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 154 章(2 / 2)

小貨郎 桃花白茶 13037 字 10個月前

今年的棉花價格又降低許多,已經在按斤賣了,有些地方一斤還不到兩千文,也就是一兩兩百文左右。

這個價格對比去年,少了一半多,估計很多百姓都會開心。現在是真的能買得起了。

所以今年就算掙運棉花賣棉花的利潤錢,估計也吃不了多少。

現在已經過了棉花的紅利期,這點紀彬早就說過,所以本地人還算能接受。等明年的上下三等棉真正劃分出來,再有限製種棉,價格可能才會真正穩定。這都是順應局勢的發展。

就算是紀彬本人,也不能阻攔這種進程,而且他也不想阻攔,隻要不損失棉農的成本,又讓大家用到低價棉,沒什麼不好的。

剩下的雜貨店有些特殊,現在有周掌櫃帶著三個雜貨店夥計,還有兩個冰鋪過來的夥計。

隻是周掌櫃年紀確實大了,他跟家裡人都在商量,可能要不能繼續乾活,就算是做掌櫃,他精力也有些不夠。

估計年後就要離開,到時候店鋪會暫時給林豪照看。

以林豪的本事,照看雜貨店跟冰鋪不是問題,而且夥計們都歸他調配,其實更好工作。既然是管兩個店,到時候月錢也會不錯。

林豪自己也是願意的,除了每年八月到十月都要忙棉花的事,彆的都挺好。

不得不說,這就是能者多勞吧,還有他哥管家林博,同樣也會操心棉花,兩兄弟齊心協力,事情都會做得很漂亮。

邑伊縣雜貨店生意依舊很好,同時做著很多貨物的中轉,這些大家都是熟悉了的。

說起來林博林豪兩兄弟也準備買房子了。

隻是近些年邑伊縣生活好起來,房價也漲了些,所以想快點買。因為兩個人覺得,以後的邑伊縣肯定會更厲害,到時候房價也會接著漲。這話倒是沒錯。

紀彬隻讓他們先挑,挑好錢不夠的話,可以先預支工資。

紀彬在雜貨店說這話,本地捕頭柴尺,還有幾個商會成員都找過來。

柴尺看見紀彬就笑∶一知道你過來,我可是跑著來的。

柴尺跟紀彬也是好久沒見,但這會見了,關係還跟之前一樣好。

等坐下來聊天,柴尺自然提到他堂哥柴力。

原本以為從邊關退下來,少了個胳膊的堂哥,這輩子會過得不怎麼好,誰能想到現在有如此境遇。

柴力都去汴京接受封賞了,聖人絲毫沒有因為他少了胳膊有什麼薄待。

因為柴力的升遷,作為堂弟的柴尺都受到上司的照顧,他就算去春安城辦事,那裡的官員對他都很客氣。

紀彬笑著道∶他最近已經快回海太城了,但事情太多,估計會忙。

忙了好,忙了說明有前途。柴尺立刻道。

其他商會成員聽著,又跟著湊了幾句話,得知興華府生意還不錯,,也就更放心了。而且這是他們商會會長啊!

雖然平時見不到麵,但怎麼也想親近一下。

再說了,人家還是名譽的三品大員,誰會想到紀彬現在的身份會如此尊貴。

現在也不會有人再去狀告紀彬是什麼商戶,說他做生意不好雲雲。提起這些,那都是陳年往事,紀彬都快記不起來了。

要說各處的生意,也就春安城那邊沒看了,但那邊有魯石帶著,又有首飾老梁,酒坊老陳他們沒事去看看,一有情況他這邊都知道。

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這些賬本也都有引娘在看,基本不會出問題,都是認識多年的人了。

說到春安城,如今春安城平喜樓已經不是平老板的酒樓,而是被老陳盤下來。

平老板的生意重心還是在汴京,春安城這邊也就一個平喜樓,乾脆賣給老陳,現在老陳名字都沒改,隻是準備走中低端路線,平民路線,也適合老陳手頭的酒。平老板自然不在乎這個,反正他都已經把店給賣了。

首飾老梁那,他基本已經不操心作坊的事,從作坊裡搬出來,住到幽靜的民居。反正他的錢掙夠了,老兩口安享晚年就好。

他閨女在邑伊縣開作坊掙了不少錢,自然會給老梁分些,當初不是老梁兩口子一手扶持,梁家二女兒也會有現在的成就。

那大兒子大兒媳,以為自己守著春安城的作坊就萬事大吉。

可之後邑伊縣生意好起來,還能做寧武道,興華府的生意,這也就算了,甚至因為離興華府近,就連汴京江南的生意都能做。兩者早就拉開距離。

老梁就當什麼也不知道,好好當他的富家翁,沒事約著三五好友釣魚爬山,不比看他們強?

這種心態紀彬還是敬佩的,凡事為自己活,肯定能快活。

春安城那邊還有個重要的人。詹明。

可惜詹明還沒回來。

他從年初二月弄東西去西邊,現在還沒回來。

現在都八個月的時間,應該是跑得挺遠,但信件一直有來往,估計能在十一月份回來。西邊商路剛通,處處都是機遇,,這一趟下來,估計會比較有意思,但掙錢就要另說了。陸運能運多少東西是個問題,成本太高了。

跟水運相比,陸運確實不吃香,具體的還是要等詹明回來再說。

而且詹明跟他的棉花生意,今年正是售賣的季節。

不過今年錢不算多,詹明又一心想撿起先祖走過的西邊商路,管得也不是很多,都是交給親信來辦。

主要江南那邊買家他熟,根本不擔心有什麼有問題。

邑伊縣這邊看了一圈,孫旺跟當地牛知縣也過來請紀彬吃酒,更有其他作坊老板,商戶老板,就差把紀彬留下了。

還是他說,他要趕緊回家,這次草草吃了杯酒得以脫身。

但走的時候還有人講,他們船務司的船模都買不到,想替他家孩子幫忙買點。

紀彬聽到這話,立刻看這人一眼。

好家夥,又是個用自家孩子當借口,明明自己想拚模型,卻說孩子想玩的!他最近已經見多了。

紀彬隻留了句,很快就會送過來,趕緊離開。

肯定很快送過來,作坊就在興華府,缺哪的都不會缺邑伊縣的。

回去的時候,陳乙還在感慨∶東家,您隨便提出來的建議,就能賣得那麼好,要是繼續做生意,肯定能掙更多錢。

紀彬笑∶放心,還會做生意的。而且還是大生意。

跟大洋彼岸的人做生意,能不大嗎?

他這次回來,仔細了解所有生意,原因隻有一個,他要出海了。在他出海之前,他肯定要把所有店鋪都過一遍,能見到的人脈都見一見。到時候就算他離開,引娘也不會太累。

而聖人同意讓他過年的時候再去汴京,原因也是這個。先把家裡安頓好,然後再提其他事情。

他跟聖人為出海已經準備很久。現在天時地利人和,有什麼理由不去?

隻要這次出海成功,那就會給真正鬆動海禁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到時候離南軍國自由貿易的時間就不遠了。

相信以南軍國百姓的創造力,執行力,本身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定能避開閉關鎖國的坑。

百姓們也是需要學習,需要開闊眼界的。

也許紀彬看不到那個時候,但他明白一味嚴格海禁的危害。所以在他手裡,這海禁遲早是要廢掉的,隻是時間早晚問題。

而他代表南軍國出海,也就是此行的第一步。

這次回家把家裡大大小小事情全都安排妥當,過年再帶著引娘去汴京,年後他就能以南軍國的名義航行。

到時候身邊會有出過海的柳衛宏以及他的弟兄們同行,還有柴力陳乙,,江誌烏革四個護衛,以及許許多多的兵士。

那三個傳教士,一個古佛國僧侶,則是他的向導跟翻譯。

之前他故意不理這幾個人,那都是有原因的,他們想看看蒸汽船,好奇蒸汽船的模樣。總要有所付出才行。

柳衛宏說過,他們這種敢遠洋的人,手裡或多或少都有航海地圖,這就是紀彬想要的。

而他也要真正踏出那一步。

朝著大洋進發,為南軍國留下他們的海域圖!再帶著他們的南軍國百姓們做出來的商品,流通全世界!

讓南軍國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全世界的知識彙集到南軍國,這樣他們南軍國才能一直進步。

這次的生意。

可是天底下最大的生意!

他們南軍國的物件,還不足以吸引其他地方的真金白銀?紀彬是不信的。

紀彬一路騎馬到家,紀灤村還是那樣熱鬨,紀宅還是跟之前一樣。

而他的引娘剛好從刺繡坊出來,身邊還有幾個小姑娘,應當是跟著她的幾個小婢女,如今都是小幫手。

紀彬眼裡自然隻有引娘的。

引娘見他回來,驚喜地看過去。

等眾人再看.夫人已經被紀先生抱到馬上,兩人同乘一匹馬,一起回家了!這惹得眾人忍不住笑,但心裡又忍不住豔羨。看看他們的感情,可真好。

紀彬沒想那麼多,他隻是想抱抱自家娘子而已,這有什麼錯嗎?肯定沒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