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1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1032 字 10個月前

第62章

紀彬被柴尺喊到邑伊縣的時候,也摸不清頭腦。

畢竟準傍晚的時候被喊到縣城,說是知縣要見他,都會很懵吧。

好在柴尺在路上說了事情大概經過。畢竟作為副捕快,他知道的內情還是多一些。

王知縣提前一個月就準備好接待的事,現在兩個上司提前到這裡也不是什麼大事。可問題還出在,到底讓上司看邑伊縣的哪一麵?到底怎麼做才能得到上司的看重?

從紀灤村到邑伊縣這段路,紀彬心裡已經有數了。

等到了知縣家裡,王知縣果然開門見山,直接問紀彬的意思,旁邊還坐著王知縣幾個心腹。柴尺也被留下來,顯然也是讓他聽的。

至於柴力更不用講,他本來就是紀彬帶來的人,又是柴尺堂兄,自然可以留下。

可見眼前的人,都是王知縣值得信賴的了。

王知縣的兩個心腹爭執不定,一個說穩妥起見,讓知縣老爺給上司看好的一麵。而且知縣最近幾年的政績評定都很好,升遷指日可待,還是穩妥點。

另一個則說,以譚刺史的性格,定然是希望下官知無不言的,而是還在過年宴會的時候暗示過。若是講出邑伊縣為難的地方,這次定然能一帆風順,說不定還能修個什麼橋,又或者修個路。這些都是絕佳的政績,隻要讓上麵看到,知縣老爺必然能夠升遷。

紀彬聽著他們爭論這些,發現最後討論的點,就是在升遷上。紀彬心裡有些明白,但還是先聽他們講其中利弊。其實雙方說的都沒錯。就是賭哪邊的收益大。

但這次巡查的人不止是春安城的譚刺史,還有宿勤郡的房知府,後麵的態度也很關鍵。

紀彬通過他們討論整理出信息。

那位房知府其實不太管下麵的事,做事中規中矩,說不上其中的態度。

但房知府今年已經六十八了,再有兩年就要退休致仕,所以官場上的升遷,對他來說也沒什麼要緊的。

估計等到明年,他就會被召回汴京休養,再給個品級高的閒官,然後安穩致仕。所以宿勤郡的政績,跟他關係也不大。

這隻是他退任之前收集下麵的信息,回到汴京有的說,給下任也留些能用的消息。

所以房知府的態度應該也是可有可無。

譚刺史想儘力促成此事,隻怕是他真的想為下麵縣城做些什麼事。

隻能說有個摸不清心思的上司真的很難搞。

王知縣聽著他們兩個爭論,覺得翻來覆去就是這幾句話,道理他不懂嗎?他懂的啊。

隻是不知該怎麼抉擇的好。

紀彬到了之後,一直沒說話,王知縣道∶紀彬啊,你也見多識廣,覺得這事該怎麼辦?

王知縣一開口,兩個幕僚停止爭論,一起看向紀彬。

他們倒是不覺得問紀彬有什麼問題,彆人可能看不明白,但他們卻知道紀彬多有能力。問這樣的人,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啊。

紀彬來的時候心裡就想過此事,這會朝知縣拱手道∶草民鬥膽問一句,刺史大人跟知府大人,在咱們邑伊縣要待多久?

王知縣道∶最低五天時間,若是有事,那會不好說了。

畢竟按照原計劃,他們四月初才會來邑伊縣,現在才三月二十二,這些人就到了。可見時間這事不會規定得很死。

紀彬開口道∶兩位先生說的話各有道理,若是兩種方法都用呢。

紀彬這麼一講,大家眼神更專注了。

其實很簡單,不是摸不清上司的心思?那就等摸清之後再做決定,明日去城迎房知府跟譚刺史,第一日定然是讓他們歇息的。

第二天再帶著上司們在邑伊縣轉轉,兩天時間,大概能看出兩位的處事方法。譚刺史的態度不用講,他自然是想讓知縣們提要求的。主要是房知府的態度讓人不清楚。

跟房知府接觸之後,若是好說話的,那就提,不好說話的,全程規規矩矩巡查。

等紀彬細細講了,王知縣眼前一亮。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啊。

先靜觀其變,反正兩種方式他都安排好了,可以隨時改變,中間靈活點,絕對沒問題。

王知縣欣賞地看向紀彬,果然是個聰敏的年輕人,就是最近風評有些不大好。王知縣提點道∶不錯,你這個方法很好。

作為知縣,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可是知道,很多想種棉花的,種子都沒到手,錢已經賠進去不少。

紀彬認真道∶草民從宿勤郡周家,請了姓焦的農人,由他來指點,成不成的,也看天意了。

焦農人?

王知縣更欣賞紀彬了,竟然能請來這位。

姓焦的農人在京城都是座上賓,更不要說他們這種偏遠的地方了。

王知縣摸摸胡子,看看自己任下的百姓,多讓人省心啊。

既然話都說到這了,王知縣又道∶不錯,安心務農,是民之根本,你做買賣賺錢,也沒忘記田地,這是好事。

隻是聽說你與你家父親有些誤會?這種事要儘快處理,家和才能萬事興,旁人也不會念叨。

這就是提點了。

而且王知縣都知道此事,可見外麵怎麼講的。

紀彬笑著感謝,又道∶多謝知縣老爺關心,草民家長輩已經訓斥過我,最近買的良田也是父親在管,家中已經無事了。

隻能說幸好處理及時,這讓王知縣輕輕點頭,又誇他在家鄉辦私塾,這樣極好。

這些誇獎在旁邊人聽來,已經很難得了。畢竟這是知縣啊,而紀彬隻是個小買賣的。有了知縣這些誇獎,想必紀彬在縣衙裡混得更開。

閒談結束,紀彬也就從知縣家離開了,而知縣的幕僚們則根據紀彬提供的方法,開始重新規劃明後天接待上司的事。

柴尺送著紀彬跟柴力離開,出知縣家的時候鬆口氣。

他雖說受到知縣重用,可這麼重要的事,還是頭一次參與,可見知縣對他的信任更深了。這是好事啊。

這會天色已晚柴尺乾脆請紀彬去自己家住。

畢竟紀彬自家的雜貨店也是沒空房了,現在裡麵三個夥計,自然是不夠住的。

紀彬擺手∶你家有女眷,也不方便。我還是住旅舍吧,柴力回家住好了。

柴尺笑∶怕什麼,我爹,還有我,柴力都在。家中母親,小妹,還有我娘子,你也都見過。

這麼一說,好像是這麼回事。

柴尺又道∶不行你住蔡運家中,他家鑰匙就在我那,直接開門進去,他還歡迎呢。哪能讓你住旅舍。

這好像更對了。

蔡運就在城北修橋,晚上也是回家的,紀彬去住,他歡迎都來不及。

估計紀彬還要在邑伊縣多住幾天,聽王知縣的意思,應該會讓他混在小吏裡麵,算是做個陪同。隻是說這話的時候,王知縣笑著說紀彬生得有些好,放在小吏裡麵也很紮眼。當然了這是開玩笑,就算紮眼也會跟著的。可見王知縣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幸好家裡也沒什麼大事,田地那邊可以交給引娘跟紀老爹,隻要忙好邑伊縣這邊的事就行。晚上紀彬,柴力,蔡運在柴家吃過飯,三人就回了蔡運家中住,感覺什麼都不用操心。其他東西從雜貨店取就行。

回到蔡運家之後,紀彬又知道了件事,那就是蔡運跟柴巧晴過幾日正式定親,成親的日子則選在下半年九月份。

蔡運提到這件事一臉憧憬。

換作去年,他怎麼也不想到自己真的能跟巧晴成親吧。

柴家人也很認可蔡運,畢竟都留未來女婿在家吃飯了啊,還跟未來老丈人同進同出,一起修橋做

紀彬也為他們高興,他們兩個也算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蔡運為了轉移話題,提起紀彬想要修橋的事∶柴伯父說了,村裡的橋比較容易修,加緊趕工,大約能在七月份修好。隻是這錢要做好準備,畢竟這活辛苦,若是一日給錢不及時,接下來願意乾活的人就少了。

古代修橋鋪路工資都是日結,畢竟做一天有一天的錢,做事的人才會有動力。畢竟那麼重的石料全是車拉人扛,太辛苦了。那二百七十六兩裡,很大一部分都是人工費。

紀彬點頭∶放心,我已經準備好了,隻等著你們開工。''

蔡運笑∶我也是這麼跟柴伯父說的。

紀彬這人不問就算了,他隻要問,那就是已經做好決定。錢什麼的,肯定準備好了。

而且蔡運跟蔡伯父聽了那個地形,就覺得有個橋是應該的,就算不建木石橋,也應該搭個浮橋,畢竟是買人家村子的地,如果再去得不及時,彆人還會把那些地當成他們的。

正好,紀彬既然在這,也徹底把修橋的事定下,等到四月初,柴伯父就帶著蔡運還有其他人去紀灤村修橋。

紀彬到時候做好準備就行。

好家夥,這一來又是一筆錢出去了。基建果然就跟喝錢一樣。但成就感卻讓人開心。

在蔡運家裡住了一晚,第二天起來的時候,蔡運甚至給了紀彬家裡鑰匙。白日裡他去城西乾活,紀彬想回來可以隨時回來休息。

其實紀彬也沒閒著,他跟柴力早早去了縣衙,跟著迎接知府跟刺史的隊伍,一起去官道迎接。官道就在邑伊縣城北,在這迎接的地方,都能看到自家的雜貨店。

雜貨店裡不少人津津樂道,怎麼紀東家都知縣老爺他們那樣熟了啊,這就接人也是一起的。不愧是紀彬啊,就是厲害。

這麼想的人可不止一兩個,反正雜貨店的夥計們都覺得自豪。

其實邑伊縣的百姓們,大概知道能讓知縣老爺親自迎接的,必然是大官,可具體多大,他們也想象不出來。

畢竟他們大多數人隻曉得知縣已經很厲害了。

而房知府跟譚刺史過來沒有大肆聲張,處於一種大家都知道他們來了,但來的不是大張旗鼓那種

隻是帶了身邊隨行的五六個文官,伺候的小廝,還有不少護衛。

紀彬看到的時候,隻見遠處兩輛雙人拉的馬車緩緩前來,前後有五六個騎馬護衛,周圍則是二十多個壯漢,身穿輕甲,頭戴小帽,表情肅然。

若是有人敢靠近這個車隊,會被壯漢直接扔出去。

這裡就要說一下古代以一敵五,以一敵十這種說法了。

可能在現代人看來,這些絕不可能,畢章雙拳難敵四手,人多就是優勢。放在古代是另一種情況。

一個是膘肥體壯身高八尺九尺的大漢。

另一種是餓得麵黃肌瘦,骨肉如柴,腹中饑餓的普通人,這兩者打起來,前者不是隨便打趴一群人?

所以房知府跟譚刺史帶著二十多個壯漢,還有騎馬帶刀的侍衛,已經是很強力的保護了。

但是這馬車走得真的很慢。

慢到紀彬都把這些事在腦子過一遍,但是馬車還沒到附近。

王知縣隻好帶人向前走了一段路,這才算接到上司。

前邊馬車裡坐著的,自然是房知府,房知府的車夫打了簾子,隻見知府笑眯眯地跟王知縣問好,讓他們不用拘謹,先回驛站再說。

這裡的驛站就是官方專門給地方官員設置的旅店,王知縣自然早就準備好了,去了就有熱湯熱飯,供幾位休息。

王知縣又去第二輛馬車處朝譚刺史行禮。

譚刺史也是個利落人,隻是簡單問了幾句,這車隊就要進城了。

紀彬隻在兩位長官掀開簾子的一刻看了眼,那房知府今年六十八,頭發花白,眼白已經發黃,顯然是有了老態。

畢竟古代六十八歲,已經算長壽了。

隻是南軍國七十歲才能致仕,這位還要再熬一年,明年這個時候就能去汴京養老。

怪不得馬車走得這樣慢,以房知府的體力,能來巡查一圈,那是已經很有責任心了,畢竟他這樣的年紀,就算不來巡查,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而第二輛車上的譚刺史正值壯年,一頭青絲顯得格外有氣勢,聽說今年也才四十五。在官場上正是好年紀。以後大把前途等著他。

譚刺史馬車在後麵也是悠哉悠哉的,他也不急躁,手裡好像還拿著一本書。

不過這些都是一閃而過,紀彬看得也不仔細。

終於把人接到,剩下的事就一件件來。

紀彬跟柴力則跟著縣衙裡的小吏們一直喝茶吃點心,等著知縣跟上司們聊完,然後再看今日的安排。

房知府跟譚刺史兩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這會洗漱之後,王知縣自然是陪著他們吃飯。甚至早就安排好做魚好吃的孫旺家提前準備,特彆買了刺少味道好的海魚來做。

孫旺家的手藝不用說,從紀彬這裡學到酸菜魚之後,潛心鑽研,也舍得用調料。如今做出來的魚肉鮮美無比,味道極好。反正紀彬他們來邑伊縣的時候,肯定是要吃一頓的。

孫旺知道是招待房知府跟譚刺史的,自然更加上心,做出來的飯菜讓兩位上司都讚不絕口。知道這廚子不是王知縣特意招來,而是邑伊縣原本就有的人才,這份誇獎就更誠心了。

倒是譚刺史挑眉。

之前聽他兒子譚承樂說過,講邑伊縣有處做魚肉的極為不錯,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等吃午飯,年紀大的房知府要去午睡,譚刺史也不能背著知府大人跟王知縣談事,畢竟這是他們來邑伊縣的第一次談話,兩人肯定都要在場。

所以等到下午,王知縣才頭一次跟兩位上司深聊。聊的內容也就是關於邑伊縣的事。

第一次聊天,當然點到為止,不過大致的情況,雙方已經了解了。

就算是這兩位上司並不嚴厲,王知縣也是擦著頭上的汗回來的。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怕肯定是怕的。

可聊完之後,王知縣心裡有底了,按照紀彬講的果然沒錯,試試兩個上司的態度,比什麼都強。譚刺史不用說,接觸好幾次,是個勵精圖治的好官,願意他們做成政績。房知府倒是第二次見,第一次也就是來繼任邑伊縣的時候,匆匆見了一麵。

這次王知縣發現了,房知府應該是快要致仕,對人對事都很大度,聊天也是閒聊為主,就算說錯話,他也不怎麼計較。

這種情況,基本上是一心等著安穩的退休生活了。致仕之前沒必要到處樹敵。

也就是

也就是說,其實這次主要做主的是譚刺史,若是提起邑伊縣的困難,隻要譚刺史同意幫忙,房知府不會拒絕。紀彬直接道。

此時天已經黑了,知縣家裡的人還是兩個幕僚,紀彬,柴力柴尺。

紀彬說完這話,王知縣深吸口氣∶對,我今日跟這兩位接觸,也是這個想法。不管了,明日就試試,我提個修路的事,探探口風。

王知縣今年三十七,他做邑伊縣的知縣一共三年時間,早就想挪挪位子。

官員的考核,無非是看任下治安,百姓是否安穩,農耕是否順暢,如果再有開耕荒地,鑿井修橋這種政績最好。

今年是第四年了,若是做得好,說不定他也能升遷,不管是換個富裕些大些的縣,還是升任六品,那都是極好的。

能勸上司撥款修路修橋買農具修河道,這都是好事啊。

不然他乾嘛那樣糾結。

紀彬聽著王知縣下定決心,低聲道∶其實有個故事想進給知縣老爺聽,知縣老爺可願意聽草民講講。

王知縣原本就看紀彬十分滿意,此刻當然點頭。

紀彬娓娓道來,第二天下午時分,三月底的太陽正是溫暖,一行人站在泥土路上,在聽王知縣講故事。

知府大人,刺史大人,請看此處,這段路跟其他路不同,就是因為有這碎陶片。王知縣撿起來路邊的陶器碎片,這正是那日大雨,鄧家三兄弟不小心打碎陶器的地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