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班是先行者,更是實驗田。
齊磊花那麼大的價錢在這上麵,當然不僅僅是想灌輸什麼思想,而是從方方麵麵去培養一種能力,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信息輸出能力。
而對於從裝修角度去輸出文化信息這個想法,董北國終於有點忍不住了。
其實,這個想法已經在他心裡徘徊好多天了。
“齊磊,你似乎很熱衷於把文化輸出過去,為什麼呢?”
“為什麼?”
齊磊愣了愣神,他當然不能說,在他來的那個時空,兩個超級大國已經展開了全方位的對抗。
而從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來說,文化對抗亦是在所難免的。
沉吟片刻,“董爺爺,廖老師,你們說文化輸出是什麼?”
董北國和廖凡義都是一怔,若放在從前,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意識形態的輸出。
就像西方的民主自由,我們的社會主義一樣。
也許,對於他們這些傳媒人來說,會想的更甚遠一點,比如國家影響、國際主位等等。
可是,齊磊突然提出裝修這個事兒,他們又有點不確定了。
廖凡義知道,齊磊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見解的。
也不做答,笑著道:“說說你的看法吧!”
齊磊,“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其實不重要。”
廖凡義,“怎麼講?”
齊磊,“因為文化上的對抗與布局,我們已經落後了。而且,落後了將近一百年!”
1906年,伊利諾伊大學校長埃德蒙詹姆斯給時任總統的老羅斯福寫信。
哪個國家能做到教育這一代中國年輕人,哪個國家就能因為這方麵的努力,在精神和商業上得到最大的收獲!
於是,老羅斯福決定用庚子剩餘部分大約1000萬美元,返還給清政府,並在美國的監督下,成立了庚子獎學金。
並建立了包括清華大學等在內的,一批高等學府。
以至於,後世相當多的公知以及不明所以的文青,對於美國人的這個舉動感激涕零,稱之為善舉。
殊不知,隻不過是拿你的錢做你的人情,目的是文化投資。
唯一失算的是,老美不知道啊那一代年輕人已經被戊戌六君子死誌救國之心喚醒。
“願為譚嗣同!我以我血醒蒼生!”
所以,這個套路沒怎麼見效果,絕大多數借庚子獎學金留美,以及清華等大學培養出來的少年誌士,都投身救國運動之中。
等於錢白花了。
可是,如果把曆史拉長,你就會發現,這筆錢一點沒糟踐,賺大了!
那一代人願為譚嗣同,可是後來經由教育渠道出去,再被教育洗腦就不回來的可是多了去了。
所以,現在齊磊做一點布局早嗎?
一點也不早,甚至晚了!!
對於齊磊所說的這些,廖凡義和董北國當然是清楚的。
隻不過,他們不是重生者,沒有那二十年的眼界,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即便知道,也是無從下手。
廖凡義問道:“這方麵,你有想法?”
齊磊一笑,“有。”
“不過,我這個想法的格局其實有點小。”
董北國一下就笑了,“那你說說,小在哪兒?”
齊磊:“相對於常規的,什麼大國形象、曆史文化傳播,那些其實很遙遠的。”
“西方的普通老百姓哪會在意那麼高深的東西?”呲牙一笑,“說話難聽點的,漂亮國滿打滿算就兩百年曆史,他們本身就缺這個。自己的曆史都沒什麼興趣,何況你一個隔著大洋的窮國家?”
“你和老美說我有五千年曆史,我的文化多麼璀璨,和他們說孔子、說老子道學,是沒用的!”
“況且,你的思想和人家的自由民主就不是一個路數,何況人家還防著你呢?你的聲音根本進不去!”
確實不是一個路數,中國人的“天行建,君子當自強不息”,天塌了人來補、火沒有人來取,海負我人來填。
艱苦奮鬥,萬事不求人!
而西方不是,上帝管一切,生來有罪,活著贖罪就行了。
中國人,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講究人性的自我約束和升華。
西方則是,要自由!絕對的自由!自私的自由!
你那一套,人家根本理解不了。
還傳播個屁?
對於齊磊的論點,廖凡義和董北國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所以說,他們這些搞傳播的現在都不想著文化輸出的問題。最普遍的看法就是悶頭發展,等富強了,人家自然就正眼看你了,也自然就正視你的文化了。
董北國道,“等著吧!總有那麼一天的。”
齊磊苦笑,這話沒錯,可是
“等富強了,用拳頭說話自然是沒錯的,可這是無奈中的無奈。”
“代價很大的!”
能不大嗎?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就是我們走不出去,而人家能進來。等於是人家在打你,而你卻還不了手。
即便最後贏了,也是遍體鱗傷。
也必然造成在發展過程中,一代人,甚至兩三代人思想的割裂。
突然道:“那我們現在,是不是能做點什麼呢?”
董北國皺眉,“那你想怎麼做呢?”
就見齊磊伸出四個手指頭,“衣、食、住、行!”
看著董大校長:“大的文化,我們傳不出去。可小的柴米油鹽,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因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老百姓最關心的東西,無非就是三餐一倒、四季寒涼。”
說到這兒,見董北國他們有點疑惑,齊磊繼續道,“我給各位打個比方吧!”
“咱們就拿住來說,現在雛鷹班已經在做了。”
“我估計他們西式裝修這一步是沒問題,可是國風改造不是他們能力範圍之內。”
“說白了,他們對國風,對中國元素的概念都得從頭學起,哪那麼容易就給融合了?”
“可是,拿出這麼多教育經費是為什麼?不是讓他們親自動手,而是讓他們有能力請彆人動手。”
“無論是傳統手藝人,還是各個名校的設計專業在校生,甚至是成名的設計師,他們都可以去請!”
“到時候,如果我們再辦一個麵向傳統工藝和各大設計院校的設計評獎呢?”
“如果雛鷹班這個方案是可行的,效果是顯著的,那麼就可以向上麵建議,在每所設計院校辦類似的獎項,甚至是一年一度的部級評選。”
“我們不能逼著下一代設計師必須走國風路線,可我們能從規則上引導他們向這個方向靠攏。”
“這件事兒如果做好了,我想,時間是會給我們回報的。”
“以後,不僅僅是雛鷹班,在其它地方,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國風設計元素。”
董北國一想,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可是意義何在呢?
“還有嗎?”
不管怎麼說,齊磊想問題的角度確實很獨特。
齊磊,“有啊!”
“咱們再比如說衣。”
指著自己的一身,“牛仔褲、白襯衫、馬丁靴。”
“隨處可見的,還有恤、西褲、連衣裙。”
“這些都是舶來品,連配色都是巴黎、紐約的那些時尚大師們引導的當季時尚。”
“以至於我們的消費觀念、審美標準已經完全被人家所左右。”
“我們的服裝設計能力、水平,也是跟著人家在走。彆說超越了,追平都是個問題。”
“更導致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審美,已經沒有生存空間了。”
“中央美院裡畫油畫的一定比國畫的多,那裡培養出來的服裝設計師也隻會裁剪西裝和長裙。”
“你連本國的東西都不覺得好看了,還談什麼民族自信?”
“甚至人家醜化你的眯眯眼、大顴骨都成了主流審美,不覺得可悲呢?”
“”
“”
董北國和廖凡義竟無言以對。
這一點,他們是感同身受的。
就拿昨天的麵試來說吧,為什麼有一多半的學生在最後一題選擇了錯誤的答案?真的是這些孩子都是白眼狼嗎?
有點矯枉過正了。
不排除有個彆極端思想的已經沒救了,但大多數孩子還都是好孩子。
隻不過,這是改革開放接觸國外文化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
他們穿的是牛仔褲、西褲,看的是美國大片、倭國動漫、歐日韓的偶像劇,港台在這個年代都是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入眼國內就是窮,往外看卻是天堂!
哪不比國內強?
進口的東西就比國產的好!
似乎外麵世界全是美好,外麵的文化就是先進。
說句不好聽的,連洋快餐都是最時髦、最高大上的美食。
你讓他們怎麼有自信心?很多人其實是有怨念的。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怨念從哪兒來,可能,真的就是看哪哪不好,然後自問為什麼不好。
從而不愛了。
這就好像,70、80後為什麼那麼愛女排,為什麼那麼愛國乒?
因為那是為數不多,給人們一點信心,一點力量的渠道。
想到這些,董北國、廖凡義都有幾分無力,苦笑著,看著齊磊,“你有辦法嗎?讓國人恢複對國學的信心?讓傳統的再現輝煌?”
“太難了!”
確實太難了,這是2000年,不是2020年!!
後世國風的崛起,民族自信的增加,伴隨的是國家的富強,切身感受到了強大,才能有自信。
而這個年代很難。
對此,齊磊誠然道,“我沒辦法恢複對國學的信心,這些已經根深蒂固了。我們做傳媒人的再去呼籲審美,再去發揚傳統美學,也不現實。”
他不是神,有些事可為,有些事兒不可為。
“不過”話鋒一轉:“那你們說能不能換個思路呢?”
董北國皺眉,“什麼思路?”
齊磊,“我還有一個想法,預計在明年開始實施。”
董北國,“什麼想法?”
齊磊,“我覺得,隻是辦一個音樂節,還不足以鍛煉咱們學校的學生。”
“明年,咱們可以讓主持係、新聞係,編導係、藝術係的學生走出去!”
董北國,“走出去?”
齊磊,“對呀!我們已經有了辦音樂節的經驗,那就可以去辦各種節,拍各種片子。”
“去文學院校辦文學論壇,去電影學院投資學生電影、動畫片。”
“正好也可以在衣這方麵做點文章。”
廖凡義,“什麼文章?”
齊磊,“可以聯合美院、服裝學院這些設計院校,辦個漢服節啊!”
“漢服節?”
齊磊侃侃而談,“對呀!二十四朝代代有新,打著恢複古典服飾文化的招牌。”
“大獎設個十萬,二十萬也行!我不信沒人動心,沒人去花心思。”
“那你要設計漢服,就要學曆史,查資料吧?”
“還是那個道理,我沒法強製讓那些年輕設計師走國風路線,可在規則上注入傳統審美元素,變成他們腦子裡固有的素材。”
“讓下一代設計師先給我複習一遍古典美學,我不信對他們將來的事業沒影響!”
“咱們雖然不能改變牛仔褲、連衣裙的審美,但是可以把牛仔褲、連衣裙的設計風格、配色風格,做一些調整吧?”
廖凡義:“……”
廖凡義有點懵,你這套路怎麼這麼多?
齊磊繼續,“西方的配色審美,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東西。”
“而我們也有我們國風的配色審美。”
“這種無形中的轉變,並不違背普通民眾的選擇和意願,比硬去說教要強得多。”
董北國:“……”
董北國也懵了。
這是個什麼腦子呢?這事兒也能用上戰略嗎?
然而他不知道,更驚悚,更費腦子的還在後麵呢!
就見齊磊呲牙一笑,“彆小看這點改變哦!”
“你們彆忘了,我們是世界工廠,服裝、小家電、輕工產品大多數都要從中國的港口運向世界各地!”
“同時,我們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消費市場。而且我堅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成為最大的消費市場。”
“那麼,我們既是生產國,也是消費國!”
“還愁我們的審美走不出去嗎?還愁我們的審美不被人重視嗎?”
“也許,像現在這樣迎合西方審美發展下去,會不被重視!”
“在審美上,你就是附庸,重視你乾什麼?”
“可是,如果我們現在就開始行動,有了我們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
“那資本是不會管什麼文化衝突了,資本會跟著錢走,他們會幫我們走出去。”
“我覺得,這件事不難辦!”
說到這裡,齊磊突然又升起一絲壞笑。
“當國人覺得,霽藍配影青是一種美,飄逸的漢服留仙裙是一種美!”
“那麼市場的需求,會決定廠家的產品設計。”
“當我們的設計師,無論是服裝設計,還是工業設計,都開始揉合中國元素。”
“那麼,這些帶著中國元素的商品,無可避免的要流通到全世界。”
“即便不是顯性的、露骨的國風元素,也一定是隱性的、有設計語言融和其中的。”
“哪怕是一個配色的改變,一個毫無意義的線條,也是蝴蝶的翅膀!”
“當”齊磊越說越興奮,有點崢嶸儘露的狀態。
“我之前說過的,把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釘死在物美價廉上。如果這一點做到了”
“再結合這些國風設計語言的商品,鋪天蓋地的蓋滿全世界。”
“那我覺得,揉合國風的極簡裝修風格,真正飄揚過海,成為西方的審美標準,也就不遠了!”
“當裝修這種基礎審美都已經被接受。”
“當巴黎時裝周上,以法翠為主色調。”
“當維秘的模特穿著肚兜上台”
“當大洋彼岸,某個家庭主婦開始對她插花用的白瓷淨瓶產生好奇,又不理解腳墊上的回紋裝飾,開始探討玄關這個裝修設置的好處和意義。”
“開始對中式園林的四時花開、移步換景感興趣。”
“那個時候,咱們再去說孔子,再去說五千年的泱泱浩渺,再去說漢字之美、華夏之大、禮儀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