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紀彬的到來,讓聖人小會討論更加激烈。
紀彬還是頭一次參加宮裡的小會,上次雖然去過宮中開朝會,但小會還是頭一次。
昨日紀彬剛到,就被皇宮內侍請到彆宮居住,紀彬引娘自然同被接去。現在的兩人身份可不同。整個汴京都是想見他們的人。
兩人的名字幾乎天天都要出現在眾人的嘴裡。不提他們兩個,總覺得今天差點什麼。
現在汴京門戶裡,哪個不知道他們的極速船,蒸汽船,那家沒有引娘的珠繡貝繡?
看看人家,原本隻是偏遠地方的普通百姓,如今卻大有名氣。先皇都誇的,能有錯嗎?
第二日一早,紀彬被請到皇宮,引娘則是被皇後請過去說話,看樣子早就安排好了。至於同行的汴京本地官員們,自然是回家,原本以為讓他們去船務司是下放,可現在呢?這還叫下放?明明是給了頂好的機會。
同行的傳教士跟僧人自然也各有去處。
不過他們走之前,特意找紀彬打了招呼,明顯因為紀彬的船隻,給他們帶來極大震撼,現在看向紀彬滿滿都是尊敬。
可紀彬此時卻差點打哈欠,因為小會上爭執的內容,他早就知道了。聖人寫信的時候都說過,這些人吵得實在厲害,讓人頭疼。確實挺頭疼的。
讚同出海的官員,跟不讚同出海的官員,吵了一陣後,同時看向場麵上沉默的三人。
聖人,謝閣老,還有紀彬,全都是一言不發。
聖人謝閣老,他們都已經習慣了,紀彬怎麼也不說話?
讚同出海的官員率先開口∶紀先生,您覺得是,應不應該出海?
紀彬突然被點名,開口道∶應該。他肯定是這個回答,否則到汴京做什麼。
不就是這邊吵得太厲害,需要一個外力。
反對出海的官員看向紀彬的時候表情複雜。
一方麵他們反對出海,因為這是本朝先祖的命令,而且出海事情太多,容易招惹海外番邦,邊民非常難管理。
所以紀彬弄出來蒸汽船,讓出海又被提起,讓他們很不爽。
但另一方麵又知道,蒸汽船卻是好東西,最近夢華號就在汴京,他們也都試過。那船真氣派,簡直是無敵的存在。
可真的出海了,豈不是增加了治理百姓的難度?
這個想法在古代很多王朝都存在。
那就是百姓們越笨,越好管理,越好糊弄,最好目不識丁,不要懂太多知識。
就跟興華府當初那些鹽工們一樣,他們就很好糊弄,因為他們從小就在鹽場長大,從小就不知道反抗。
反而是柳家小公子柳衛宏是明白的,因為他有知識有文化,知道這樣的亂象是不對的,所以想著反抗。
大多數統治者,希望百姓們都是前者,都是愚民,隨隨便便就能糊弄過去,也好管理。
但開放海禁,勢必會開闊更多人的眼界,於是百姓們就不好管理了,因為他們不再愚昧,不再坐井觀天。
可一旦如此,百姓們想法多了,就會生亂,多出幾個柳衛宏,估計興華府不等朝廷收拾,自己就想反了。
對百姓們來說,自然是好事,對上麵的人來講,未必不錯。
反對的人當然能不能明說,所以嘴裡隻念叨著商人逐利,又說著成群分黨,奸佞縱生等等。這種想法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弊大於利。
這點紀彬過來人太明白了。
一味閉關鎖國,自己把自己的眼界縮小了,錯過外麵的科技發展,錯過外麵的工業革命,錯過外麵文化百花齊放,明明自己的文化可以上去爭一爭,可以當世界的領頭羊。
但就是不去,就是關著門,到最後是什麼下場,很多人都知道。
他們不是個邊睡小國,是有著縱深,有著資源豐富的大國。大國無力,迎來的會是下場?
紀彬縱然不太愛參與朝堂之事,可這件事不同。
這件事所有他那個時空同胞心中的痛,若他沒本事也就罷了,現在有本事,有能力,自然而然想要改變一點什麼。
所以紀彬很堅定地說∶要出海。
環球之大,並非隻有南軍國,海外另一邊,也有著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化。兼容並納,取其長處,難道不好嗎?
說著,紀彬把從船務司帶來的一本書拿出來,這是譯者跟傳教士們翻譯出來的其中一本。
旁的不說,西方對天文曆法的計算,就較為精準,若是把西曆跟東曆結合起來,豈不是更好紀彬手裡拿著的,便是西學中計算天文曆法的好處,還有紀彬研究過古法不同。一條條十分分明。
從南軍國天文學家郭守敬的四丈之表,影符取之等等的方法,對比西法優劣。到底哪個測曆法更準,詳細做了說明。
倒不是一味誇讚對方,貶低自己,而是要學以致用,不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
有著謙遜的態度去學習,這才是更強大的表現。
原本抱著高高在上滿不在乎的表現,反而是不自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