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 64 章(2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2195 字 2024-03-16

她出種棉花的錢還不行嗎?!

剩下的人看向紀彬,其實也是好奇這學種棉花,到底花了多少錢。

紀彬抬眼,笑道∶這也不是我說了算,能不能學,是要找宿勤郡周家的。看他也沒用啊,這是大實話。焦農人是周家請來的。

他們學,也是要找周家啊,直接找焦農人算什麼。

果然,這話讓周家仆役很是開心。

這就對了,怪不得他們都看紀彬順眼,也就紀彬一個還講點規矩吧。

黃夫人的話被紀彬不冷不硬的頂回去,還讓人沒法反駁。

紀彬是明白這黃夫人的意思,做彩帛生意的,幾乎都知道棉花在汴京跟蘇杭的火熱,想要分一杯羹很正常。

可是用這種偷偷摸摸的手段,還是下作了些。但凡她正正經經來請教,紀彬也會給她指條明路。

可現在事情發生了,總要解決才行。

人證物證俱在,就算黃夫人不承認,那也是不行的。

最後以黃夫人賠償周家十五兩銀子,再賠償紀彬十兩銀子,這事才算結束。

什麼都沒乾,直接丟了三十五兩銀子,這讓誰受得了。

紀彬不拿這些錢當回事,但對普通人家來說,這已經是一兩年的收入了。所以足夠黃夫人肉疼的。

處理這件事,紀彬跟詹明都沒說什麼,全是裡長跟周家出頭。

可等處理之後,那黃夫人竟然惡狠狠地盯著紀彬看著,顯然恨到極點。

這目光讓柴力有些皺眉,低聲跟紀彬說了聲。

紀彬自然知道這黃夫人怎麼想的,反正梁子徹底結下,現在說什麼都晚了。

紀彬無所謂道∶走吧,還剩最後兩天,把棉花種好才是關鍵。

話是這麼說,但紀彬回頭讓村裡人開始做竹子籬笆,直接把他家的地圈起來,反正先隔絕黃夫人那邊的目光就行。

至於做籬笆的錢,那就從黃夫人賠的十兩銀子裡麵出吧,應該剛剛好。

這個插曲讓紀灤村跟黃溝村的村民們關係更緊張了。

也就是紀彬這邊的人去田地的時候,還要經過黃溝村的路,否則現在矛盾會更深。

不少人從這件事中,發現建橋的作用。

若是現在橋早就建好了,那去田裡乾活的時候,直接通過這個橋,就能到紀彬的田地裡。也就是黃溝村的人理虧,若是等等他們想起來,問紀灤村的人要過路費,那也沒辦法。誰讓他們確實走的人家的土地。

村跟村之間,有時候就是如此。

紀彬隻希望橋趕緊修好,以後不經過黃溝村就好。若是不修這橋,以後棉花種好之後,更是要從他們村經過。不一定有多少麻煩事。

這下,村裡人再提起紀彬正在修的橋,隻會誇他有遠見,早就想到兩個村之間會有矛盾。

紀彬聽到誇獎,也隻是擺擺手。這才哪到哪啊,以後的事情還多著呢。

剩下兩天裡,再也沒什麼事發生,焦農人有點戀戀不舍的從紀灤村離開。

在紀灤村,他才找到當初跟家人一起培育棉花的快樂。

畢竟這裡的人都信他的,主要是紀彬信他,其他人的態度自然不同。

而且紀彬買的這塊田地實在是好,不僅如此,還有酒糟做肥料,甚至各種禽類的肥料也能大量找哼

要是能一直在這種棉花就好了。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畢竟請人出錢,出最多的,還是周家。

焦農人走之前,紀彬跟詹明把剩下的五百兩全數給到他,這算是把請人的一千兩銀子全都付清了。

周家人自然是不管這些的。

可是想想紀彬他們花一千兩銀子學種棉花,,那隔壁村的卻想花五十兩。簡直要笑死人了。

聽說黃夫人一家已經回邑伊縣了,想必這段時間裡,肯定不會回黃溝村裡了吧。畢竟這事太過丟人,沒有報官,都是因為黃溝村的裡長求情。當然了,這種小事,報官其實也沒多大用,私下解決更讓他們沒臉。

現在黃溝村的人看到紀灤村的人,那都是低著頭走路的。

不管怎麼樣,紀彬這邊的人,已經學到很多東西,焦農人還下田示範了很多次。就算現在焦農人宿勤郡,他們這裡也能順利進行。這就是好事啊。

送走焦農人跟周家人,詹明也跟著回了春安城。

畢竟農田的事他也幫不上忙,這裡有紀彬主持大局就夠了的。

詹明走之前,心裡再次感慨,有紀彬當合作夥伴就是好啊,太省心了。

但紀彬也同樣感謝詹明。

若不是詹明牽橋搭線,他也接觸不到周家,更請不來焦農人。有經驗的種棉花農人,可他們自己摸索要好的多。

送走他們之後。

紀灤村算是恢複之前的平靜。

紀彬跟引娘也算了算最近支出多少。

要說以前也算賬,那都是大半年算一次,但現在買賣多了,算賬也頻繁起來。

大頭其實還在種棉花上,這次給焦農人五百兩銀子,還是他跟詹明一人一半。再有九十兩的種子錢,同樣一人一半。

再加上招待客人,送禮物,雇村民,在四月份就因為種棉花的事,又支出三百一十兩。

哇,這再加上之前投入的一千六百兩。

一共花了快兩千兩銀子了。

這就是趕熱潮的代價嗎。也太狠了吧。

紀彬跟引娘把賬本合上,都從對方眼中看出驚愕。

種一樣新東西,是真的很燒錢!

不過還好他們有錢!

但是去年年底,紀彬還在想一定要好好掙錢。沒想到開年之後,竟然花錢如流水。

要不是刺繡坊跟釀酒坊收入穩定,說不定就要吃老本了啊!

可是想想以後賣棉花的快樂,現在的支出根本不算什麼。

在紀彬暢想棉花銷路的時候。

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竟然主動登門。

那就是荊高莊的荊姐。

一般去刺繡坊看賬本習字看書。

引娘現在隻有上午的時候,在荊高莊上課

可她這次回來的時候,竟然是帶著荊姐一起來的。

紀彬一看就知道,荊姐肯定有話要說。

現在刺繡坊跟荊高莊的合作越來越多,隻要是高端的刺繡,都是用荊高莊的絲線跟布料。雙方的合作都很愉快,也不知道荊姐現在過來做什麼。

引娘回到家後,先對紀彬比了個口型。棉花。

紀彬挑眉,竟然是為棉花來的?

不過想想也是,黃夫人的彩帛店都知道棉花的事。更不要說荊高莊人脈寬廣了。

荊姐當然知道如今的棉花熱潮。

明明是去年冬天興起的,但到了如今的五月份,熱度非但沒減弱,反而大幅提升,越是大的鋪子,越是在講棉花的事。

紀灤村要種棉花,也是荊姐最近才得知的。所以她找了時間,見紀彬跟引娘不忙,這才登門。

荊姐道∶實不相瞞,我確實是為棉花而來,這東西我見過一兩次,若是能種出來,可以說日進鬥金也不為過。

紀彬點頭∶確實如此,所以我跟朋友,也趕了趕風潮。

荊姐笑∶那你可知,春安城下麵的縣城裡,有多少人家趕了這個風潮?

這倒是不清楚,紀彬跟引娘一起搖頭。引娘已經泡好茶端到三人麵前,仔細聽荊姐講。

荊姐的布料賣到哪,消息就傳到哪,她知道的事自然多些。

以前紀彬也不例外,隻是他最近太忙了,都沒時間去聽貨郎們聊天。

荊姐也不賣關子,直接道∶單春安城,再加下麵的縣城,一共有七家種棉花的。彆的不說,今年賣棉花種子的,看是發了大財。

七家?

紀彬都倒吸一口涼氣。

引娘更是驚愕,他們家有合作的人,還花了近兩千兩銀子,可見辦這事有多難。就已經這樣難了,春安城這邊都有七家種棉花的?

說賣棉花種子的發了大財,這話可太對了。畢竟一斤棉花籽就要一百八十文,是真的貴啊。

荊姐繼續道∶但靠譜的,正兒八經找了焦家幫忙的,隻有你們了。據我知道的,有家花了一斤兩百文的價格買了棉花種子,到手之後被騙了。還有冒充焦家到處行騙的,報官時統計了下,被騙了五百多兩銀子。就算是這樣,還有人前仆後繼去送錢。

紀彬覺得這情況不理智,但又可以理解。

去年冬天,一兩棉花四千文的價格,著實震驚了很多人。

就算一畝田隻能產一百五十斤棉花,那這些棉花賣出去,就能收益三千兩銀子。

一畝田,賺三千兩!稍微算算價格就會為之瘋狂。

所以黃夫人才會不擇手段想要偷學技術。所以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

隻能說周家給他們的價格,已經是良心價了。

可種棉花又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誰知道能不能種出來,誰知道種出來之後能不能用。又或者結果特彆少,賣出的價格,不夠賠進去的。這都有可能。

沒看到這還沒種呢,就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了。

可一畝收益三千兩的利潤,還是驅使無數人前仆後繼去種棉花。

荊姐歎口氣∶所以我說,你家種的最為靠譜。

畢竟請來的是正經的焦農人,而且紀彬平時做事都讓人有信心。

但荊姐過來,並非說這些事,而是想跟紀彬預訂以後的棉花。

紀彬有些詫異∶如今還在播種,等到能采摘的時候,估計要到七八月份。到時候什麼情況還未知呢。

如今才五月份啊,種子剛下去。

荊姐笑∶所以說提前預訂,我聽人說,這棉花可以做成棉線,還能做成棉衣,我們荊高莊肯定是要研究一下,不能被人比下去。

紀彬點頭,他是明白的。

就算強如荊高莊,那也不能吃老本,若是有了新鮮東西,他們肯定是要試試的。而在春安城那麼多種棉花當中,荊姐選中他家預定,甚至把銀子都帶來了。

紀彬道∶真的要簽契約,我覺得今年的棉花價格,估計不會那樣誇張。畢竟種的人那樣多,就算高,也不會是四千文一兩了。

荊姐當然明白,點頭道∶所以想跟你家簽個君子契約,到時候按市場價高一成給我,可好?

市場價如何,這是未知。但高一成顯然是荊高莊給的誠意。

紀彬笑∶何必高一成,到時候看市場價多少,直接給荊高莊便是。他跟荊高莊合作又不是第一天了,沒必要賺這份錢。

不過紀彬卻收下三百兩定金,這就說明,到時候若是種出棉花,肯定是先給荊高莊。

剛剛還在說種棉花簡直是無底洞,現在就見到回頭錢了,可真不容易啊。

這契約也說明了,紀彬到時候會以市場價把棉花給到荊高莊織布坊,但若是棉花沒種成,紀彬退還定金,合約作廢。

不管對哪方來說,都是君子契約。

可這也能看出來,隻要棉花能種成,這賺的錢隻多不少。畢竟連荊高莊的荊姐都來預定,可見棉花的價值。

但對紀彬來說,這都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現代人,他可太知道棉花的好處了。就算在現代,好的棉花那也是供不應求。

彆說了,好好種田,好好勞動!

到現在為止,紀灤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給紀彬打工。女子們不用說了,都在做刺繡。

眼神不太好,做不成的老婦人們,則被雇著給修橋的人做飯。甚至還有在家做午飯賣給外鄉人的。

男人們也沒閒著,家裡能勻出人的,都去了釀酒坊,每月拿工錢。

剩下種田的人,則跟著紀老爹一起去忙紀彬家那四百畝田地,這也能拿工錢的。

很多人忽然發現,這塊他們祖祖輩輩都住在的土地,竟然有那麼大的潛力。明明以前還是麵朝黃土背朝天,好像一輩子都要這麼過下去,一眼就能望到頭。可現在不同。現在似乎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在變好。

特彆是聽到私塾裡的孩童們的讀書聲,好像紀灤村因為一個人,完全變得不同了。

但凡紀灤村的人,誰會不誇紀彬呢。

紀彬卻終於鬆口氣,好家夥,現在手頭的事可算是忙完了!

就連棉花的事也不用愁,現在種子已經種下去,下麵小心伺候就行,全都交給紀老爹,他倒是也不用太操心,不時去轉一圈就行。

就在紀彬悠閒度日的時候,隔壁黃溝村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

這消息還是柴尺過來告訴紀彬的。

原來是那黃夫人前幾天竟然去了衙門報案。說自己被騙了。

說這話的時候,那黃夫人像是老了許多歲,站都站不穩。跟著她的大兒子勉強說了事情經過。

原來是這麼回事。

黃夫人聽說種棉熱潮之後非常心動,甚至跟引娘搶田地也是為這事。

之後見紀彬也種,她也狠狠心買了兩百畝的地,還托朋友買了五百斤的棉花種子。

問題就出在這棉花種子上。在紀彬家種子都已經開始種的時候。

黃夫人家的種子怎麼也等不到,直到五月初,一箱子種子才拿過來。

送貨的人晚上送到的,收了黃夫人家的錢,第二天直接消失,隻帶著牛跑路,木車直接扔下。

這下黃夫人覺得奇怪,可那種子是她家驗過貨的,應該沒問題才是。可這再打開一看,氣得黃夫人渾身發抖。

這棉花種子隻有麵上的一層,下麵的種子隻是跟棉花種子很像而已,若是不仔細分辨,根本看不出來。

更不要說還是在晚上時候驗貨了。

買的五百斤棉花種子,竟然隻有五十斤是真正的棉花種!

要知道這可是她花二十五兩買的啊!

二十五兩就買了五十斤棉花種子?世上還有她這麼冤的冤大頭嗎!

怪不得送貨的人直接跑了,因為他們是騙子啊!

黃夫人再去聯係那朋友,誰知道朋友已經搬家,同樣找上門的,還有其他買主。全是上了這個所謂朋友的當!

等黃家鬨了一場,眾人才想到去衙門報官。

因為這件事,不算買地的錢,黃夫人前前後後已經賠進去快六七十兩銀子。可不就看起來蒼老許多。

沒辦法,誰讓她想貪便宜吃大虧,要買一百文一斤的棉花種子,還不想去請會種棉花的焦農人。既不想出錢,又想多掙錢。

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