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就是如此,黑箱心理作用下,沒人認為暢想還能拿到政府采購。
那160萬再減50萬,就剩110萬了。
可這還沒結束。
想沒想過神舟的低價衝擊會有多大?會對現在的電腦市場造成多大的影響?
後世神舟上市第一年,就衝到了國內電腦銷售的第四位,不是沒有道理的。
低價的誘惑,即便沒有後世的參考,也不是沒有人看不清的。
暢想的年銷量,很有可能跌破百萬台。
而且,弄不好,連北大方正都乾不過,要跌到80萬台以下。(北大方正2000年銷量83萬。)
這麼什麼概念呢?
可不是暢想2001年會賣的比較少,掙的和北大方正差不多那麼簡單,而是代表著——崩盤!!
暢想賣七八十萬台,和彆人賣七八十萬台,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這代表著,較2000年的260萬台驟減了60%+的銷售額。
較2001年,300萬台的預期,驟減了76.6%。
相對2001年,暢想預備產能350萬台,有80%的生產線和工人要閒置。
相對300萬預計銷售額的,預備采購配件訂單的違約。
相對300萬的渠道的災難。
相對暢想這麼大體量的資產負債。
品牌信譽!
品牌價值的貶值!!
七八十萬的銷量,不足以支撐暢想這麼大的攤子。
這個國產第一,要倒了!
而柳紀向比股民、吃瓜群眾,更了解這其中的凶險。
而且,他比股民擔憂的更多,暢想倒不倒,他已經沒心思關心了,他快倒了!
第一,幾乎所有的暢想股票在這樣一個高位,一旦崩盤,那將是一瀉千裡。
甚至有可以重現,沒有暢想電腦業務注入之前的香港暢想局麵,而且會比那還要慘。
第二,這波股瘋,是他們一手操作的啊!
雖說德盛用的很隱蔽,可是一旦暢想崩盤,上麵查下來,誰也跑不了。
想到這兒,柳紀向手都是抖的。
他無法想象當暢想的股價回到7年前,輿論會是怎麼樣的口誅筆伐。
更無法想象,一個國資企業頃刻間山崩,來自上層的壓力會有多大,會是怎樣的徹查到底。
第一反應就是,給文經理打電話。
“小文,看三石的消息了嗎?”
文總一下變小文了。
文經理那邊都沒讓他說下去,“拋!!馬上拋!!”
柳紀向的心一下就涼了,顫顫巍巍:“好…”
可惜,哪拋得出去?
第二天,4月10號,港股一開盤,暢想集團股票一閃而沒,直接跌停,割肉都拋不出去了。
沒有傻子會在這個時候接盤!
柳紀向傻眼了,再次給文經理打電話,“小文,要不你來一趟?”
文經理,“已經在路上了!”
就這樣,暢想集團股票斷崖式跳水。
10號一天,都在不停的跌停!跌停!跌停!!
下午4點收盤價,4.67港元。
11號收盤,2.11港元。
山崩之下,何處為安?
短短兩天,暢想股價從7塊5跌到了2塊1。
柳紀向眾人,兩天時間,僅僅拋出去了3%不到的股份,進入流通市場。
“怎麼辦?怎麼辦啊!?”
眾人有如熱鍋螞蟻,文經理眉頭緊皺,一言不發。
而柳紀向則在不停地接電話。
“請上級領導放心,我們能挺過去....”
……
“對對!!三石公司的惡意競爭行為造成的股市震蕩,但是我們預計很快就會過去。”
……
“放心,放心!一定沒問題!暢想集團倒不了。”
……
“是是....我們已經在和黨組成員、董事會討論,用北京暢想救市的方案。”
放下電話,柳紀向再難淡定,他是萬萬不能讓上級介入的。
一旦上級查下來,那他們之前的操作也就瞞不住了。
看向眾人,咬緊牙關,“現在...不是拋的問題了,得挺住!”
柳紀向還沒昏頭,拋售隻能進一步促成股崩,他得保暢想。
那現在就不能拋了,越拋越降,“穩住2元大關!!穩住就還有希望!!”
一眾高層沉默不語,他們當然也知道生死攸關,知道不能拋。
可是……
與柳紀向一齊看向文經理,“怎麼辦?”
方案是德盛出的,也是德盛牽的頭兒,他們要負責。
文經理不說話。
有人滿頭大汗,沉不住氣了,“說話啊!啞巴了!?”
文經理抬頭,“事到如今…”
支吾著,“不得不說,誰能想到三石公司會有這麼一手。”
柳紀向一聽,大聲嗬斥,“現在就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了,要趕緊拿出一個救市方案!”
隻聞文經理道,“大家彆急!”
“能不急嗎?”
這不光是暢想要崩盤的問題,他們這些人的前途,身家性命,都套牢了。
彆急?開什麼玩笑?
文經理此時被他們嚷嚷的也來了脾氣,“彆亂!!”
瞪著眼珠子,“多大點事兒啊!德盛多大的陣仗都見過!”
眾人一肅。
隻見文經理皺著眉頭,“我們也在想辦法啊!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緩和片刻,“實話告訴你們吧,這兩天,我本人,還有賈馬爾,一直在和總部溝通。”
“這次確實是我們德盛的疏忽,給大夥兒帶來了麻煩,德盛是講信譽的!!”
“……”
“……”
“……”
沉默甚久,“總部的意思是,既然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逃避!”
擲地有聲,“德盛…帶資接盤!!”
“!!!”
帶資接盤?
柳紀向心跳都漏了半拍,“真的!?”
文經理,“當然是真的!柳總放心,這是德盛也無法預料的突發狀況,可是德盛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從明天開始,德盛的幾家機構開始接管暢想股價,爭取力挽狂瀾吧!”
所有人大喜,“文總早說啊!!”
……
“德盛就是德盛!有魄力啊!”
……
“對啊,就是不一樣啊!”
一陣誇獎之中,卻是文經理話鋒一轉,“不過有話在先,大家要做好賠一些的準備。”
“我們預計,暢想的股價,如果不乾預的情況下,可能會重現94年之前0.29元的慘狀。”
“即便我們乾預,有意做高,能維持在一元左右,已經是萬幸了。”
眾人,“……”
誰也沒說話,各懷心思。
現在眾人還是挺矛盾的,一麵是身家性命都在裡麵,賠一些?賠多少?這可不是賠國家的錢,是賠他們自己的錢。
可是,不賠還不行。
不賠錢,人就賠沒了,上麵查下來,誰都跑不了。
而文經理這話卻是說到了柳紀向的心裡,他現在不管錢,隻管救市,暢想不能倒。
急道:“聽文總的!這次大家團結一心,穩住局麵!”
叮囑眾人,“一定要穩住,不要在乎一點小利。”
隻可惜,我穩你大爺啊!!
文經理有一句話是致命的,是誅心的。
彆看這些人不太會玩股票被文經理帶的跳坑,可是覺悟還有體製內思維,誰都不差,這方麵都是人精。
文經理說“不乾預有可能重現94年之前的慘狀”,這句話太致命了。
有了這句話,柳紀向說什麼都沒用了。
重現94年的慘狀,在他們看來,這就不是暢想成了垃圾股、賠點錢那麼簡單了,而是會有很多的連帶效應。
0.29時代重現,首先意味著他們真的一貧如洗了。
0.29時代重現,意味著一場股災,把整個暢想集團都賠進去了。
意味著,暢想的市值隻剩不到十個億港元。
而暢想還背著那麼多上下遊供應商的債務呢!。是說負資產,要麵臨破產!
一個國有企業,PC業務第一,被他們玩沒了,會造成多大的社會影響?
上麵一定會查。
而查出來原因那就不是傾家蕩產那麼簡單了,是要擔責任的。
雖然文經理說,在他們乾預的情況下,不太可能重現當年的慘狀。
可是,這就是博弈論,是囚徒困境。
萬一呢?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憋住!把手裡的股票攥緊,跟著文經理突圍可能沒事,甚至可能等股市回暖再套現離場,還能不賠錢。
可也有幾率一無所有,而且要承擔法律責任。
可是,如果現在拋,畢竟他們明麵上都沒拿股份,股市操作都是代理人在做。
現在套現離場,能剩點渣渣,主要是代理人一撤出去,甚至乾脆去國外呆幾年,那他們就徹底安全了。
選哪個?
————————
說心裡話,這個時候,如果柳紀向帶著暢想高層萬眾一心,再由德盛操盤,再加上股市內的流通股本來就不多,需要的操盤資金是很少的。
也就是說,暢想可以用很少的錢就穩住股價。
然後,雖然還麵臨著債務,去產能、裁員,重新做市場等等一係列問題。
但是,也還有很大希望翻盤。
隻可惜,人心就是這麼的險惡。即便大夥看在老柳的麵子上沒有馬上拋售,可是,十三號!
德盛開始在2塊1價位操作,吃進暢想股票。
按理來說,市麵上沒有多少暢想股票,文經理預估,隻要吃總股本的2%,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的流通股,就可以影響股市信心,暫時穩住局勢。
可就很奇怪,德盛吃進了7%,都超過流通股了,卻是連個浪花都沒打起來,股價依舊狂瀉不止。
6%的流通股,德剩收上來7%?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高層有人沒聽話,在拋售!
一眾股東都傻眼了,狂叫不已。
“哪個王八蛋這麼自私?”
聚到一塊兒商量,本打算徹查,揪出蛀蟲。
可是,柳紀向隻是一再勸大家沉住氣,彆動了,攥住股份,彆給股市壓力,反正翻來覆去就是車軲轆話,卻沒提那7%哪來的。
誰又不是傻子,一下就明白了,是柳紀向自己拋的。
否則,他怎麼不查?
嗬嗬,口口聲聲救市,口口聲聲要讓大家憋住,結果老柳自己在狂拋?
人心一下就散了。
你拋,那我也拋唄?大家一起跑。
至於什麼暢想股價?見鬼去吧!
本來就是這麼個道理,現在暢想股票拿在手裡就是雷,早走早脫身,賠點錢就賠點錢吧!這是大夥兒本來的想法。
恕不知,柳紀向得冤死。
和我關係不大好吧?
那7%,真不是老柳的。
那他為什麼沒提這個事兒呢?
很簡單,柳紀向確實有私心,但他也不傻,他想拋,可一下都拋出去這種事他不能乾,他同時還要救暢想,保自己的位子。
所以柳紀向的打算是:一點一點放出去,彆太引人矚目。
十三號,他拋了1%。
1%,應該沒人注意吧?
剩下6%,和他沒關係。
之所以不提,是柳紀向認為大夥兒和他想法一樣,一點一點地拋,所以那6%是大夥拋的。
好吧,那6%還真不是大夥拋的。
誰拋的,不言而喻。
反正人心散了,就說什麼都沒用了。
大家一起拋,能跑一個算一個。
都指望德剩接盤,隻可惜,德盛什麼時候吃過虧?
2塊1讓我接盤?當我德剩是傻子?
這兩天,他們確實是在吃進,不過吃的都散戶,而且數量非常有限。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做一個姿態罷了。
柳紀向也看出了德盛光吆喝不乾活,可是他沒辦法,也沒心思去管。
他知道德盛在等著抄底,可他無能為力。
而且,老柳做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兒,他私下裡找到德盛,把自己個人持有的一點股份,用1.5港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德盛。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
老柳在1.91吃進,1.5轉手,賠是賠了,可是沒賠太多。
而且我切割清楚了,其他人等著幾毛錢的時候割肉吧,到時不割也得割,不割就等挨查。
就這樣,在德盛強大的操盤之下,股價很順利的一路走低。
1.81....
1.42....
1.19.....
0.91!!
0.74!!
0.69!!
到0.69,暢想在港股的市值已經不足35億港元了。
一家正常情況下,近200億市值的龐然大物,隻剩30多億。
直到這時德,盛終於開始乾活了,旗下幾家投資公司大肆吃進暢想股票。
雖然股票幾經易手,可是德盛玩的太好了,股價也不看漲,一直在0.6-0.7之間震蕩。
而柳紀向和一眾高層也沒閒著,到一元以下,大夥兒就知道這事瞞不住了,能跑趕緊跑。
可是柳跑不了,怎麼辦?
一麵把自己的屁股擦乾淨,一麵向暢想控股建議,趁機吃進暢想集團的股份,提高占比。
可你彆忘了,暢想控股還背著一大堆的過剩產能、合同違約、庫存資產等等一係列問題呢!
哪來的錢救市?能活著就不錯了。
最後,在柳紀向的一再鼓動之下,隻拿出少部分資金吸收了4%不到的股份。
老柳是一麵自己跑,一麵叫公司收。
同時,老柳開始上層活動,阻止上層介入調查。
或者說,換一種方法介入,隻拿錢,彆出人。
到了4月19日,柳紀向的美夢成功了一半兒。
一半兒的意思就是,上麵沒給暢想出錢,上麵也沒給暢想出人。
但是,上麵卻出手了!
還記得,隻持有2%暢想股份的技術轉讓公司嗎?
這家一直在暢想集團低調再低調的國資企業。在關鍵時刻扛起了大旗,承擔了一個國企應該承擔的重任。
技術轉讓公司調動資金殺入戰場,開始和暢想控股、德盛銀行、奇石科技一起穩定暢想股價。
到四月末,這場持續了二十天的暢想之殤,終於告一段落。
而此時,暢想集團的股權構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大股東依舊是【暢想控股持股比例39.11%(35.11%+4%)。
第二大股東【技術轉讓公司持股比例20.41%(2%+18.41%)。
第三大股東【奇石科技持股比例17.08%。
第四大股東【本美投資】(德盛),持股比例11%。
第五大股東【誌遠控投】(德盛),持股比例10%。
剩下還有2.4%的二級市場流通股。
暢想股價也穩定在了0.84港元。
原本的第二大股東【嶼進公司清倉離場。不僅僅沒留一點暢想股份,而且老板都沒了,人已經在國外了。
一眾小股東也是離場走人,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好像從來都沒來過。
現在就算上麵想查,都無從查起。
這讓柳紀向大為寬慰,以為又是人生的一場勝利。
隻是他不知道,新的股權占比很有意思。
首先,暢想控股收購那4%,使得總股比來到了39%。
這個數字很有講究。
如果你把德盛控製的那三家:奇石、本美、誌遠的股份加在一塊就會發現,總股比38.08%,依舊比【暢想控股】要低,暢想依舊是最大股東。
而技術轉讓公司的入場更為關鍵,正好是【暢想控股】再也拿不出錢來,隻能收那4%的時候進來,然後和德盛一起瓜分股比。
不僅僅是起到了穩固股價的作用,同時也使得德盛三家的占比不會超過暢想控股。
更微妙的是,技術轉讓公司拿到的是18.41%。
細心的可以算一下,如果這18.41%落到德盛手裡,即便齊磊那17%不和德盛摻合,那德盛已經到手的21%,再加上這18.41%,也就是39.41%。
正好也會比【暢想控股】的39.11%多那麼一點點,成為最大股東。
所以.,彆看不多不少就那麼18.41%,可這18.41%卻是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是極儘智慧的。
————————
柳紀向直到這個時候,才算是長出了一口氣,活過來了!!!
嶼進跑了,其他高層的屁股也擦乾淨了,他就踏實了。
起碼.....公司保住了,而且他柳紀向依舊是暢想的掌門人。
……
齊磊這邊,此時也看著新股權分配暗自咋舌。
和老秦吐槽:“你看看,咱們也不是沒高人嘛!!”
“這股權分配,絕了!”
隻見老秦白了他一眼,“德盛還是信不過的,萬一他們不遵守和你的約定。”
要是技術轉讓公司不下場,德盛再不把股權轉給齊磊,那暢想就徹底成國外公司了。
“挺好!”齊磊咧著大嘴,“現在最好!”
老秦,“不得不防啊!”
感歎道:“近200億市值的公司,讓他們打到30多個億,就這麼瓜分了太觸目驚心了。”
說心裡話,國內92年才開權證,股市一共還不到十年,哪見過這麼玩的?就離譜。
再次感歎,“真的太觸目驚心了。”
齊磊聞之,卻是一笑,心說,這才哪到哪啊?
老秦是沒看到德盛是怎麼操作【太子奶業】的。
後世很多人不知道太子奶業的的事兒,也不知道德盛的那些花活兒。
可是齊磊知道,他研究生畢業,追的第一個大新聞就是太子奶業。
那才叫血腥,才叫肆無忌憚!!
可不是200億到30幾億,而是把98年8888萬拿下央視廣告標王、民營乳業的龍頭企業,眨眼間就玩沒了。
那才叫資本大餐!
後世也有人認為太子奶是自己經營上出了問題,其實不是。
太子奶在最輝煌的時候,為了拓展海外市場和德盛簽了一個對賭協議,股市如果沒達到多少漲幅,就怎樣怎樣。
那時候,太子奶正如日中天,當然不怕對賭了。而且對賭目標定的很低,他們以為一定能達到。
結果,德盛簽完協議就翻臉,去國外大肆捏造中國乳品質量、乳業發展等等問題。
沒辦法,人家在國際期貨市場、國際金融行業是有地位的,他們的話就是風向,導致太子奶股票彆說漲了,原地跳崖!!
市值500億的公司,最後也是類似今天這個玩法,被德盛玩的7個億多億就賣了。
這次是有技術轉讓公司下場立威,德盛知道不能太過火。
否則,要是任由他們放開手腳,他真的敢把暢想玩到破產重組,幾個億賣光。
對於老秦對德盛的擔憂,就見齊磊呲牙笑,“先留著他,等著咱慢慢收拾!”
老秦笑而不語,卻是對齊磊伸手一握,“恭喜你,小齊總....你現在是暢想集團的老板了!”
齊磊則道,“才成功一半,等拿下暢想控股的那一天,你再恭喜我吧!”
……
五月初。
香港奇石科技與【本美】【誌遠】兩家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
奇石公司以每股1.5港元的價格,收購了兩家手裡10.5億股的暢想集團股票,總價值15.75億港元。
此時,奇石科技手中已經擁有了暢想集團38.08%的股份,成為暢想集團第二大股東。
因為按照規定,股東協議轉讓股權是要報備董事會的。
隻可惜,柳紀向直到現在還認為那三家是德盛銀行旗下的公司,隻是左手倒右手,便於管理的股權轉移。
恕不知,德盛已經離場了,帶著45億港元的利潤,和一地雞毛。
連齊磊都算了半天才算明白,這場資本盛宴,德盛到底賺了多少錢。
複盤之下:德盛先是做空暢想股價,在1.91港元的價位吃進11%的暢想股份,共投入10億港元。
到暢想股價到達最高點,也就是7塊多港元,柳紀向那幫人還在持股觀望的時候,德盛已經悄然離場了。
在高位拋售,隻這一筆就把10億變成了40億。
還記得那莫名奇妙出來的7%嗎?除了柳紀向拋了1%,剩下誰拋的?
誰也沒拋!都是流通股本來就比預期6%的多很多,實際流通股是近18%,德盛早就高位套現了。
之後,德盛在0.6港元抄底21%的股份,再轉手用1.5港元的價格轉讓給齊磊。
又是血賺。
所以,齊磊看似是最大的贏家,殊不知,德盛才是!
這一次淨收45億港元。
隻是,文經理有點遺憾,“很抱歉小齊總,我本來打算直接通過股市就幫你達成心願的,徹底拿下暢想。”
“沒想到,技術轉讓公司出手了。現在隻能等技術轉讓公司釋放股權,你才有機會徹底掌控暢想集團。”
“是我們做的不到位啊!”
齊磊,“……”
一臉茫然,好吧,之前他隻打算從股市獲取10-15%的股份,已經是大大超出預期了。
真的是,永遠也彆小看資本!
亦是遺憾道,“隻能這樣了,等著吧,我想技術轉讓公司不會持股太久,我還有機會。”
文經理,“恩,隻能這樣了,期待在【德盛高華】的再次合作。
等文經理一走,齊磊馬上變了臉。
“我也很期待和你在【德盛高華】見麵啊!”
至於他現在依舊是第二大股東這個事兒…
五月四日,齊磊駕車,隻身來到位於京城的技術轉讓公司總部。
在此,齊磊見到了技術轉讓公司的老總。
“小齊總好啊,叫我老秦就好。”
齊磊愕然,突然感覺很親切,不管老北、老秦、老李、老張,這些都是值得尊敬,值得愛戴的人。
落坐之後,老秦也不廢話,“我說說合同吧,技術轉讓公司將20.41%的暢想集團股份,以0.69港元的價格轉讓給奇石公司。”
“合同延期三個月生效,你看行嗎?”
齊磊接過合同樣本,仔細,最後道,“給我18.41%吧!”
老秦一愣,“什麼意思?”
齊磊呲牙笑,“您還是留2%吧!”
老秦,“為什麼?”
齊磊,“有你們在,我心裡踏實。”
老秦:“……”
怔了老久,終於笑了,“好!那就留2%讓你踏實踏實!”
……
至此,奇石公司名義上已經擁有暢想集團56.49%的股份,正式成為暢想集團的最大股東。
而拿下暢想這個龐然大物過半的股份,齊磊僅僅花費了…27億港元!
不到29億RMB.,這就是資本的嗜血。
此時,離完全掌控暢想,他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兒了。
下一步,就是暢想控股。
而就在這時,齊磊的手機響了。
丁雷的咆哮之聲在手機裡傳來:“齊石頭!!你那張嘴特麼的真開過光吧!?”
齊磊被吼的莫名奇妙,“怎麼了?你叫喚啥呢?”
丁雷:“老王那個雷真的炸了!”
“他今天一早去新浪總部,臨時告知,董事會已經罷免了他在新浪的一切職務!”
“他現在情緒有點不對,正在新浪鬨呢!”
“我和小馬在機場,正要往京城趕!你先過去,彆讓老王吃虧!”
幾個人的感情要比原本那個時空牢固得多,儘管知道齊磊有後手,王振東在利益上吃不了什麼虧。
可是出了這麼大的事兒,第一反應還是得在身邊看著點。
齊磊什麼也沒說,掛斷電話,開車資本直奔京城新浪總部。
……
。
感謝【直死無眠】的盟主打賞。
感謝【心碎い風鈴】的十萬打賞。
老板大氣,老板發財,老板們要看胸口碎大石不?
【月票投幣口】
【推薦票投幣口】
</p>:,,.,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