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齊磊是在給徐文良、郭昌存、鄭顯成他們描繪藍圖,倒不如說是拿老秦當借口,把他在後世的所見所聞講給這三個人聽。
儘管三人聽到快遞和超市的說法,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但是,都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思維和眼界都還是有的,隻要齊磊把其中的關節講清楚,也不是不能理解。
此時,徐文良率先發問,“你哥說的是…像郵政那樣的快遞?”
齊磊,“對!”
徐文良眉頭鎖的更深,“這個不太現實吧?不說搶不搶得過郵政的生意,就是這投入…也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卻是齊磊笑了,“徐叔,我哥說,恰恰相反,現在是最容易搶郵政生意的時候,也是投入最小的時候。”
“哦?”
這回連郭昌存和鄭顯成也愣了,“怎麼講?”
齊磊,“第一,郵政的職能是覆蓋率,不管是多偏遠的地區,郵政都要求能夠送達。但是,這樣的後果就是慢!”
這個年代的郵政,那簡直就是令人發指,一封信慢一點的能走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而私人快遞企業,前期不用考慮覆蓋率,我們可以先京城和省內跑專線。等積累了經驗和客戶之後,再慢慢地向外擴張。”
“隻要做到比郵政快,那就能搶來客戶。”
好吧,也不算搶,國內的快遞企業,說白了就是給郵政分擔壓力了。
郵政屬於職能型國企,不注重盈利,把高利潤的領域讓給小弟,自己則擔負著賠本兒的邊緣區域。
胸懷賊大!
“快!!隻要夠快,就能占得一部分市場。”
三人點頭,這確實是個競爭力。
隻聞齊磊繼續道:“第二,之所以說,現在是投入最小的時機,因為就像之前說的那些東北優勢一樣,我們很多東西是現成的。”
看著徐文良,“徐叔,你想想,快遞行業必定是一個大量用工的行業。”
“而這一點,不用多講了吧?咱們有七成的下崗工人,一聲召喚,都不用麵向社會招聘,想用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而快遞行業最大的開銷,其實是車輛運輸和各地的網點。”
好吧,說到這兒,都不用齊磊說下去了,徐文良下意識的直起腰杆,恍然大悟。
車輛?網點?
這還真不缺了!
就像之前說的,東北每一個單位都是五臟俱全,三產遍地。
飯店、商店,其中也包括運輸隊。
這可真不是開玩笑的,尚北市就有自己的運輸公司。
什麼農機廠、紡織廠、齒輪廠、糧庫、化肥廠等等等等,哪個單位都有自己的運輸隊。
現在工廠停擺,自然運輸隊也全都趴窩了。
網點……
那就更多了,各廠的門市部。
你要說下麵鄉鎮最多的是什麼,不是什麼私營商店,而是門市部。
農機廠的門市部、紡織廠的自營商店,將這些同樣閒置的門市部稍加改動,徐文良隻是粗略一算,至少尚北、還有周邊縣市的鄉以上單位,基本就覆蓋了。
此時,齊磊又道:“其實,還有一個優點是彆的地方不具備的。”
三人興致漸高,都有種豁然開朗的通透感,“什麼?快說!”
齊磊,“那就是農業試點,國家給開通的綠色通道!”
這才是走出去的關鍵。
“!!!!!”
徐文良明白了,綠色通道,進京的專列!!
之前在白河子的時候,齊磊就和陳副部提過綠色通道的事,而陳部最先落實的就是這個綠色通道。
鐵路部門特批給尚北一趟專列,目的就是讓尚北的農副產品以最快的速度進京。
這當然是大好事,隻不過,依目前來看,也不算啥好事。
因為,丟人!
專列是年初就開通的,目前為止,就走了一趟。
沒錯,徐文良和尚北的官員東拚西湊,才湊夠了一趟車的精包裝大米、乾貨,以及一堆亂七八糟的產品。
包括紡織廠、農機廠等廠子生產的一些產品。
而且,起碼有一半還得拉回來。
這也是徐文良急著成立發展集團,急著找投資的原因之一。
光有渠道,賣不出去東西也是白扯啊!
“你親戚的意思是說,可以用綠色通道把省內的快遞運出去?”
齊磊卻是搖頭,“這不僅僅是把東西運出去那麼簡單,如果我們把快遞業做起來了,哪怕前期不以個人快遞業務為首,走大宗交易的物流和轉運。”
“隻要讓專列跑起來,三天一趟,甚至每天一趟,那我們的優質蔬菜、水果、生鮮,就可以十幾個小時到達京城,那才是我們的優勢的項目啊!”
黑土地上長出來的都是寶貝,隻可惜在這個年代,東北人沒那個商業頭腦,也沒有能力把這些時效性強的商品撒向南方。
事實上,在這個年代,除了山海省已經有了完整的時鮮經濟思維,其它地區還停留在供需經濟的模式下。
就比如,河北的菜農,就因為京城和津城大量的需求而種菜獲利。
龍江的糧農產品好,但是也隻好在大米、大豆、玉米這些成熟易儲存的糧食上麵,蔬菜根本走不出去。
徐文良徹底明白了,沉吟良久,“你這個親戚…不一般啊!”
這個思路,等於是給東北官員們打開了視野。
正如齊磊所說,其實東北的現狀也不全是缺點,也許還是優勢。
現成的運輸體係,門市體係,還有現成的勞動力。
而且,這些勞動力可不是隻會賣力氣的低端勞動力,一個廠子倒了,從普通員工,到會計、財務、管理人員,全都歇菜。
拿過來就能重組再上崗。
當然,還得解決點官僚思想的問題,但是這些在徐文良眼裡都是可以解決的。
不由得看向郭、鄭兩位領導。
真誠一笑,“兩位大廳長,這個思路不錯啊!隻不過,能不能做起來,還得要省裡多幫忙啊!”
兩人一聽,登時翻了白眼。
鄭顯成甚至訕笑著,對郭昌存吐槽,“你怎麼看?是不是這倆人又在給咱們演雙簧呢?”
郭昌存撇嘴,“嗯,像!!”
這都是有前科的,由不得人不懷疑。
不然哪有這麼巧?偏偏趕上我們兩個在的時候,你們一老一少討論這個問題?
還多幫忙?怎麼幫忙?無非是借省裡的關係,為這個還沒影兒的快遞行業拉一些生意。
否則,你一個剛成立的做快遞的,彆說老百姓了,連他們這些當官的聽都沒聽過,就算建起來了,怎麼活下去?
倒是徐文良打的一手好算盤,我們沒生意,省裡有啊!
農林運輸,多的是大宗交易,需要物流吧?交給我吧?讓我們活下去啊!
對此,郭鄭二人也隻是調笑一番,“這個嘛,問題不大。”
給誰運輸都是運,給徐文良還是一種嘗試。
如果他真能把尚北的各個運輸隊整合成一個快遞公司,那更是為龍江其它地區做了一回樣板,提供了改革經驗。
而且,兩人其實也聽出來了,就齊磊那個親戚,不是一般人。
能操作馬奎爾那個團隊,能是一般人嗎?
就是賣個人情唄!
況且,你看徐文良一副欣喜若狂的架勢,誰知道他是不是一早就和女婿通過氣了,就是在這兒給他們演戲呢?
誰知道這是不是上麵的意思,隻是不好出麵,通過翁婿的嘴說出來呢!
這都是說不好的事兒,該配合還得配合。
郭昌存想了想道:“你們若是真想嘗試,我們回去可以向上麵反映反映。不光農林口兒嘛,其它的出省運輸,隻要合適的,都可以介紹給你們。”
徐文良和齊磊相視一笑,皆是驚喜。
有了這句話,那就等於是成功一半兒了。
卻聞郭昌存又道,“但是有一點,要有言在先哈!”
“彆做成了,就不管自家人了。要把你們的經驗推廣出去,到時也幫一幫其它地區的兄弟單位。”
徐文良一聽,剛想點頭說,這是應該的!
卻不想,齊磊搶一步,“郭大爺,何必等成功,現在就可以幫啊!”
郭昌存一怔,“什麼意思?”
齊磊,“您想啊,尚北整合的各個單位的運輸隊,那才多少車輛?”
看向徐文良,徐文良馬上會意,回答道:“也就一百多輛卡車?鐵車皮倒是也有幾十節,車頭也有那麼幾台。”
東北的小家底還是很豐厚的,彆說卡車,一些戰備單位甚至有自己的鐵路,有自己的火車。
就比如林業局,還有自己的鐵路呢!
“您看看!”齊磊一攤手,“我北哥的意思是,既然做,那完全可以調動各地一起做,畢竟尚北這點運力才多少!”
“而且,光尚北一地走出去,也形不成規模,完全可以以合作經營的模式來運營嘛!”
快遞業,主要還是一個網點的鋪設。如果把其它地方也拉進來,那就不是一個尚北的網點精確到鄉鎮了,整個龍江省都能鋪得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