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 104 章(2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2756 字 10個月前

但管他怎麼樣,他們賣鹽才是最重要的。

指揮使又道∶種棉書真的不推下去?朝廷的旨意可是十分重視。

那也重視其他地方,我們這裡是例外。再說我翻了下,咱們興華府又不適合種棉,推下去乾什麼。知府並不在意,但他也不是個蠢人,一看不掙錢,立刻把書合上。

他才沒空管這些。

朝廷?朝廷又能拿他如何。

他可是姓管,在整個興華府裡,姓管意味著什麼,很多人都知道。

這天下可能是南軍國皇帝的天下,但興華府,卻是他姓管的興華府。這件事,可是整個興華府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在興華府,那是他跟指揮營說了算。

但指揮營還靠著他賺錢,怕什麼嗎?

官知府懶得發種棉書下去,整個興華府自然不知這件事。還是過了十天半個月才從外來的人口中偶然得知。可興華府本地的人卻是不信的。

官府哪有那麼好,免費教他們種棉花,這事根本不可能。一定是外麵的人瞎吹的。

他們在興華府生活這麼多年,當了南軍國子民那麼久,從來都沒聽說過官府做過好事。隻會強行征他們做鹽工。

這就是古代信息閉塞的結果,也是許多人不願意相信超過自己認知以外的結果。

跟興華府隻隔了百裡的另一個地方邑伊縣,此時卻熱鬨非凡。

三月七日,春安城的刺史都過來了,陪著聖架一起到邑伊縣封賞。

這個聖架是空的,上麵放了件聖人喜愛的玉佩,旁邊跟著車架的是個老侯爺,正兒八經的皇親國威。

他代替聖架來這裡恩賞眾人。

他在旁邊也被人抬著,隻是轎子並不起眼,反而是空著的聖架格外引人矚目。

這就是皇親國戚代聖人儀仗前來賞賜。

邑伊縣衙門前,周圍一圈圍觀的百姓,被邑伊縣兵士們喝退十步之外,可以觀看賞賜場麵,但不可大聲喧嘩雲雲。

這會老侯爺他們還在路上,估計還有半個時辰能到。

但焦十一焦十五,荊高莊荊姐,荊思華,王知縣,乃至紀彬,已經在此等候。

現在的程知縣自然也在。

餘下小吏捕快,皆是穿著新衣,看著已經清場了的道路,等著恭迎聖架到此。

其他家眷則在更後麵的地方站著,如今場合,自然都是要到的。

等到日上頭頂,這才聽到遠處喜樂鼓樂之聲。

紀彬聽過類似的聲音,好像就是聖人出行時會有的奏樂。

再往前看,浩浩蕩蕩幾百人抬著空轎子往他們這邊走,雖說聖人未到,但儀仗還是足的。

想著從汴京到邑伊縣近千裡的路途,聖架都是這麼大張旗鼓的往前走。這是大半個南軍國都知道他們被封賞了?

如此的體麵,也是聖人在世頭一遭啊。

誰讓這是種棉神書,讓聖人太子都欣喜若狂的神書!

雖說已經能聽到鼓樂,還能看到人影,但畢竟是儀仗,走得還是很慢。

以紀彬知道的,這些儀仗會在臨近城池,城池裡麵的時候奏樂,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則是疾行。若是都按現在的速度,隻怕他們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看到封賞的影子。

也有人說這種行為隻是虛假的儀式。

但紀彬看來,卻也是彰顯聖人威儀的一種方式。

就是刷刷存在感,讓大家知道有這麼個皇帝在,有天子在,天下子民必須恭敬順從。是鞏固自己統治的一種手段。

沒看周圍百姓,已經被這個盛大的儀仗表示出敬畏之意,有些甚至差點跪下去。這就是聖人出行嗎。

聖人沒來都這麼體麵,若是來了呢?

紀彬可是見過的,若是聖人真正出行,那場麵可比這誇張多了。

紀彬表情自不用說,旁邊焦十一焦十五,還有荊高莊的人,已經眼含熱淚,顯然被這種儀仗感動到了。

見他們這樣,紀彬臉上自然也浮現出激動。總不好跟彆人不同。

等到儀仗慢慢靠近,老侯爺慢吞吞的走下來,這一路就算是坐轎子過來的,那也很累了。這老侯爺看著五六十歲,身體並不算太好。

但終於到了這裡,也算終乾完成聖人囑托,主要把封賞做好了,他任務也就完成。

老侯爺都有點熱淚盈眶,要不是為了家裡不成器的幾個孩子,他都主動請纓,跑這麼遠啊。

老侯爺到此,首先迎上去的,自然是兩位知縣。

寒暄過後,就是真正的封賞。

隻是這前麵還要念幾句體恤百姓,順天之道。

還有什麼,令父母妻子飽食暖衣,各得其所,以及各種的,修德求福,統禦萬方,四方大定等等。

反正就是先誇聖人有天命,得此神書,又誇著書之人如何如何,再說當地官員怎麼樣怎麼樣。還說有這書之後,百姓們生活會更好雲雲。後麵的那就是套話了。

但此情此景說出來,倒是十分恰當。

等小半個時辰過去,老侯爺終於念完旨意,眾人山呼萬歲。然後就是宮裡來的內侍唱喊各種封賞。

綾羅綢緞,衣裳器皿,再到白銀千兩,其中焦家跟荊思華還得了聖人禦筆,送的都是幾個字完全可以做成匾額掛到自己屋簷下了。

焦十一焦十五,以及荊思華誰能想到,他們當初寫書,做機器的時候,竟然會有這樣的成就。更彆說荊思華還得了紀彬給的三萬兩銀子。如今看來,這些銀子還給紀彬,她也是不虧的。

聖人竟然都賞賜她這麼多東西,更重要的是,她的名字真的在種棉書上。她做得事也是眾人皆知。

誰能想到,最先改進機器的是個女子。

荊思華顯然落淚了,看著紀彬的眼裡無限感激。

焦十一焦十五,甚至王知縣也是一樣的表情。

彆人不知道也就算了。

焦十一焦十五最明白,能有這本書最大的功勞就是紀彬,可紀彬卻不讓彆人多說,甚至編者的名字都留的化名。

當初是紀彬先提起著書的事,又是紀彬一手操辦,甚至還找了極為厲害的老先生幫忙。

一樁樁一件件,可以說沒有紀彬,就沒有這本書。不是焦十一焦十五誇張,而是真的。

就算是哪天突發奇想,想到要寫一本農書,但也不會比紀彬這本更好。

可隻有他們知道這個秘密,紀彬在這本書上留下來的,隻有那個化名。

不對,還有一個封麵。

朝廷下發的種棉書封麵,還是紀彬的字跡,隻有裡麵換成正楷。

紀彬看到書的時候都驚了,這是用他的自己做了雕版印刷?所以才能留著封麵?就他那手字,竟然要傳到整個南軍國。

多虧謝閣老臨時給他補課,不然這可丟人丟大了。

紀彬私下跟焦十一他們說過,是自己想要隱藏姓名,而且這次的賞賜也有他的,不用擔心自己。他是不想出名的。有時候這名氣反而是個累熬。

悶聲發大財,才是他的願望,就現在的名聲,他都覺得有點過了。還是以前當小透明的時候好。

不管紀彬怎麼想,此時還是接過老侯爺給的禮物。

他是被賞賜這幾人中禮物最少的,所以老侯爺都沒多在意,隻是客氣得讚賞幾句,就回頭看向王知縣。

王知縣最後接旨。

不僅有聖旨,還有新的調令。

跟程知縣說的一樣,他被調到鬆江府當布政使了!

從正七品直接升到正三品,在場的人都震驚萬分,如此的升遷速度,直古未有啊。

可是想想他任下的事,似平又很正常。看來聖人真的對種棉之事很重視!

王知縣總覺得自己跟做夢一樣,夢都沒這麼香的。

紀彬倒是笑了笑,顯然有猜到王知縣還會升官,隻是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最後內侍們把金銀裸子銅板等等撒給周圍百姓,讓百姓們享受恩澤。熱鬨的賞賜儀式終於結束。

老侯爺等人終於可以安心休息,甚至應酬都沒去,先安心睡一覺再說。

這場賞賜整個邑伊縣都知曉的,還隨著很多貨郎嘴中傳了很遠。

紀彬的名字也在這當中被很多人提起。

不少人過來跟紀彬道賀,但他還是跟之前一樣,隻讓家裡小廝把禮物小心收好,先放回家中庫房。

自己則跟引娘,攜焦十一焦十五,荊思華等人擺流水宴,請邑伊縣百姓吃席麵。這也是個過場,讓聖人知道他們的高興。

紀彬在人群裡找了找,見引娘正好在看她。

現在的引娘身量比一般女子都要高挑,馬上要十八的她已經是大姑娘的模樣,眼神也是溫柔堅定。

但隻要看向紀彬,眼裡也就隻有紀彬了。

兩人對視一眼,下意識朝對方走去。

身邊人見他們兩個在一起,自覺不說話,誰知道他們兩個夫妻感情好,在一起就沒了旁人,

聖人賞賜過後,讓邑伊縣乃至春安城很是熱鬨一陣。可這事了結,也是焦十一焦十五要離開的日子。

他們準備直接回魯地,包括在汴京的焦家人,同樣也要回魯地。

如今汴京那邊已經不那麼迫切需要焦家人,他們離開也不會受到阻撓,現在的焦家人到哪都備受尊敬。

若是不尊敬他們,是會被天下人指責的。

焦十一焦十五也要回去跟家人團聚。出來這麼久,誰都會想家人的。

雖說他們在紀灤村住得也很習慣了,可那邊畢竟才是家。

紀彬親自雇了馬車,引娘準備不少當地特產。

等他們兩人走的時候,全村人都出來相送,就算有些不知道的,一聽說是焦家人離開,立刻放下手裡的活計過來送人。

估計他們這一路回去,都會受此優待吧。但他們焦家人值得。

在內地種棉,可是他們研究出來的。

焦家人離開後,王知縣也要啟程,這次他動作要快點,鬆江府那邊可是在等著他啊!王知縣還從已經離開了的老侯爺那陽知曉,這空出來的鬆江府布政使位置,,正是因為棉花一案牽扣扯到前布政使。

那布政使跟禹王勾結,故意要賣高價。

今年清明那天,已經跟周家庶長子等人,一起人頭落地了。

也是這位置突然空出來,正好王知縣出現,可以填補空缺。可以說王知縣既有能力也是撿漏。

而且因為賞賜的事已經耽誤一段時間,他要趕緊啟程。

不出意外的話,王知縣應該會帶著家人去無仙城雇百裡船,不到半個月就能到鬆江府。到了那邊,他就是正三品的大員,體麵得厲害。

王知縣走之前,還給紀彬留了信,讓他到鬆江府了,一定去找他。也是表示感謝。

棉花。種棉書。

再次改變眾人的命運。

紀彬把信收起來,萬一什麼時候用得到呢。

送走這麼多人之後,邑伊縣漸漸在程知縣的帶領下,跟之前一樣好。

時間到了三月十六。

各處的生意,農活還是跟之前一樣。

刺繡坊有引娘,釀酒坊有包達,裡長,農田有紀老爹。

而紀家私塾終於開學了。

新夫子穀明坤十分緊張,雖然備了很久的課,本地的家長們也還算和善。但緊張還是緊張的啊。

開學這日,紀彬引娘,還有謝閣老還去看了看。

見這穀秀才雖然緊張,但說話條理清晰,學問紮實,這也就放心了。

這私塾一開。

似乎整個村子的人心都安定了,聽著裡麵的朗朗書聲,他們的未來可都在這裡麵。

謝閣老也很喜歡這些孩子們,若不是自份不便,隻怕他都想親自數導.

謝閣老還在此處,紀彬引娘則去看看梁家二女兒夫婦倆。

他們到這裡也有半個月裡,雖說住得還算習慣,但他們倆最近比較忙,不怎麼去瞧,如今得閒自然要去一趟。

但剛到他們所在的丙院門口,就聽到裡麵敲敲打打的聲音。這是?

已經開始做東西了?

兩人動作也太快了點,看來是真的很想掙錢。

紀彬引娘剛過來,就被梁家二女兒看見,笑盈盈道∶東家,夫人,你們來了。

二女兒手上的活沒停,顯然非常熟練。

她這邊做細致活,二女婿那邊劈竹子,再用火用藤條加固。

兩人合作,很快出來一個漂亮的竹葉簪子,看著清新可愛,正適合現在的夏天戴。若是再染染色,那就更漂亮了。

雖說這樣的簪子戴不長久,但勝在好看便宜。鄉間大多都買這樣的簪子戴。

見他們已經開工,紀彬引娘也不便打擾,多聊了幾句後,隻讓他們做兩百個左右,就可以找管家林博,會幫忙把東西送過去。

而且讓他們不用擔心春安城那邊,,那邊的數量也不會減少,這邊再增加的也會收下。紀彬算著,肯定是能吃下這些的。

畢竟這兩人如今產量不算高,他的雜貨店賣貨速度,根本不在乎這幾百個。再說這隻是個開始。

梁家二女兒二女婿驚喜點頭。做活的動力明顯更足了。隻要好好做事,那就有錢賺!

切都好,就差一件事,就在紀彬準備再找其他人時候,盧火長跟副火長終於到了。

他們兩個到邑伊縣紀灤村的時候,跟很多人的感覺一樣。

這個紀灤村真的太特殊了。有著其他村子都沒有的活力。

等到他們被帶著到了紀宅,又有小廝們領著去見紀彬,這一路的震驚絕對不少。

這樣是村子嗎。

他們那也是村子,但跟這個完全不能啊。

還有紀彬家的宅子,怎麼這麼大,而且小廝們看著彬彬有禮,一點不像其他有錢人家的惡仆。兩人要不是跟紀彬還算熟悉,估計這會都有點束手束腳。

不過副火長還是問那小廝∶你們都不用通傳一聲嗎?確定你們東家想見我們?

小廝客氣道∶主君吩咐過,隻要是二位前來,可以直接進門。

這話讓盧火長跟副火長一點脾氣都沒有,甚至覺得心裡暢快。這就是被重視的感覺嗎,真的太好了。之前在其他有錢人那受得氣,似平都沒有了。

紀彬聽到他們過來的消息,自然立刻去側廳,看見他們兩個進門,笑著道∶許久不見,兩位的傷怎麼樣了。

盧火長,也就是盧益立刻回道∶早就好了,那幾位護衛兄弟,還有詹明跟振生呢?

紀彬答∶護衛們已經到家了,信件也寄回來,說大家都平安。詹明振生傷本來就輕,也已經完全好了。

一見麵就問傷,也是很難得。誰讓當時水賊凶猛。

好在這些水賊在年前就已經被處斬,算是狠狠出了口惡氣。

副火長大名賴亞,他一想到這事就恨得牙養∶隻恨我不能親自動手,老子的命都差點丟在那。

這兩個火長,也就是船長,脾氣相差甚大,但意外能合的起來。一個船上,或者說一支船隊上,確實需要這樣合拍的夥伴。

紀彬看著他們,感覺離自己的船隻夢越來越近。誰不想擁有一艘自己的大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