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迅第二次前來金海鎮傳旨,情緒明顯比第一次亢奮了許多。
第一次前來的時候,對於楊振會不會同意出兵北上與清虜決戰,他的心裡是沒底的。
但是這一次,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不僅楊振已經順利地領受了在四月底前出兵的旨意,而且先前他按照楊振的預判傳遞回京師的消息,也已經被驗證了。
因此,他在心裡想象到了這次回京交差之後,他在兵部同僚當中的地位,甚至在崇禎皇帝麵前的地位,都必然會迅速水漲船高。
當然了,他也沒忘了這一切都來自哪裡。
因此,當他在旅順口休息了幾天之後,決定還是儘快返回京師交差,然後正式到任山海關的時候,再次來到總鎮府見了楊振。
而楊振也很希望通過他的嘴,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傳遞到陳新甲那裡,並通過陳新甲,呈報到崇禎皇帝的麵前,儘量讓崇禎皇帝的決策不那麼荒腔走板。
也因此,臨彆之際,沉迅帶著目的詢問楊振許多問題,而楊振則撿了些與曆史大勢有關的東西儘量回答了他。
沉迅詢問,山東李青山之亂平定了以後,雲集魯西南一帶的大明官軍是該征調出關,加入即將發起的遼東決戰,還是應當南下進入中州,加入剿賊戰場。
楊振的回答是,既不必北上出關,加入遼東決戰,也不必南下中州,進入剿賊戰場,而應該分兵就食,好好經略山西與保定。
沉迅詢問,孫傳庭到任陝西三邊總督之後,是否應當命他儘快督率陝軍出潼關,加入對闖賊、獻賊等各路流賊的圍剿與追擊。
對此,楊振回答是,必須避免這樣做。
楊振要求沉迅務必將自己的想法轉告給陳新甲,那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既不要催促或者強令關外諸路兵馬倉促與清虜決戰,也不要催促或者強令孫傳庭、楊文嶽等人倉促與流賊決戰。
麵對沉迅的詢問,楊振尤其提到了孫傳庭及其秦軍的問題,那就是要給孫傳庭至少半年的時間,讓他整頓整合各路秦軍。
否則的話,孫傳庭的下場,也不會好過傅宗龍多少。
原本曆史上就是這樣,孫傳庭複出後入陝沒多久,京師朝堂上就一片強令他出兵與流賊決戰的聲音。
麵對孫傳庭的上書辯駁,崇禎皇帝甚至認為這是孫傳庭在消極避戰,擁兵自重,不肯出力,並責之以不忠不孝。
結果,孫傳庭扛不住崇禎皇帝施加的壓力,強令麾下未經好好整合、訓練的軍隊倉促出戰,最終兵敗身死。
孫傳庭一死,流賊趁勢占據關中,進而據有陝西,從此進可攻,退可守,勢大再難製。
所以,這一世,楊振是無論如何也不希望看著崇禎皇帝再次自毀長城的。
當然了,崇禎皇帝能夠聽進去多少,以及陳新甲在其中能發揮出什麼樣的作用,楊怎就無能為力了。
畢竟,他這邊,也要在四月底前就開始出兵北伐,向清虜發起攻勢了,實在無暇顧及其他方麵。
最後,當沉迅問起開封解圍之後雲集開封城的各路兵馬是應當繼續留守開封,還是應當各歸防地,又或者南下追擊流寇的時候,楊振則直言告訴他,返京之時務必轉告陳新甲,要儘快做好闖賊三打開封城的準備。
在原本的曆史上,崇禎十五年五月的時候,李自成會再次卷土重來,三打開封城。
而且這一次,李自成身邊已經聚集了許多文人謀士,他們會采取圍點打援的策略,對開封城圍而不打,卻會專門伏擊前來救援的援軍。
等到把各路援軍吃掉之後,他們就會用黃河水水淹開封城,以達到破城的目的。
所以,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城,將會極其的慘烈。
麵對沉迅的詢問,楊振儘可能把自己知道的、能說的,不至於引起沉迅極大的驚異的東西和盤托出。
但是,楊振對於流賊可能會挖開黃河大堤,用水攻的方法攻破開封城的“推測”,還是大大超出了沉迅這個兵部郎中的認知範圍。
沉迅在聞言之後驚詫莫名,連說了幾句不可能。
楊振對此,隻能報以沉默。
沉迅是帶著亢奮的情緒,滿心歡喜前來金海鎮傳旨的,可是當他在三天後,即二月初十上午乘船離開的時候,卻是情緒低落,滿心陰鬱。
對於楊振所說的闖賊可能三打開封城的判斷,他是打心眼裡不願意相信的。
因為他依然清晰記得,前不久,他在臨離京之際,京師收到闖賊圍城大軍如鳥獸散,開封守城大捷的消息時,京師朝野上下是如何的喜氣洋洋。
而且,不是他一個人為此感到振奮,從上到下,包括崇禎皇帝本人都為此揚眉吐氣,興高采烈了好幾天。
京師從皇帝到百官,都認為自己已經看到了曙光,都覺得闖賊已經不足為慮,隻要遼東取得了勝利,大明就中興有望。
在這樣的形勢下,自己回去告訴他們說,闖賊很快就會卷土重來,三打開封城,而且會掘開黃河水,水淹開封城,誰會信呢?
然而,這個判斷畢竟是楊振作出的,沉迅就是不願意相信,可也不敢等閒視之。
畢竟,楊振之前所作的闖賊二打開封城的判斷,已經得到驗證了。
就這樣,沉迅滿心興奮而來,滿懷心思而去。
至於沉迅返京交差之後怎麼說,那就不是楊振所左右得了的事情了。
當然了,為了使關內局勢不至於在自己北伐清虜期間急轉直下,楊振在沉迅走了以後,也沒忘了預先作出一番安排,將方光琛再次派了出去。
這次方光琛回來之後,跟李吉一起,也向楊振報告了他們京師之行的前後經過與種種情況。
跟楊振猜測的完全一樣,陳新甲、王德化、張若麒等人,在之所以在皇帝麵前幫助楊振說話,勸止了往金海鎮派設文官監軍的提議,不是因為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