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2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2060 字 10個月前

在家有這樣的好日子嗎?

再說了,他們還看到了棉花!

這個在南軍國引起風潮的東西,他們看到了!回了春安城之後,大小宴會都能說一下。甚至有人已經買了些棉絮回去。

其實這種把棉花當觀賞花的,在現在還是很常見,畢竟這東西在去年之前都不容易在除邊域以外的地方種植。

但紀彬卻明白,以後這東西會越來越廉價,基本上不會超過五年時間,一定能非常普及。

現在大家為棉花開雅集,以後這雅集也會成為曆史。紀彬倒不是覺得他們土,隻是覺得這種曆史還挺有趣的。

就跟他那個時代,剛開始大家都覺得誰有個手機很厲害,過了不到十年時間,智能手機都人手-部了。

所以這隻是階段而已。

看他們為了棉花開雅集還挺有意思的。

不過紀彬看到的是更實惠的東西。

比如說賺錢。

他這次既然要去江浙一帶,肯定要準備得很充分。

這不是現代說走就走的旅行,走到一半不舒服的話再返航。等坐上前往鬆江府的船隻,那就說明一定好成功。

好在有焦農人的介紹下,不少人家種的棉花,都願意交給紀彬。

但現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買給紀彬,而紀彬隻願意出兩千文一斤收購,遠遠達不過去年的賣出價的四千文一斤。

還有一種是價格不定,但是要付運費跟一成利潤給紀彬和詹明。

後者就是賭棉花能在江南賣出高價,前者就不一樣了,這點也要說明,並非紀彬壓價壓得很,而是他今年對棉花的預估價如此。

去年的時候,詹明確實賣出四千文的高價,可他不是棉農,而是買賣方,是把棉花從那麼遠的地方運過來。

詹明在邊域收棉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千五百文的價格,等運回來的時候,路費保安費才是關鍵。當然了,他也靠買棉掙了不少錢,這是他應得的。

也就是說,詹明進貨價是一千五百文一兩棉花,賣出才是四千文。

這個數字非常關鍵。

可不是你直接從地裡收出來,就能賣到這個價的。

當然了,紀彬今年確實可以這麼做,因為他自己掌握了生產跟銷售,銷售的距離又不遠,等於省了從邊域到春安城的運費。

但隻有你聰明嗎?隻有你會算嗎?

人家買家去年願意花那麼多錢買,也隻因為奇貨可居。

今年卻不一樣了,整個春安城,乃至宿勤郡裡,賣棉花可不止你一家。總有合適的價格可以買。

可能前期的價格會混亂一點,但混亂過去的價格,才是合理的。

紀彬覺得兩千文斤,已經算不錯的價格了,估計到最後,不是所有人的棉花都能賣出去。而且他送到江南不要運費的嗎?

今年春安城,宿勤郡的棉花價格,基本能在兩千三百到兩千八百文之間。這是他通過各方消息整合出來的。

而且在紀彬預估當中,江南那邊的棉花價格,應該不如

總體來說還是個奢侈品,但因為種棉的人多了一點,價格肯定會降一點的。

這種情況還會持續許多年,直到棉花價格徹底能讓中等人家買得起,這種持續降價的情況才會停止。

紀彬給出價格之後,許多人都沒回信。

他們一方麵覺得紀彬壓價狠,不少人還做著四千文一兩的美夢,另一方麵覺得自己還可以再看看。

可紀彬在信裡給的解釋又很合理。

紀彬並未把自己的預估價藏著掖著,而是直接擺了出來。

除了宿勤郡周家,其他大大小小種棉的人都聯係了,其實也並不算多。跟著周家種棉的三家,還有零零散散自己種棉的兩家。這些加起來基本有個三十頃左右的地。基本上是三千畝的數量。

如果隻是他們這些棉花,可能整個宿勤郡的棉花價格不會降低那樣多。

可還有個周家。

這周家請來焦農人,花了銀錢,花了麵子,是為好看嗎?他們家種的棉花,才是真正能影響宿勤郡棉花價格的。

之前也說過,周家在宿勤郡世代耕讀,擁有的房產地產無數,他家直接撥了六千畝的地來種棉花。

就這周家小公子還覺得太少,如果不是周家其他人阻攔,他投入的會更多。這一家就種了其他六家加起來的數額,定然是他家影響價格啊。

作為經年的家族,又要跟宿勤郡各家搞好關係,所以他家的棉花定然不會賣得太貴,也不會隻想-時利益。

有他家定價,這棉花,是真的不會跟去年一樣。

如果不出意外,在自己跟詹明去江南之前,這周家還會把宿勤郡所有種棉的人都找過來,一起商議下具體的價格。

這時間應該不會太遠。

紀彬也不著急,反正這會剛剛中秋,過完八月十五,再等等回信的好。

等中秋過後,信件姍姍來遲,其他五家裡麵,四家同意以兩千文一兩的價格賣給紀彬,當然不是儘數賣過去,怎麼給,他們各家還要商議。至於剩下那家,似乎打定主意要自己賣了。

紀彬也不糾結,反正他跟詹明這一趟肯定是要跑的,他們想如何,自己倒是不怎麼在意。

在春安城那群人走了之後,棉花就被徹底摘下來,一共收獲了七萬七千八百六十六斤。這會還在去籽,到最後的數字差不多應該在二萬九乾斤。

紀彬跟詹明已經在計算這些棉花要怎麼分。

倒不是分各家得多少,而是如何做人情,像紀彬在邑伊縣,肯定是要想辦法通過柴家送給王知縣一些。

畢竟這是他家種的,走動走動,這也沒什麼。這一下去,就是一二十斤的數量。

再有些親友,就算不能儘數送完,那也要自留個一兩百斤。在彆人看來金貴無比,可對紀彬跟詹明來說,成本確實不算高。

紀彬在邑伊縣如此,詹明在春安城也差不多,他那邊也有家人親友。

所以兩人都自留了兩百斤棉花等著送人。

然後是當初答應過荊高莊荊姐的棉花,也要先送過去,當時簽訂的君子契約,在詹明跟紀彬的商議下,準備以兩千三百文的價格賣過去,也剛好合理。

對老主顧來說,價格當然合理。

並且現在第一批去掉籽的皮棉就可以賣了。

算是時間,引娘剛到荊高莊把消息跟荊姐說完,荊姐就已經出發來紀灤村。要知道上次荊姐過來,還是等著引娘放學了一起。可這次知道要買棉花,不等引娘下課,自己就來了。

荊姐看著潔白棉花,忍不住稱好,雖然還不知道做出來的東西如何。

可他們荊高莊的織布坊,會是頭一次做出棉花棉線,以及各種棉製品的作坊,這名頭已經夠響亮了。

也是紀彬確實照顧他們的生意。

荊姐難得露出這麼開心的笑,深吸口氣道∶咱們之間也熟悉,你們直接出價吧,我先要三百斤。

畢竟是新東西,而且價格昂貴,沒人敢動輒買幾百斤。

紀彬跟詹明相視一笑,紀彬道∶去年的價格是四千文一兩,這價格太高了。我準備以兩千三百文的價格售賣。

荊姐倒是沒那麼驚訝,她做布料生意那樣久,是了解這些價格漲幅的。而且她在春安城人脈也廣,自然知道各家種棉的情況。

畢竟種棉花,在整個春安城都是熱鬨事。哪家成了哪家沒成,各個彩帛店都在討論的。

不過這個價格還是她想象中偏低。

荊姐道∶你確實以這個價格嗎?若是太低,我可以加價。

紀彬搖頭∶已經可以了,而且我們給你抹零。

荊姐忍不住又笑。

當初跟紀彬合作可真是太好了,不然怎麼買得到最火熱的東西?如果沒猜錯的話,她是紀彬這裡頭一個買棉花的。

其實這也正常,荊姐可是在棉花還沒種出來的時候,都找過來要買東西的,她這樣捧場,紀彬跟詹明自然投桃報李。

三百斤棉花,一兩兩千三百文,基本上等於三千四百五十兩。抹零的話,正好三千四百兩銀子。

荊姐聽到價格,忍不住笑∶看來當初簽的真的是君子契約,我以為價格不會少於五千兩。基本上也是比一兩四千文的價格低,差不多三千三百文左右。

紀彬笑∶價格不會那樣高的。

荊姐這次可是帶著錢出來的,直接付款結賬,隻是這三百斤的東西,還需要拉。這紀堂叔可不就出來了。

紀堂叔一般早上把孩子們送到荊高莊,晚上再去接過去。

這裡要說的是,引娘是荊夫子特彆同意,隻用早上上課,其他孩子們那可是全天的課程。因為年紀小的孩子們已經留在紀灤村讀書,能過去的孩子年齡都大些了,中午留在學堂吃飯。

反正紀堂叔這會還算悠閒。

他跟他家兒子現在裝貨已經很熟練了,直接把三百斤去了籽的皮棉裝上車,跟著荊姐送到荊高莊。

這運費還是荊姐出的,並不讓紀彬動手。

看著他們離開,詹明咋舌道∶都說種棉花掙錢,這是真的掙錢啊。

這就到手三千四百兩銀子,隻賣了三百斤啊。一下子進賬這麼多,還讓人有點緊張。

加上他兩家私留的四百斤,現在也隻出去七百斤而已。還剩下兩萬八千三百斤。

首先如意樓柳掌櫃肯定是要買的,這也提前說過了。

還有彩帛商會也通過柳掌櫃,想要買些棉花,但都是大店購買,小店壓根都不考慮。畢竟這東西是真的金貴。

一身薄棉衣就算是四兩重吧,做身棉衣也要四五十兩銀子,這小富之家都做不起好吧。他們這邊預定了三千斤,已經是算了各家富戶的用量。

詹明其他人脈預定了兩千斤,聽說是會賣到其他地方。

這些算起來,也就五千斤而已,再給雜貨店留五百斤自己賣。

剩下的都要拉到江南。

彆說了,他們這富人是真的不多,棉花價格還是太貴。

當初紀彬跟詹明想的是,差不多春安城這邊能消化個一兩萬斤,如今也是高估了。不過也行吧,畢竟真的不便宜。

現在拉到江南的數量已經出來了,一共是兩萬三千三百斤。

八月二十五日,去掉棉籽的棉絨終於全部剝完。數量跟詹明跟紀彬預估的差不多。

把邑伊縣的車夫他們喊過來,基本上可以裝車了出發去春安城了。而且宿勤郡周家的信也送到,跟紀彬猜得差不多,那就是幾家坐在一起定價。

正好紀彬詹明還能跟其他棉農交流一下,看他們到底拿出多少斤棉花,到底是送多少到江南。

反正紀彬跟詹明是算過了,整個宿勤郡是真的吃不下他們這麼多棉花的。

臨近出發,兩人也要算算之前的賬目,清好賬了,這才能利落出發。首先是兩人都付出的一千兩學種棉花的錢,然後還有買種子九十兩銀子。

借著就是引娘的賬本,開始算雇農人的費用,這塊其實不太多,畢竟農人做事的價格,是比不上手藝人的。

從三月開始翻土地,到八月二十五徹底完工,一天最多用五十多個人,最少也有二十個,這還沒帶上紀老爹。

反正用工這一塊價格在八十七兩,其中用工最多,出力出技術最多的紀老爹給了三十兩銀子。然後還有肥料差不多八兩,還有些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共是一百三十兩。

現在不帶上紀彬買土地跟修橋的錢。兩人一共花了一千二百二十兩銀子。

算到這之後,詹明有些猶豫,畢竟是紀彬的土地,紀彬還為這事修了個橋,這錢總不能讓他一個人承擔。

紀彬卻看出他的意思,開口道∶那土地是該買的,橋是我為了便捷修的,你不用想太多。畢竟兩人分工不同,彆的不講,詹明去找合適的船合適的人手,還有聯係鬆江府那邊,這些都不是他能提供的。

再說了,他絲毫不覺得用他的土地很虧。

先不說種出來的東西遠超他買地的價格,再說了,這土地永遠是他的。當初修建作坊,修路的時候,他就是這種想法。

在他的作坊裡,他的土地上,這生意才安穩。

不是他不信任裡長跟詹明,而是紀彬更習慣把事情握在自己手中。既然是自己的事,紀彬當然不會要求彆人承擔。

再說了,賣給荊姐的三百斤棉花,差不多已經把成本賺回來了啊。這才賣掉三百斤,還有兩萬多斤的錢等著他拿,這點東西,根本不算什麼。

詹明聽後拱手,也不糾結這件事,兩人現在的投入,基本是一人六百一十兩銀子。先把本錢拿到手裡,荊姐的貨款還剩二千一百八十兩。這錢再一分,豈不是美滋滋。

種棉也太香了吧!

詹明跟紀彬算完賬這次的賬,事情是真的結束了,現在八月二十五,等到八月二十七,棉花徹底裝車,他們就去春安城,那裡還有很多事要做。

接下來肯定會非常非常忙。還是享受下現在輕鬆的時間吧?

紀彬這些話都沒說完,又有批客人找上門了。

這次找上門的客人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那就是宿勤郡跟隔壁無仙城的酒商終於來了。

紀彬早就想過他們會過來,畢竟偷偷從春安城雜貨店進酒也有兩個月了,若是再不來,似乎就有點不對勁了。

分店的徐傑也給他寫信過來說過,紀彬隻當不知道。

現在人終於到了。

一共來了四個人,宿勤郡兩個,無仙城兩個,都是他們當地酒商會的人物。這次來的目的也簡單,就是想請紀彬把酒賣給他們,然後爭取一下酒價稍高。

他們到紀彬家的時候,喝茶喝了會,四人就說出目的∶紀老板你也知道,您從紀灤村運酒到春安城,那酒的價格還有得賺,本地進價十五文,賣出十七到二十,雖然利潤不高,但薄利多銷,大家都是能賺的。

可是若是賣到宿勤郡跟無仙城,那真的一點都沒賺頭,畢竟這路費都很貴了,特彆是宿勤郡路還遠,真的賺不到什麼錢。薄利多銷都沒辦法。

他們說的當然是實話,春安城到宿勤郡騎馬要三天時間,牛車差不多五天,這路程當然長。一斤酒運過去,運費都要兩文錢。

如果從春安城十五文一斤進酒,加上運費兩文,加上夥計們的工錢,還有中間的損耗,基本上成本都在十八十九文了。

紀彬給的售賣價則在十七到二十文,買到最多的二十,也就掙一兩文錢。實在不劃算,中間還要費很多事。花的工夫都不夠掙的。

無仙城情況好些,春安城到無仙城趕牛車隻用兩天時間,運費基本在一文錢一斤。可這賺得也不算多。

所以這四個人過來,也就是談價格,他們在無仙城跟宿勤郡售賣,能不能價格高一點。如果能在二十到三十文中間,那就最好了,至於具體賣多少錢,那要看各家酒坊自己的情況。

紀彬看著他們笑∶自然是可以。

這四人還沒反應過來,以為紀彬是在拒絕,開口道∶您放心,我們兩處的酒商會自然會幫您看著價格,絕對不會讓價格太離譜。

等這話說完,又聽紀彬道∶我是說可以,我們在邑伊縣,春安城的定價是十七到二十文。更遠的無仙城跟宿勤郡定在二十到二十八文之間,可以嗎?

這,這有什麼不可以的?但紀老板答應得也太快了吧?!

他們還以為要好言相勸,然後再給些禮物,這才能買到?

畢竟大多數人談生意的時候,都會給出自己的價碼,然後再占占便宜,然後在推脫一會,反正事情很多就多了。

怎麼就眼前這位不同,而他們突然過來這事,難道紀老板一點都不驚訝嗎?

怪不得春安城的公子小姐們來這裡半雅集,他們無仙城也有兩個人過來湊熱鬨,回去之後大誇特快,還講鄉野之中都有隱世高人,他們也要當隱士,讓家裡笑話好久。

他們也是因為這些事,所以加快了來紀灤村的速度。

紀彬繼續道∶我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你們各家來買酒要自己聯係車夫,我們在春安城的分店不負責運送,中途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跟我們賣酒的沒關係。

意思就是,他們隻負責賣東西,運輸自己管,他們真的隻管發貨。畢竟當初他對分店的定位就是中轉站,運輸這種麻煩事,還是算了吧。

紀彬看著他們的表情,覺得他們肯定會同意。至於他為什麼答應的這麼快?當然是因為他趕時間啊!趕著去掙大錢好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