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擔心董卓被剛剛的事影響,改變主意,不再推行變製。
如果董卓反悔,他不但會失去一展身手、取信董卓的機會,還會平白承受士族們的怒火。
是以,雖然與戲誌才往日無冤,近日無仇,無名謀士還是訾言道:“這戲煥倒也有心,可惜了……”
董卓聞言,用力冷哼了一聲:“有心?他對我隻能算略儘忠心,對我的家婢倒是‘有心’得很。”
無名謀士假笑:“許是一時糊塗?”
董卓冷哼不語。
自他得知戲誌才與貂蟬有過密切接觸後,便時不時地想起那一日殿堂驗毒時的情狀。
「誌才為何害我!」
李儒那時候的震驚與震怒,不似作偽。
何況李儒說的十分在理——他們這些親近之人,哪個不知他的習慣?明知他會驗/毒,還行下/毒之事,豈不荒謬?
況且他珍重性命,把府裡治理得如鐵桶一般。彆說下/毒,就是府裡多了一隻蒼蠅,他也能即刻揪出來。
因此,那件事始終透著蹊蹺。無論是動機還是犯案手段,都令董卓摸不著頭腦。
直到董卓得知戲誌才與貂蟬有染一事,頓時豁然開朗。
如果是親近之人與內侍裡應外合,確實有可能尋到府中的漏洞,伺機下/毒。
至於動機?李儒那句「為何害我」便足以說明原因。
如果下/毒之人是戲誌才,那他的目的就隻可能是一個——將李儒拉下馬,取而代之,成為他董卓最器重的謀士。
單看這件事的結果,誰最得利?
戲煥,戲誌才。
不但讓他對李儒生出疑心,不敢再重用李儒,轉而將他捧上幕府第一謀士的寶座,予以了大把的權柄,還“仁慈”地為李儒說了好話,換來李儒的感激。
這戲誌才,果然心智非凡。
董卓自覺已看穿了真相。
他其實不在意戲誌才對李儒的“陷害”,也不管他與自己的侍女是否真的有染——他對貂蟬毫無興趣,若手下有人看上貂蟬,必回眼也不眨地打包送上,以做拉攏。
唯獨一點。董卓能夠容忍手下人相互算計、互相攻訐,卻容忍不了他們算計到自己頭上。
在董卓看來,戲誌才給自己“下/毒”這件事犯了大忌,簡直不把他董卓放在眼裡。
所以,哪怕再是惜才,董卓也決定先把戲誌才冷落上一段時間,殺殺他的銳氣,讓他清醒清醒,弄明白自個兒的身份。
至於李儒……也先一並冷著吧。這些老人跟著他久了,一個個都有了彆的心思。不如先冷落擱置,待到他們惶恐不安後,再好生安撫,這樣才能對自己更加忠誠。
董卓想得很美,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好生安撫”之前,他已眾叛親離,被呂布斬於宮門之外。
傍晚時分,崔頌與郭嘉二人正準備吃晚飯,門人前來通報,有一女子求見。
不多時,一個低著頭,穿著青色襦裙的女子驅步而入。待抬頭現出真容,崔頌不禁訝然起身。
“任姑娘……?”
貂蟬並袖欲拜,被崔頌製止。
再抬首時,已是淚盈於睫:“此事全乃妾之過錯,本無顏來見公子……隻,戲公子命在旦夕,不敢隱瞞……”
崔頌瞿然色變,立即動身,跟著貂蟬來到一處簡陋的民舍。
方一進入庭院,崔頌就察覺到幾陣異樣的聲響,立即拔\劍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