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2723 字 10個月前

第42章

荊夫子笑∶你們家開的刺繡坊,她開的是織布坊,怎麼就能提意見呢。

荊夫子明顯是在開玩笑,畢意大家都知道引娘的意思,明顯是要帶著荊在刺繡坊轉轉,帶她看看刺繡坊的規模。

紀彬自然也跟過去,見引娘成功把荊姐帶過來,衝她鼓勵笑笑。

他們的宴席是在刺繡坊院子擺的,兩側的房間深三米,長十米,可以說非常大了。

左側房間擺著適合的桌椅板凳,桌子上還有專門放蠟燭的地方,而看那個縫隙,估計蠟燭會有拳頭粗。

這樣的蠟燭照明效果都很好,看來是專門為繡娘們準備的。這裡寬敞乾淨,窗戶也多,有自然光的時候,也會很舒服。

左側房間走過去,然後是中間的房間,這裡麵朝南,陽光充足,擺了不少防潮的架子,可以用來放絲線,放布料,一切都擺得整整齊齊。

但凡刺繡需要的東西,這裡都能找到。

南麵房子的中間以及右側,還是跟釀酒坊一樣,布置成廳堂,可以用來會客。

這裡擺著精致的花瓶,還有裝裱起來的刺繡,屏風上的團案都是刺繡的經典圖樣,如果把喝茶的東西撤開,又能在這吃飯。

可以說想得很全麵了。

這也是引娘上次在釀酒坊招待過客人之後,特意收拾出來的。

然後是右邊的房間,還是跟左邊一樣,寬三米,長十米,裡麵的物件也一樣,都是給繡娘們布置的。

至於門口的角房,以後則用來堆些雜貨,燒燒水什麼的。

紀彬介紹道∶我們的刺繡現在分為二十二檔,最好的就是李裁縫所做,剛剛廳堂裱起來那幅刺繡就是她的手筆,一套繡品約莫五塊刺繡,工費二兩,也就是四千文錢,這是現在的最高檔。

二十一檔還空著,如果有的話,那就是三千八百文,然後依此往下。直到第二檔,一塊刺繡為一百文,第一檔,五十文。

再往下的五文,十文,二十文,也就不歸檔了,全是些小玩意,也不會送到春安城,而是在雜貨店賣。

現在看著複雜,但卻把每個檔次分得清楚。

繡娘能做哪一檔的繡活,就說明自己的能力在什麼位置,想要往上升,那就要提高技術。也是激勵人進取的一種方式。

這樣的製度也是引娘跟紀彬琢磨好幾天定下來的。

荊姐也覺得不錯,彆的不講,她的織布坊裡,蠶絲布料也要分檔次,刺繡分檔可太正常了。

荊姐道∶是了,這每檔之間的布料絲線,也應該有差彆,總要符合要求才行。

紀彬跟引娘對視一眼,這不就說到他們心坎了嗎。而荊姐主動說了這話,那就擺明了,同意跟紀彬合作。

踏上紀彬家的石子路之後,再走到刺繡坊,現在又轉了一圈,聽了紀彬的講解,她現在已經信任刺繡坊能做出不錯的東西出來。

如果把自己貨物提供到紀彬這裡,是可以保證質量的。

紀彬笑著請荊姐回到廳堂,引娘他們兩個一起同荊姐商議訂貨的事。

談了半個多時辰,寫好的契約書裝到各自口袋裡。

不過荊姐有個額外的要求,那就是十七檔以下的刺繡,不能用荊高莊的絲線跟布料。對應下來,也就是工錢在三千文以下的繡工,不用使用。

這對紀彬來說完全沒問題。

畢竟荊高莊做的就是高檔絲線布料生意,太次等的繡工,確實配不上荊高莊的布料。

等他們三個從廳堂裡走出來,不少人都看出來,這筆生意是成了。

特彆是李裁縫,這幾個月對她來說震撼很大。

她年輕的時候是學過刺繡,也有些天分,但成親之後就沒怎麼做過。

畢竟整個邑伊縣對刺繡的喜愛程度就很低,這也跟邑伊縣,春安城以前比較窮有關。隻有有錢有閒的人,才會注意到刺繡這樣的富貴物件。

像邑伊縣,春安城以前的日子,誰家也不會花大價錢買刺繡穿在身上。所以她的手藝也沒什麼用。

如果不是紀彬跟引娘做了刺繡買賣,她還在幫其他人裁衣。

當然了裁衣也是賺錢的,可對比現在的刺繡生意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現在的李裁縫,先不說紀彬每月付的一兩夫子費,她自己做套刺繡都能拿到十兩左右的工錢。一套刺繡裡麵有四五塊繡品,可不就是十兩銀子嗎。而她手頭快點,兩個月就能繡完一套。

也就是說,她兩個月裡,就能賺十二兩銀子。教她刺繡的師傅,估計一輩子都沒拿到過這麼高的價格。

若是邑伊縣,春安城早些富起來,早些有個紀彬,她相公的病可能就治好了。

不過說這些也沒用,她現在不僅有兩個乖巧的徒弟,還有這麼好的營生,走到哪都有人捧著敬著,這樣的日子真是誰也想不到。

就連兒子也跟著她好過很多。

村裡人那些婦人們,更是不敢在背後笑話她是寡婦。寡婦怎麼了,寡婦照樣能掙錢,掙得比他們全家都多。

李裁縫在考慮紀彬跟引娘的提議,問她願不願意來刺繡坊,刺繡坊有專門的房子,能提供給她和孩子居住。

若是李裁縫同意,那月錢可以漲到二兩銀子。因為常在刺繡坊的話,更方便指點刺繡坊的繡娘們。

李裁縫自然知道,紀彬跟引娘是喜愛她手藝,所以能開著這麼高的月錢。但是帶著孩子過來,她還是有些猶豫。

引娘此時正巧過來,低聲道∶李嫂子,我跟你說個好消息。

見李裁縫看過來,引娘繼續道∶方才紀大哥跟荊高莊的坊主還有荊夫子說了,若是刺繡坊的人願意,可以把孩子送到荊高莊讀書,每日雇車馬,在紀灤村和荊高莊來回。

這話讓李裁縫瞪大眼睛。讀書?!她怎麼把這事忘了。

自己孩子快五歲了,若是能讀書?

李裁縫看看紀彬,這就是個讀過書的,若是讀了書能有他半分本事,那兒子就沒白養。然後又看看宣家三女婿,這也是個讀書的,是個秀才老爺,見知縣可以不拜,什麼都不做朝廷都給糧食。

最後是引娘。

李裁縫跟宣老娘相熟,算是看著宣家幾姐妹長大。

引娘在出嫁前沉默得很,雖然有些機靈,可遠遠不如現在這般落落大方,說話辦事就跟官家小姐一般。

引娘現如今也是讀書的啊。

這三個讀書人就是跟彆人不同。若是她家孩子能從小讀書呢?

引娘道∶一般來說五六歲啟蒙正合適,邑伊縣倒是也有私塾,隻是太遠了,就算雇馬車一天也要來回五個時辰。所以不如荊高莊合適,紀大哥跟荊夫子還有荊姐談了,是同意的。

五六歲?

她家孩子不正是五六歲嗎。

李裁縫下定決定∶好,我搬到紀灤村,方便工作,也方便把孩子送到私塾裡。她現在手裡有錢,供個讀書人還有富餘,怕什麼。

而且有紀彬跟引娘做這件事,應該是沒問題的,引娘也在荊高莊上學,還能幫忙照看著。

引娘點頭,終於把最重要的李嫂子請過來。這可是他們刺繡坊最重要的人。

高娘子她們也不用日日跑到走幾個時辰的路去學東西,大家一起到刺繡坊就好了。

刺繡坊有她們三個在,還愁沒人來?紀彬反正是不愁的。

私塾這事,是紀彬早就想過的。

不止一家人找紀彬問過,荊高莊能不能收學生,邑伊縣能不能收學生。可再三考慮,還是距離較近的荊高莊更合適。

最先問的就是裡長一家。

裡長家人多,適齡的孩子也多,女孩子有三個,男孩子有五個,都是五到十五歲。以前裡長動過送孩子上學的心思,可也隻是想想。讀書太費錢了,筆墨紙硯不說,入學的錢都不少。他雖是裡長,也沒閒錢送那麼多人上學。

可如今有釀酒坊的聲音,又看到學習那麼有用,自然起了心思,特意找紀彬聊這件事。

如果說裡長有先見之明的話,那紀灤村其他人也差不多。

之前修作坊的時候,宣老爹請了村裡人幫忙,大家手頭有些閒錢,還有那些跟著做刺繡活計的,釀酒活計的,基本都有心思。

算起來,除了裡長家的八個孩子,另外來找紀彬的還有四五個,其中還有王大娘家的小孫女,今年八歲,也想送去上學。

王大娘一想到那日貴客來了之後,引娘的聰明勁,她就勸家裡人把小姑娘也送去上學。

彆的不說,能學到這些聰明就夠了的。

所以荊夫子都沒想到,她來吃個酒席,竟然還坐著受了拜師禮。當然了,隻是四個女孩子們,乖乖巧巧地過來拜師。剩下九個男孩子們,則要到荊高莊的男先生那拜師了。

按照紀彬的打算,他準備雇個牛車,讓牛車天天接送這些孩子們。引娘想騎馬騎馬,想坐車坐車,都可以。

沒等紀彬說牛車的事,一直做刷子的紀堂叔主動找到紀彬∶我以前也趕過車,穩當地很,要不然讓我試試?

紀彬發現了,自從村裡有兩個作坊之後,大家心思其實都挺活躍的。紀堂叔的意思是,他可以買牛買車,然後接送孩子們,掙這份錢。

畢竟現在的紀堂叔手裡也有點積蓄,紀彬最開始做貨郎的時候,紀堂叔跟家裡兒子們就做刷子掙錢,修作坊的時候也幫過忙,修路的時候抬過泥。

這次連送娃娃們上學,他家小孫子都來了。

所以他琢磨著,自己買頭牛,找徐木作做個木質車,送孩子們上學多好啊。這牛還能用來耕地種田,是好事啊。

紀彬笑著道∶但這帶的都是孩子們,安全最重要,若是你買的車不合格,不穩當,那就不行。

紀堂叔拍著胸脯保證∶放心,車上還有我的小孫兒,趕車的時候找兩個大人看著,肯定順順利利。

一是距離不算遠,二都是一個村的,肯定會照顧好的。

紀彬這才點頭,等這次宴席結束,他再跟紀堂叔談怎麼付錢的事。

按紀彬的想法,誰家孩子在釀酒坊的,那就釀酒坊出路費,誰家孩子在刺繡坊的,刺繡坊出路費。

至於兩邊都不在的,那隻能自己出了。說到底,他就是想給鄉親們行個方便。順便把好的繡娘留下來。

但現在十幾個孩子還行,如果孩子再多點,估計紀灤村都要自己開間私塾了。這事紀彬不是沒想過,可好的先生太難請了。他現在刺繡坊生意還沒走上正軌,就不想這些事。

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荊高莊的夫子們很有學問的,女學的夫子更像是見過大世麵。

那日他看了引娘的作業,布置的內容十分有意思,上到天文,下到民生,甚至有些稀奇古怪的問題。

而荊夫子的批注也是彆有心意。

私塾好建,這樣的夫子可是難尋得很。他就算建一百個豪華大學校,沒有好老師也白搭。所以孩子們現在走讀挺好的。

一場刺繡坊宴會,來的人基本都有收獲。

不少人發現了,紀彬似乎特彆喜歡在宴會上談事情,而且事情基本都能成功。

如果他們在現代就知道了,這才是談事的場合啊。有酒有肉有朋友。談事都能事半功倍。

送走大多數客人們,此時留下的都是自己人了。

李裁縫抱著孩子也要離開,不過他們約定好,三日後高娘子,徐娘子,引娘去幫她搬家。紀堂叔則去找買牛的門路了。

過來吃酒的鄧家兄弟跟孩子們也陸陸續續回家,手裡還提了黃桂稠酒跟黃米酒。

等到邑伊縣的幾個人,柴尺也要帶著娘子跟妹妹回去。蔡運自然也是跟著的,畢竟順路嘛。

但紀彬還有話想對蔡運說。

兩人剛到角落,就見蔡運笑著道∶我知道你想做什麼,要給我活計,對不對?

紀彬也跟著笑,蔡運這就猜出來了。

當初他,包達,洪玉海,蔡運四個人巧合地坐在一起,然後才有了各自的買賣。前兩個他都有照拂,隻有蔡運不一樣。若是不對他好些,總覺得哪裡虧欠。

蔡運知道紀彬的想法,拍拍他肩膀∶你能把八十兩的刺繡用四錢銀子賣給我,還不說明咱們是兄弟嗎?

紀彬這是真被逗笑了∶我沒想到邑伊縣有人識貨,還說出價格了。

按他看來,這麼金貴的刺繡,春安城的人都不一定知道價格,誰想到能遇見黃家的人。

蔡運也想到這一點,開口道∶我聽柴尺說,黃家是看中柴家妹妹的刺繡手藝,所以才上門說親,所以柴伯母說他們心思不純。

這黃家紀彬也知道點,當初他買布料回來裁剪的時候,就是找到邑伊縣唯一的彩帛店黃家。隻是之後引娘熟練了,都是引娘在做,沒有找過他了。

兩人聊著聊著話題就歪了,蔡運又道∶我確實要改行了,但要跟著柴伯父乾活。蔡運聲音壓得很低,但還能聽出來他的緊張。蔡運低聲說了事情經過。

原來是柴伯母前幾天找他聊了聊,說柴伯父要去邑伊縣西邊修橋,缺個幫手,問蔡運願不願意過去幫忙。

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考驗啊!

蔡運認真想過了,柴伯父修橋鋪路,修河堤的手藝在哪都吃香。否則能把自己兒子柴尺送到衙門當差?若是他也能學會?蔡運立刻心動了。

不是說當貨郎不好,當貨郎是好的,但不顧家,不穩定,而且非常辛苦。以為誰都能跟紀彬那樣嗎?

若是最後能開個店也不錯,以蔡運的本事也不是不行。

可柴家想傳手藝的心思也是真的。

柴家一兒一女,女兒學了母親刺繡手藝,兒子當了捕快。若是柴伯父的手藝不傳下去,那豈不是很虧。

想來想去,若是蔡運同意,傳給他倒是不錯。那樣也放心把閨女嫁過去。

這就是柴家商量出來的結果,隻看蔡運怎麼想了。

蔡運在不緊張的時候,腦子轉得很快,立刻同意柴伯母的話,說自己願意跟柴伯父學手藝。也是因為這樣,蔡運最近才能進出柴家。

今日能帶著柴家妹妹出來,也說明他差不多受到柴家認可了。

不管怎久樣,紀林都為蔡運感到開心。

而且鋪橋修路都是技術活,彆說在古代了,就算在現代那也是門不會缺飯吃的手藝。蔡運根本不用自己幫忙,他憑自己就能娶到心愛的人。

誰知道蔡運卻道∶我還是要謝謝你。

要不是你,可能我還是那個挨打的小貨郎,如今靠著貨郎生意掙了家底,認識了巧晴,這才有底氣上門說親。

否則我連踏入他家門的勇氣都沒有。

甚至認識柴尺,那都是因為紀彬,雖然他們是鄰居,但一個是無父無母的窮小子,另一個是衙門有前途的差役。

就算見麵了也是尷尬笑笑。

是紀彬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不會再被李老二欺負,也帶著他掙錢。

沒記錯的話,他們第一次見麵,就是因為自己挨打。

紀彬沒說什麼,隻道∶若是有什麼需要,儘管開口。

放心,肯定不會跟你客氣,你現在可是大戶!蔡運朝他擺擺手,柴家人則在前麵等他。自從爹娘去世,姐姐家人,還是頭一次有這麼多人等他一起回家。

蔡運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原本以為自己喜歡的隻是巧晴,等去了柴家,才知道自己也喜歡這樣的人家。

有人說他去柴家乾活是殷勤討好,他卻覺得,自己是喜歡這樣的家庭氛圍。

蔡運走到柴家人身邊,又回頭給紀彬招手。他是從心底,感激紀彬。謝謝紀彬給他新的生活。

送走所有人,繡房院子也被排辦的人打掃乾乾淨淨,引娘給了錢之後,這些人也喜笑顏開。總覺得以後會經常過來,這可是大客戶啊。

紀彬看著忙碌的眾人,又看看引娘,這些忙碌都是值得的。刺繡坊終於開業了。

而引娘也拿來一張單子,上麵是想要做繡活的名單,這單子上一共有五十七人,其中三十七人是在引娘這裡做過的,都知道水平。而剩下的二十人則是今天才報名。

紀彬注意到柴尺的娘子還有柴尺妹妹的名字也都在上麵。

因為蔡運的關係,他知道柴家女子都是有些手藝在的,所以很期待她們的繡活怎麼樣。不過因為第一次報名,引娘給的全是五文錢的活。

大家都知道,五文錢的繡品就是看看水平的,若是水平足夠,那第二次就能真正賺錢了。所以領活的人都沒有怨言。

雖然今日來的人多,報名的也多,但引娘記得條理清晰,一眼就能知道全貌。

紀彬誇獎道∶很不錯,辛苦了。

引娘搖頭,眼神亮晶晶的,她很喜歡這樣的生活。很充實!

刺繡坊正式開業,第一天進來做活的,就是高娘子跟徐娘子,紀彬拜托王大娘跟自己一起進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