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朝堂戲。
講述的是護國將軍率軍出城以後,蘭陵城中發生的事情。
“君上,如今我衍國的軍隊雖強於中原各國,可若是當真率軍滅了東海國,隻怕會引起餘下七國的敵對。”
“依臣之見,可滅東海一城,令其割城以償。”
“衛將軍率軍出征,一旦久征不歸,長此以往,士兵隻怕會隻知將軍,不知有朝廷。”
“以軍功計爵位前所未有,此等背祖之行,衛渡卻在軍中大肆施行,實在是膽大妄為!後患無窮!”
即使攻打東海國是既定之策,軍隊已出了城,朝中的貴族勢力仍舊沒有放棄。
由衛渡飾演的李宜年,站在左列的首位。
衛渡在第一次看到這幕劇本的時候,便忍不住想道。
當年,自己出城以後,朝堂上會是一副什麼情景?君上與李宜年又是如何做的?
劇本中的李宜年沒有開口駁斥這些人的話,而是往群臣中間看了一眼。
由李秋峰飾演的薛子安赫然上前一步,開口道:“君上,臣不知攻打東海國是否有利。但如臣這等襲爵子弟,本可安於家宅,耽於風月。因護國將軍之改製,令臣勤於朝堂,敏於國事。故依臣之見,以功勳計爵位,乃是可行之變。”
薛氏一門是貴族勢力中的中流砥柱,薛子安則是薛氏的嫡子。他以自身為例,公開支持護國將軍的改製。
薛子安話音剛落,薛父便狠狠地瞪過來。
薛父正要上前,又有另一人搶先出列道:“君上,前朝不循古而興,不易禮而亡。故臣以為,並無祖製不可變的道理。”
衛渡麵色從容。
在劇本中,兩人的發言,都是由李宜年安排的。
李宜年如何在不過分得罪貴族勢力的前提下,支持大衍戰神的軍中改製與興兵各國,史學界尚無定論。
而這便是《李宜年傳》編劇設計出來的手段。
朝堂上的事情,衛渡知道得沒有那麼詳細。但他非常清楚,當時的局勢遠比劇本中要複雜得多,但做法嘛……
龍椅上,顧修明將目光投下。
衛渡抬眸,兩人在其餘朝臣沒有察覺的情況下,交換了一個眼神。
衛渡隨即微微垂首。
上方,顧修明道:“軍中改製一事,本就是由孤私下準許。隻是孤也沒想過,衛將軍竟改到了如此程度。”
“裴卿的擔憂不無道理。孤會下令於衛將軍,命他謹慎施為。”
“至於攻打東海國一事,早前便已定下,孤亦發了明旨。林卿之言,可是對孤的旨意有所不滿?”
先是替改製的事情做一個解釋,表明護國將軍此舉並非是肆意之為。
然後給貴族勢力一個台階,表示會規範護國將軍的行為。
最後則是展現帝王之威。
此時此刻,鏡頭給了顧修明特寫。
衛渡因此可以抬起頭來。
他又一次在心中暗歎:實在是太像了。
不單是長相、語氣、神色,就連下意識的微動作,幾乎都找不出任何區彆來。
“卡——”
“這一幕大家都演得很不錯,通過了!咱們開始下一場戲!”
下一場是室外戲。
眾人開始變更場地。
大雨傾盆,李秋峰跪在雨地裡,身旁則站著一名中年演員,手中拿著木棍。
“你可還記得自己姓薛?”
“那衛渡靠著扶保君上,才從一個粗鄙的輕騎兵,爬到護國將軍的位置。如今,他非但不知足,還妄想改天換地,顛覆門閥之根本,簡直是白日做夢!”
“再敢跟著胡言亂語,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由李秋峰飾演的薛子安,跪在雨地中挨打。
鏡頭外的衛渡,隱忍再三,待這一幕拍完,終於還是忍不住走過去道:“導演,我認為這裡的情節不是很合理。”
當初在看劇本的時候,他覺得《李宜年傳》總體上將好友詮釋得不錯,隻在某些細節上有一點問題。
而現在的情節,就是這樣的細節之一。
今天拍攝的這些劇情,李宜年沒有與貴族直接敵對,卻達成了目的,看起來似乎圓滿成功。
唯一受傷的,隻有薛子安。
薛子安受到父親的責罰,受到同階級的敵視。在台麵上,他甚至沒有盟友。
為大局考慮,犧牲一個人的利益,任誰也說不出什麼話來。身為大衍國相,要說對方是完美無瑕的,那才會是匪夷所思。
但衛渡知道,李宜年不是這樣的人。
他雖為文士,卻極有擔當。絕不會讓自己安於後方,而要跟隨他的小輩去承擔風雨。
導演道:“衛渡啊,我知道你的意思。”
他之前也看過《發現大衍》綜藝,知道衛渡本身就對李宜年這個曆史人物充滿好感:“我之所以拍攝這部劇,就是因為我本人也非常認可大衍國相,沒有一點想要抹黑他的意思。”
“但是為了劇情推進,我們隻能這麼安排。”
“其實,李宜年畢竟是一個政客,就算對薛子安這個人對不住,觀眾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如果這裡要改動的話,那前麵也得跟著改動。”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改動。因為沒有人知道,李宜年當初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不知道怎麼做到的?
衛渡心道:這倒也算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