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老太笑的不行,道:“還輪得著你操心,玉琨比你急呐,早八百年都備妥了,幾箱子呢……”
淩老頭悶聲道:“他買的是他買的,我買的是我買的。怎麼著?娘家就不備著了?!你和老二家的也將新嫁衣都縫起來,大紅嫁衣他備了,但是以後成了婚的常服也得多幾件啊……”
“是是是,我知道了。”淩老太笑的打跌,對王淑芬道:“看看你公公,還挺會與孫女婿較勁上了,成了婚還要鬥富鬥嫁妝不成?”
王淑芬笑道:“多備幾件,以後招弟要辦的時候,我們也有個章程,也不亂了。眼下這生活好上許多,要辦,也不會像村裡那時一樣了,有些禮節,我也不太懂呢。”
淩老太笑道:“招弟要備,可不是備嫁妝了,是備財禮。以後要招婿回家的。”
“哎,我知道。”王淑芬笑應了,“這丫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成婚呢。”
招弟和王淑芬關係緩和很多,至少現在見到麵,不至於像仇人一樣的了。
雖然還不至於十分親密,但至少也不像仇人一般。
兩個弟弟也很尊敬長姐,覺得長姐是做大事的人,有本事,懂文化,會的東西比他們多多了,一下私塾溫習了功課都要纏著招弟問外麵的很多新奇事情。
王淑芬變聰明了很多,不至於像以前那樣貶低招弟,也因此這一平衡,姐弟三個相處的反而更好。
偏心的父母多出不和睦的子女。
王淑芬稍微擺正些心態,效果反而更好。讓子女自己相處平衡,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