌管船上的吃喝拉撒睡等各種涉及船上所有人的雜務。

畢竟,瀛洲號的情況相對特殊,它是楊振的旗艦,以前的管帶官是郭小武,楊振在瀛洲號上的時候,郭小武這個管帶官自然就成了跑腿打雜張羅一切的總務官。

可是對於樂浪號和北溟號來說,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楊振讓嚴省三兼任了樂浪號的管帶官,讓郭小武轉任為北溟號的管帶官,他們作為這兩條巨型戰船上的老大,自然不可能連船上那麼多人的吃喝拉撒睡的事情都事必躬親。

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天天都在船上,船上人員的日常管理也要有人負責。

現在在他們的下麵設置一個總務官,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這一切都還在摸索之中,畢竟,像這樣規格的巨型戰船,在楊振麾下的各路水師裡都是前所未有的大船。

以往根本沒有相應的職司設置可供參考。

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員評議會的那幾條同樣規格的巨型武裝夾板船,倒是可以參考,但是楊振並不想照搬紅毛鬼的各種職司設置。

比如給自己麾下水師營的戰船設置船長這樣的職位,楊振就沒有采用。

一來,楊振麾下雖然戰船很多,但是有名有號的,比如像瀛洲號、樂浪號、北溟號這樣的仍是極少數。

二來,楊振麾下的各路水師營,還不是那種一年到頭都生活在船上,並且一直都在海上飄著的那種隊伍。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隻是在戰時登船作戰,而且隨時隨地都要準備著登陸,或者上岸作戰。

除了像瀛洲號、樂浪號、北溟號這樣配備了六十門大炮以及幾百號各色人手的巨型戰船之外,楊振麾下的各路水師裡麵隻有水師營的副將、參將們有自己相對固定的戰座船,其他水師營的兵員並沒有固定乘坐的船隻。

管駕船的和管作戰的,基本都是兩條線,而且管駕船的,多數都是船工和雜役,基本上是很少直接參與作戰的。

對於這種情況,楊振也隻能暫時接受現狀,根據金海鎮各路水師營的實際,慢慢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師編製之法。

至於眼下,隻能繼續借用金海鎮各路兵馬已經通用的營哨隊棚製度。

且說崇禎十五年二月初四日上午,楊振到雙島灣親自檢閱了已經奇裝滿員的樂浪號和北溟號之後,當天下午便下令郭小武於初六一早率北溟號,並帶一批其他船隻往登州去。

楊振叫他先到登州水城,接運一批滯留已久的移民屯戶,然後就儘快帶著移民趕往瀛洲島去,回歸原來郭小武在瀛洲島的建製。

然而,令楊振始料未及的是,就在郭小武率隊南下登州水城的次日,他就又親自帶船回到了雙島灣,跟他一起過海前來的有方光琛、李吉以及朝廷派來傳旨的欽差。

方光琛和李吉,之前奉了楊振的命令,陪同入京安置的倭國後水尾天皇政仁到京師公乾去了。

他們一去兩個來月,趁著過年的時節,將京師裡該打點的朝臣與內廷太監們都打點了一遍,該安排的事務也都安排完了。

到了二月裡,楊振交辦的大事已經塵埃落地,他們也就跟著前來金海鎮傳旨的欽差一起,從京師到天津,從天津到河間,再到來州,然後經登州回到了旅順口。

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夾雜在傳旨欽差的隊伍裡一同回來,則是因為這個傳旨欽差不是彆人,還是上次前來金海鎮商議遼東決戰之事的兵部山海關分司郎中沉迅。

二月初七日午後時分,楊振聞訊親自帶人帶馬趕到了雙島灣,一路將再次來到金海鎮的沉迅,以及陪同沉迅回到金海鎮的方光琛、李吉二人迎回到旅順南城的總鎮府。

沉迅這次再來,不光是正式向楊振以及金海、登來二鎮傳達了崇禎皇帝欽命他們在四月底前,聯合遼西兵馬,共同出兵北伐清虜、收複遼沉的旨意,而且還給楊振帶來了其他許多“好消息”。

“都督,聖上的旨意,朝廷的旨意,沉某人方才,可已經正式傳達給都督和諸位總兵了。為了督促都督按時進兵,內閣原本是有意往都督你這裡,另派監軍人選的。”

再次來到金海鎮的沉迅,在楊振的麵前顯得從容多了,不過說話老是說一半,喜歡故弄玄虛的毛病還沒改。

“監軍人選?”

“沒錯。”

“內閣原想派誰來?”

“兵部職方司主事馬紹愉。”

“原來是他呀!”

“都督知道他?”

“以前偶爾聽人說起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