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及冠取字(2 / 2)

郭嘉坐在燈下,翻閱著不知從哪找出來的書冊。

在榻上鹹魚躺的崔頌實在閒極無聊,一個鯉魚打挺,準備穿上外衣出去走走。

郭嘉放下手中的書冊,瞅了他一眼。

“外頭這般冷,還是莫出去為妙。”

崔頌動作一頓,想起這是沒有羽絨服的古代,室內燒了炭火,且有一定的密封性,這才沒那麼冷,而外麵又是山又是大晚上的……

崔頌懨懨地倒了回去。

郭嘉知他無聊,想了想:“聽聞崔弟精通音律,詩賦雙絕……”

崔頌:不,謝謝。

一聽郭嘉開頭,崔頌就知道下文肯定不那麼美妙,他佯歎一聲,做出一副落落寡歡、乾什麼都沒心情的模樣。

郭嘉果然就此打住,放下書冊,走近床榻。

“崔弟何事煩憂?”

不等崔頌回答,郭嘉又道,“可是為了……那‘大虎’一事?”

崔頌恍惚了片刻,才反應過來這“大虎”是誰。

他和荀彧分道揚鑣後,沒多久就被刺客截殺。後來遇見白氐族的人,因為擔心刺客卷土重來,他就向當時的白首領編造了一番經曆,把刺客的特征描述了一遍,給他起名“大虎”,並說自己被家仆“大虎”背叛,有意誤導白首領,讓他誤以為其中有利可圖,希望能借氐人的手防禦一二。

崔頌沒有想到——就跟他在洛陽城裡第一次被刺殺的時候一樣,刺客一擊不中,竟是偃旗息鼓,藏起狐狸尾巴,不再現身。

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都快忘記這一隱患的時候,郭嘉卻還記著,甚至見他神色不豫,當場就問了出來。

因著崔頌遲遲不答,郭嘉以為他默認了:“崔弟且放寬心,營地剛被攻下不久,這幾日,三位首領必會加強警備,”以郭嘉的通透,從一開始就明白“大虎”隻是個幌子,也猜出少許真/相,知道有人想加害崔頌,“嘉曾與白榮談及此人,前日白榮遞來口信,說是有族人在北鞍山見過他。”

“用不了五日,定讓‘大虎’束手就擒。”

崔頌被從天而降的餡餅砸的有點暈,他萬萬沒想到郭嘉竟會對這件事上心,還為他辛苦謀劃。

萬般複雜的心情,最終隻濃縮成一句:

“多謝了……郭兄。”

“崔弟喚我奉孝便是。”郭嘉取了字後,再叫“崔弟”便覺有些彆扭,“若沒記錯,崔弟也已過了及冠之齡?”

崔頌想了想,還真的是。這具身體的生日是在十月,已經過了二十周歲的生日。因為他原本的生日是在三月,而且魏晉以前的人都沒有慶祝生日的習慣,他潛意識裡就給忘了。

現在聽郭嘉這麼提起來……好像,他也該行冠禮了?

一想到自己不久前才在現代參與了成/人禮,現在又要體驗古代版的成/人禮,崔頌很想扶額。

好在崔家的長輩都不在這,他就算想加冠也沒的加。

郭嘉也知道這點。

不過……雖然崔頌的冠禮因故推延,但他確實已經成年了。如果之前已有長輩為他取字,此時以字相稱也是使得的[1]。

那麼崔頌有字嗎?

崔頌仔細回憶了一把,想起曾經看過的家書中,確實有提到過他的字。

“子琮……”

崔父曾經寫了一封書信,以閒聊的口吻提起表字的事,說與族中老人做過商量,決定在他及冠的時候給他取字“子琮”。

……說到底差不多是內定的表字,但誰也不能保證加冠的時候會不會更改成彆的。

結果郭嘉就這麼叫上了,一口一個“子琮”,在崔頌委婉地提醒後,還滿不在乎:“若真如此,到時再改口也不遲。”

從此郭嘉成了郭奉孝,崔頌成了崔子琮。

郭嘉又向崔頌詢問“大虎”的事,問及種種細節,他似乎發現了什麼,眉間不易察覺地皺起。

過了兩日,當三族聯盟瓜分完各自的戰利品,做好善後,準備各回各家的時候,白氐族的勇士扛了一個人回來。

雖然事發當時崔頌並未看清刺客的真容,但憑借衣著與身形,崔頌可以肯定眼前的壯漢就是他要找的人。

崔頌想要審問對方,但被郭嘉攔下。

“審訊一事,還是交給白榮首領吧,他比較擅長。”

崔頌想起在白氐寨中聽見的傳聞,又想到郭嘉不但說服白榮結盟,還令他幫忙尋找刺客,現在又將人交給他審訊,不由有些好奇:

“你和白榮首領是朋友?”

郭嘉淡淡答道:“不過利益往來罷了。”

崔頌沒再多問,坐在帳中等待結果。

大約一炷香後,白榮回來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