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2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22851 字 10個月前

但一想到紀彬坐鎮興華府,似乎那些擔心又沒有了。

有白疊子號之前的經驗,紀彬其實並不怎麼擔心。

反而是盧益賴亞緊張得很,他們二人經驗確實豐富,帶過的船隻也多。可兩千料的大船,還是讓人心潮澎湃。

雖然駱家大公子帶的船隻還在外麵,但駱金川已經回來了

回頭一天,就親自來找紀彬,勢必要跟紀彬好好聊聊。

雖然紀彬不能同去,但沿途在哪停,跟誰交易,一切清晰明了,他們照著做就好。駱家為了等紀彬一起走,甚至還願意推遲四五天再出發,可以說連保鏢都有。

駱家確實是為了紀彬推遲時間。

誰知道紀彬引娘剛到駱家,就發現今天這陣仗,似乎鄭重得很。

那駱家妻兒看向紀彬引娘的眼神,都充滿感激,對引娘更是客氣萬分。

自從興華府平亂以來,紀彬就忙得厲害,連駱金川也靠近不了。現在終於找到機會,肯定要吃酒談天的。

盛情難卻,紀彬隻好答應帶著妻子去駱家赴宴。

這種態度紀彬引娘是明白的。

當初紀彬在駱家要搬離興華府的時候拉了一把,甚至還給他們將功補過的機會。

今日的宴席男女分了桌,到紀彬駱金川這邊,駱金川甚至讓陳乙也坐下來,看得出來他態度有多好。

引娘那邊自不用說,駱家女眷都把她當恩人。

駱金川選擇是送妻兒離開,自己留下來。

這留下來也讓駱家受益匪淺,平時亂的時候感受不到,現在基礎建設起來,環境穩定,駱家賺得錢立刻翻倍。

雖說談家那些惡心事他們沒怎麼參與,但畢竟有些不清白的事,好在不算嚴重,這種情況下也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紀彬不僅給了駱家反水的機會,還給了揚州布政使的書信。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直接給了駱家兩條路,怎麼選都不會有錯。

也許駱家真的就到揚州了,從揚州白手起家,那情況,絕對不如留下興華府。

興華府有著他們家的基業,是祖上奮鬥的地方,這裡鄉土鄉音都是熟悉的。能留下,自然比去揚州好。

他們家按照正常範圍交稅,一點也不覺得心疼,相比以前被前知府搜刮的,這都不算什麼。

可要是紀彬沒提醒呢?

之前紀彬也好,王巡查也好,發現前知府等人勾結外賊,可是並未有實際的證據。直接去抓那些番邦人又容易打草驚蛇。

也是駱金川拿出番邦人用的箭柄,算是有了鐵證。

之前紀彬忙的時候,駱金川也主動不去打擾,現在知道他閒了,立刻大開宴席,就是為了感謝紀彬當時出手相助。

紀彬笑∶這跟我關係不大,不是你收起來的那個箭柄,也不會讓朝廷下決心直接鏟除。

駱金川也算有功。

紀彬說得客氣,但駱金川乃至駱家,早就把紀彬當救命恩人,更是保住祖產的恩人。說句直白點的,以後的紀彬引娘,在駱家是絕對的座上賓,誰都沒法比那種。

勾結外賊這種情況,是誰都不能容忍的。

那些番邦異族原本就野心勃勃,貪圖南軍國地大物博,這種情況下還勾結那些人買賣貨物,其心可誅。

他也在刻意避開駱家做的營生,貨物絕對不會有衝突。兩家隻會合作得更緊密。

紀彬他們這邊吃著酒,引娘那邊也不例外。

紀彬笑笑,舉起酒杯,算是默認駱金川的說法。

駱家如今已經是興華府最大的船運人戶,隻要跟他家搞好關係,以後每次出行,都會有保障的。再加上,駱家在沿途的人脈。他家這次船運,絕對會平安無事。

主要是紀彬這邊恢複平靜,就連熱火朝天的刺繡學習,也漸漸冷靜下來,該上手的已經開始了,沒上手的也知道自己沒這個天分,開始尋找其他活計。

但大家都知道,這是紀彬已經買好貨物,準備出發。

等他們兩個回家,下意識笑了下。好了,一切都已經準備好,隻等著開船。

六月二十,興華府漸漸恢複平靜。

晁知府知道得比彆人多一些,明白紀彬在汴京的人脈,所以對這次航運也很有信心。

這期間晁知府並未多管作坊的事,隻要大家下個月按時納稅,就跟他毫無關係。

興華府的作坊,紀灤村的作坊,甚至蘭阿巷作坊,都在注意紀彬這裡。想看看第一次船運,他這邊能不能賺錢,如果能賺錢,下次船運肯定更加火熱。

按照晁知府的說法,那就是紀彬一個人盤活了整個興華府作坊。

每日繡娘們去官學教興華府女子們刺繡,晚上回宅子休息,比起現在來說,明顯更體麵。

引娘被請到衙門談這件事的時候,還微微驚訝。

他做得更多,反而是幫引娘的宅子維護安全,甚至跟引娘商議,現在官學空了一大半,如繡娘們願意的話,教學可以搬到官學當中。

那地方不僅大,而且環境還好,最重要的是,官學就跟府衙很近,甚至比宅子還要安全。

引娘還問了句∶官學的夫子們可能同意?若真的在裡麵教學,進的可不止是繡娘,還有各家的女學生們。

引娘師從荊高莊的荊夫子,又在紀彬身邊五年多,對這些事還是很了解的。有些酸腐的孺子,確實有些問題。

官學?

向來都是男子讀書科考的地方,如今興華府讀書風氣是不盛行,修繕好的官學空了一大半。但很多官員寧願空著,也不願意讓女子進入。晁知府倒是很有意思。

等引娘回去,說了晁知府的意思,紀彬感慨∶不愧是新皇特意選過來的人,確實很有能力。

晁知府不管作坊,是因為知道商人逐利,隻要這次航運有成效,都不需要他努力,就有大批作坊陸陸續續搬過來。

晁知府笑嗬嗬道∶放心,那邊我已經說了,如果繡娘們進去,官學則一分為二,東西兩邊隔開,互不打擾。

這倒是好得很,宅子畢竟擁擠,之前一次招二十個見習繡娘,就是因為地方太小。若是真的能在官學裡教刺繡,效率可以大大提升,一次來二百個女學生也是可以的。

換句話說,晁知府在努力增加就業,讓更多人有謀生的技能。以前還需要他自己努力,去找會技術的人來教導百姓。現在紀彬引娘帶來的十個繡娘,對他來說簡直是掉餡餅一般。

晁知府這段時間先是見了紀彬,再去官學那邊操辦此事,這人也是個實乾,不拘小節的。

但繡娘不同,繡娘是要培養的,現在天降十個技藝精湛的繡娘,他高興還來不及,肯定要極力促成此事。

更多女子吃了刺繡這口飯,興華府各家的日子也會好過些。

她們隻是聽說過這兩個字,離她們的生活還很遠。

也不對,其中有個叫樊翠的女子,她兒子學問好,就考進了邑伊縣官學。但那也是當學生啊,她直接進去當夫子?雖然教的是她引以為傲的繡活,還是讓人不可思議。

繡娘們在知道,她們十個人要去興華府官學當夫子的時候,人都傻眼了。

官學?

不僅如此,還鼓勵了許多女子們前來求學,再也不局限一次隻能教二十個的窘境。

他們興華府怎麼也有快兩萬的人口,其中好幾乾女子,就算來個十分之一,那人數也不少了。一次教的學生多,對十位繡娘們來說還更省心。

說到底還是興華府偏遠,沒有那麼多的規矩,還沒受到更多所謂規矩的荼毒。晁知府也是看到這一點,所以提出讓繡娘們去官學的說法。

這個提議效果也是顯著的。首先直接提高了這十位繡娘們地位。

想到刺繡,樊翠緊張少了些,這是她最熟悉的事情,也是她最下力氣學的一件事,她可以當好這個夫子的。

當年她因為跟著引娘的刺繡坊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能送兒子女兒上學,現在興華府的人照樣可以。

樊翠帶著五十個繡娘的時候,手甚至有點抖,她這怎麼教啊。

這麼寬敞的教室,還有五十個眼睛明亮,渴望跟她一樣用刺繡改變命運的女子。

現在穩穩心神,教的又是她們最熟悉的刺繡,個個都十分認真。因為她們知道,引娘都看在眼裡呢。隻要好好做事的,引娘肯定不會虧待。

這十位繡娘到官學教女學生的事,直接傳到邑伊縣百姓的耳朵裡。

樊翠也聽說過這裡的人吃過多少苦,也是為他們心疼的。

跟樊翠想法一樣的,還有其他繡娘們,她們十個原本就是比較有想法的人,不然也不能跟著引娘出來。

可到自己這邊,就算引娘是給十位繡娘五十兩銀子當教資,很多人也不願意去教。

但現在不同,現在沒去的繡娘們甚至有些痛心疾首。這是在官學裡麵教啊,多大的體麵。

當時很多繡娘都不肯過來,一個是嫌麻煩,二是太遠了,而且自己吃飯的本事教彆人,怎麼都心疼。

雖然也有人說,若不是當初東家願意出錢,李裁縫,還有巧晴她們願意教導,也沒有現在的刺繡

他知曉母親為了多賺五十兩銀子,去了興華府,也知道母親講那是個好機會。

但此時的消息還是讓他吃驚。

從官學出來,人人都要喊一句女夫子的,看看人家荊高莊的荊夫子,那有多體麵,大家都知曉的。

樊翠的大兒子在邑伊縣官學的時候,也聽到這個消息。

穀夫子看看小姑娘,笑著道∶好啊,好好學習,你也能當夫子。

樊翠小女兒握緊拳頭,她沒有開玩笑!她說的是真的!

他在官學當學生,母親都去當夫子了,豈不是跟他們這夫子一樣?母親如此,他這個當兒子也不能鬆懈。

而在紀灤村私塾讀書的樊翠小女兒,同樣也是震驚,她還下意識道∶以後我也要當夫子。

背就背,不難的。

樊翠小女兒現在可是有榜樣的人,她的榜樣就是她的母親,最厲害的,能到官學當夫子的母親!至於樊翠的相公,在釀酒坊乾活下意識利落很多,私下也在跟著小女兒學認字。誰也不能落後啊。

等她這次考試考好了,就能去荊高莊找荊夫子,她要跟荊夫子學習怎麼當女夫子!

穀先生見她的表情哭笑不得,指了指手裡的三字經∶先背會這個,還有四書五經,都等著你背。

還能讓十位繡娘們稍微歇歇,不至於那麼辛苦。

可引娘瞧著,繡娘們興致勃勃,哪有累的感覺,她們還在分享教學經驗,越來越像有經驗的夫子了。

引娘都不曉得連帶效應這麼強,她最近在安排繡娘們的教學。現在已經分為上午學堂跟下午學堂,每次五個繡娘在五個教室教導。

這一天的課程都是一樣的,方便興華府來學習的女子們抽時間過來,偶爾家中有事,錯過一節課也沒事。

紀彬這邊則最後清點一遍貨物,所有貨物已經包裹好,海安號也已經停泊到大碼頭處。

海安號行駛過來那日,算是震驚了很多人。

這些事處理完,官學的事就交給棉紅棉橙兩位婢女,她們兩個操持著進度,要是有事再去稟報引楊

如今不止繡娘們走出去會被人人稱為夫子,就連她們兩個,都是一口一個棉紅姑娘,棉橙姑娘,可體麵得很。

其中盧益賴亞更是按捺不住激動。

這麼大的船在他們的掌控當中!誰能不激動!

兩千料的大船他們見過,但兩千料,卻這麼好看的這麼新的船,卻是頭一次見。三層高的船看起來跟小山一般。

當時紀彬陳乙,盧益賴亞都站在上麵,看碼頭上的人跟螞蟻一般,可見其雄偉。

所以現在早租早好,若是興華府真的發展起來,停泊位都會很難求。這種經驗紀彬肯定是聽的,直接包下不少。反正碼頭的小吏們見到紀彬都是眉開眼笑。這位財神終於來照顧他們了!看見紀彬就等於看到錢了啊!

船隻停泊好,那就可以陸陸續續裝貨物了。

賴亞打著旗語,跟岸邊溝通好,停泊到固定的位置上。

現在的船隻停泊位還比較多,紀彬一口氣租了許多,這都是興華府官府收錢,根據駱家來說,比之前定價合理太多。

更有各種臘肉醃菜,隻要是好存放的,都放上去。

當時的船工們都傻眼了,這麼多東西,難道也是售賣的?

畢竟二十七萬斤的貨物,還有幫其他人家帶的三萬斤物件,足足三十萬斤。

原本還能再放些貨物,但在紀彬的授意下,還是放了更多船工們的生活所需,方便存放,又不容易腐爛的水果都裝了很多。

甚至淡酒都準備了不少,隻能用來消遣。這些物資,則是讓他們平時生活好過些。

這一番話說完,船工有些傻眼。

可是放著的位置,又是船上的小倉庫,這裡麵都是放著他們的生活補給啊。總不會是個極黑心的東家,把他們的地方也給占了,用來賣貨?

等盧益賴亞兩位火長一說,船工們才知道,這都是給他們準備的,東家不喜關撲,若是在船上無趣,也可以玩,但不能賭錢。

他自己是坐過船的,這船一走就是好幾個月,在船上的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有大夫及時診治,會減輕很多人痛苦。

彆看是在水上,但遇到風浪,受傷都是經常的事,大多船工要等到船隻停泊,才會上岸包紮。但現在六七月的天,稍微拖一拖,豈不是就要有問題。

但又看除了他們這些船工,還雇了個廚師,還有一個大夫。廚師還好理解,有些厲害的火長是有專門肆廚的,怎麼還有大夫?

紀彬說要搞好福利,可不是一句虛言。

但駱家那是駱金川,駱家大公子親自跟船,主要還是為他們服務。

可紀彬這船上的大夫廚師,卻是為船工護衛火長們準備。

這個大夫雖然隻是個遊醫,醫術不算高超,但普通扭傷擦傷,再有小毛病,都能治的。

其實這樣的配置以前也有,駱家就有。

一樣需要好的食物,好的治療。

一艘大船,基本等於移動陸地,裡麵東西自然應該一應俱全,否則在船上待個幾個月。誰也受不了。

這些都是小細節,不是特意點出來,也沒人知道。要說問他們每個人月錢多少,可能說出來也不算特彆多。

但這種細節卻讓船工們忽然覺得,他們也是人,他們就算是最低等的船工,他們也跟那些達官貴人們一樣。

船隻如今停泊在岸,招募來的三十個船工,也已經在領航的白疊子號,跟後麵的大船海安號上。他們已經在享受廚師做的大餐了。

也體驗了船工船艙裡乾淨軟和的被褥,不再是陰暗逼仄,隨便拿個毯子糊弄,而是東家娘子認認真真準備的住處。

紀彬選大夫的時候,甚至選了個會吹笛子的,大家沒事唱唱歌吹吹曲,不比關撲好嗎。

紀彬做這些事並未特意聲張,但在紀彬家船上的船工們卻感覺得十分明顯。

在一頓大餐吃完,盧益才緩緩對所有船工們道∶咱們這個東家,跟之前的東家不一樣。你們能衝著我盧益的名字過來,我也不會騙你們。咱們這個東家,不會無故克扣工錢,也不會動輒打罵。隻要大家好好做事,東家肯定會讓我們賺到錢,讓我們有飯吃。

所以在紀彬最後點完貨物,讓船工們開始運輸的時候,他們這群人一個跑得比一個快,乾勁十足的搬運貨物。

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不會受到責罵,動輒說吃得太多。

一件件小事,讓他們覺得疑惑,盧益賴亞也看出來大家的意思。

紀彬在旁邊看著,微微動容。什麼懶,什麼磨蹭,分明是無聲地抗爭。

若是生活有奔頭了,若是知道自己努力就會有收獲,這些最普通的窮苦百姓,自然會站直腰板,努力為自己的生活奮鬥。

連負責看著貨物從倉庫運到碼頭的李棟都驚訝了。

不是說船工們做事都很磨蹭,很懶,趕時間搬運貨物的話,應該雇碼頭的閒散工嗎。可他看著,大家明明都很認真地做事啊。不會是其他船運人家騙他的吧?

可紀彬心裡知道。好日子還在後頭呢。越來越好的日子,都在後頭。

與此同時,夏陽壩夏大娘被柴尺從家中接出來,她家兒子如今已經成了左騏驥史,正五品的實職武官,這次回鄉探親,是要把母親接到汴京。

他們這片土地上,永遠不缺為生活努力的人。

樊翠家如此,學習刺繡的興華府女子如此,努力工作的船工們如此。還在作坊裡絞儘腦汁鑽研好物件的老板們同樣如此。

聽說聽回汴京後,他的官職還會變動,差不多是武德大夫之類的官銜,正四品是有了的。

這位夏武將戰功累累,此次榮歸故裡,縣衙早早做了準備。

而夏武將不僅是自己回來,還帶了十個邊關退下來的兵士,更有從汴京來的工部官員。他們的目的則去興華府!去找紀先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