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原謹指了指下麵給出的詩歌出處注釋,看向鐘誌,道,“這是閨怨詞,表達的是妻子對遠方丈夫的無限思念。你大概會想,思婦固然情深,可跟王先生的成就大事業、大學問的第一重境界,是一點都不搭邊?”
鐘誌點了點頭。
“那我說說我的理解。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儘天涯路。我們可以把點落在‘獨上高樓’上。獨上高樓的是少數人,他們望儘“天涯路”,走的路必然是和其他人迥然不同的。庸人成群結隊,天才總是孤獨。所以,第一重境界是告訴我們要找到要走的路,也就是確立自己的誌向,訂下自己的目標。”
鐘誌不過是個15歲的孩子,聽得似懂非懂,原謹也不催促,講起了第二重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之手,你們應該體會得到這是寫男女之間的情愛的。主人公因為情感傷心,卻很執著,頗有佳人虐我千萬遍,我待佳人如初戀的意味。”
三個孩子不約而同地點頭,害怕原謹的陳穎此刻瞪大了眼睛,聽著他的講解。顯然是很感興趣。
“隻要是人,就會有情感,那麼這世間總會有讓他產生無限執念的東西。那麼,我們要做出成就,要做學問,也要抱定這樣的執著信念。”原謹手中紅筆從卷子上劃過,來到了下一行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句古詩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眾裡尋他千百度,佛說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而主人公我在這人群中苦苦尋覓了多少次多少來回,隻求能夠遇到命定的意中人。人群裡,無數的人從我身邊走過,我也從她們身側而過,可是,她們都不是我要尋的那一位。”
“直到我尋覓累了,可能也失望到了極點了,突然回頭,這麼一望,在燈火闌珊之處,我所尋覓的佳人卻也正在看著我。我對佳人的執念是不是在這一刻得到了滿足,那麼我的精神是不是就開悟了。”
“那麼,這三重境界我們用自己的話歸納來說,是什麼呢?魏倩倩,你來講。”原謹把目光落在了一直都若有所思的女孩身上。
“我們要做學問,要成就事業,一是要樹立遠大目標,二是要為目標不懈努力。三就能突然頓悟,獲得成功。”魏倩倩回答的話語流利,原謹不由得高看了她一眼。
他更加確信,他沒看錯人,這孩子的確是個讀書的好料子。
“鐘誌和陳穎呢,你們倆現在應該聽懂了吧。”
兩人點了點頭,都有了新的啟發。
原謹看在眼裡,心上浮起喜悅。
不管這三個孩子以後從事什麼行業,今天這堂課,給她們的東西已經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